03.03 以前物质匮乏的时候是不是如有些人说的不容易有心理疾病?

不带走一片花瓣


物质匮乏限制了消费,因而没有明显的显摆和攀比,大家心里平静,所以没有垂头丧气、没有妒嫉、没有歧视,所以没有心理疾病。


真我如钰


确切的说,越是物质条件匮乏的地方,人越是容易有心理问题。之所以人们会误以为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没有心理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心理问题的误读,另一方面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心理问题不够“显眼”,它被吃饭问题掩盖住了。


对心理问题的误读

至今9012年,部分人仍抱有这样的误解,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闲的,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自己瞎琢磨出来的。

这种观点,其实是两种文化观点的结合体:

  1. 心理问题=软弱
  2. 吃苦能让人坚强


所以,吃苦能让人解决心里问题;不吃苦的人,才会产生心理问题。

这是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意识形态。


肛欲期

虽然经典精神分析的性心理发育理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其中一些概念我们仍可以仅供参考。

一个人1-3岁左右的年龄,被称为肛欲期,老佛爷认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会将排泄和憋便当做愉快的来源。

不过的确也在这个时期,我们控制括约肌的能力逐渐增强,而且也开始更为熟练的行走。这几项能力发展起来了不得了,它让一个人产生了自主感,进而产生了“掌控感”!

我有能力控制自己拉臭臭,我有能力控制自己跑!

于是,我们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我们意志力的发展,也就带来了我们对努力、力量的崇拜。

问:那么我们如何能够清晰的看到一个人的努力呢?
答:吃苦啊!
问:那么我们如何竞争,看谁更努力呢?
答:看谁吃苦多啊!

于是,这样一条逻辑就出现了:在浓厚的肛欲期文化下,谁吃苦,谁就努力,谁努力,谁就优秀,谁吃苦吃的把自己搞死了,谁就是最优秀的人。

所以越是吃苦的年代,越是有大量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怎么能有心理问题呢?

分裂

在小时候看动画片时,我们总喜欢那些角色黑白鲜明的人物,小白兔就是被欺负的好孩子,大灰狼就是坏人,小象就是傻笨有力气。

之所以这样设计人物,是因为它足够简单,容易理解,适合低幼儿观看。

等长大一点了,动画片的人物性格就复杂的多了,比如男一号热血青年但经常犯二,男二号优秀强力但性格冷若冰霜。这时候的观众(常见于10岁以上的),就有能力去理解,一个好人身上也有缺点,一个坏人身上也有亮点。

这就是对一个人,整合的看法。

而在肛欲期的氛围中,我们不能接受优秀的人身上有问题,他们就应该是“完人”。所以吃苦的人=完人=没有心理问题的人。

所以,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很苦,大家都很善良,所以也就没有心理问题。

总结

关于物质匮乏年代没有心理问题之说,显然是对心理问题、精神疾患的另一种污名化。


ECOE小器鬼照明


两者相比,精神食粮比物资匮气更重要。如果精神世界积极向上,热情饱滿,没有物资他会創造物资,甚至创造人间奇迹;反之没有精神食粮只有丰富物资,不但不能創造更美好的物资享受,甚至会把已有的大量物资挥霍歹净,使人从新陷入物资匮乏的境地。

所以,物资匮乏能使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自然就没了心里疾病了。


观1世1界


每天为吃饱饭发愁的人肯定不会有心理疾病。只为食物奔忙的动物那里会有心理疾病?只有衣食无扰的人才会有心理疾病,就象那时糖尿病几乎没人知道。这叫富贵病。吃糠咽菜的时代不会得糖尿病的,但人人肚里会有蛔虫是那时的通病!


自由生活万岁


我觉得物质匮乏的时候不容易有心病是因为没有多的时间去想东想西 每天都在为了吃穿费劲,为了温饱奔波,简单的讲 就是有一个无形的信念,且每变好一步就会感到幸福


sunny映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容易,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永远是个相对的世界,不是绝对的世界。当周围物质都匮乏的时候,你是没有参照物的,因此不会有心理落差。只有出现具体贫富差距,周围全是更好的比较级出现的时候才容易得心理疾病[可爱]


余荼


不是不容易有心理疾病,而是那个年代,吃都吃不饱,哪来的空闲考虑心理疾病?


小楼听风吹雨


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与物质匮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心理疾病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各种威胁,求之不得,精神刺激,错误认知等。


需要帮助的对象


应该是这样的,好多杂念都是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才会生出来的。为啥和尚的生活一切都从简呢,应该是这样会更容易心静下来,一心修行悟道


魅力传说1984


是的,因为大家都一样穷,没有对比,世界也没有那么多诱惑,人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填饱肚子。少私寡欲自然也就心理平衡没那么多压力,心理疾病就自然少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