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臥龍鳳雛齊名,與諸葛亮同為劉備的謀士,鳳雛龐統是否被高估?

HonE一個人




臥龍風雛,得一則可安天下。

足可見當時對諸葛亮和龐統的評價和讚美有多高。

但是,這話出自水鏡先生司馬徽,就需要惦量惦量了。因為司馬徽同諸葛亮、龐統、徐庶、崔周平等一幫人是朋友,是同一個小圈子的人,類似現在的某某協會。阿呆暫且定義他們為"荊州民間高人協會”。

這幫人有共同特點:一是文化水平都很高,二是社會地位都不高。這一類人都是懷才不遇的,又渴望成就一番事業的。



在東漢末年的時代,是一個看重門第和出生的時代,一芥草民要想出人頭地,必須有名士或高官推薦的。

名士和高官憑什麼推薦你?又沒有科舉,又沒有高考,他怎麼知道你有本事有能耐呢?

廣告。這是在任何時代都很好用的東西。用什麼做廣告呢?兒歌和口碑。兒歌是流傳最快,也是容易傳什播,也是最深入人心的東西。諸葛亮運用得很好。口碑,有威望有影響力的人,他們的話也會讓人信服。

司馬徽極力推廣他們協會的成員,也不足為奇。其所謂,當然有吹捧誇張的成份。

臥龍諸葛亮的確有治國安邦之才,龐統也有過人的才智。但大家忽略了一個字:安。

水鏡先生說:可安天下。並不是可創天下,可定天下。那麼,就不能說他是忽悠。

臥龍和鳳雛,都是治國安天下的人才,是文治而並非軍事人才。

這裡暫且不去討論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咱們單看龐統的軍事才能。



龐統在西川給劉備上中下三個戰術選項,劉備選了穩妥的中項,很合常理。但是,在進軍雒城的時候,分頭進軍。龐統做為一支統帥,並未對進軍線路勘察和預估,沒有設置應對突發事件、遭遇理伏的處理應對。直到行軍到險峻的落鳳坡時,才感覺到恐慌。但已來不及了。

足可見,他軍事才能和實戰技能是很差的,只是一個文人的自我感覺良好,談談大規劃大方略而已。

龐統死在戰場是必然的。必竟戰場是實戰,不是畫畫地圖。

總之,龐統不是被高估,而是被錯用了。他沒有法正那樣現場指揮戰鬥的能力。


阿呆夢話


大家對臥龍諸葛亮耳熟能詳,津津樂道。但對於鳳雛龐統,並不太熟悉,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鳳雛龐統。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士。與諸葛亮同拜於劉備賬下為重要謀士。後與劉備一同入川,在落鳳坡不幸中箭而亡,年僅36歲。

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表面看並不出眾,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擅長識人,與年僅20歲的龐統徹夜長談後,對其才大為驚異,說南州人士沒有可與龐統相比之人,也正是因為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龐統之才不遜色與諸葛亮,有幾點供參考:

1,赤壁大戰中,龐統立下第一功,巧獻連環計,沒有此謀,也就沒有後來的借東風和苦肉計。

2,龐統投奔劉備初始,劉備讓龐統任耒陽縣令,僅半日之功就處理數日累計縣務,另張飛及眾人目瞪口呆,張飛大為折服,之後被劉備拜為副軍事。

3,隨劉備入川后,顯劉備上中下三策:

上策:立刻挑選精兵強將,奔襲成都,趁劉璋沒有防備,一舉拿下成都。

中策:佯裝回荊州,引楊懷、高沛來送,他們必定會帶著少量輕騎想送,藉此機會,一舉拿下,然後再進軍成都。

下策:退回荊州,川蜀之地慢慢圖之。

正因為龐統出的這是一個選擇題,劉備最終選擇中策,可見龐統智慧非凡。

4,徐庶算準曹操赤壁大戰必敗,為了早日脫身,求龐統給出謀劃策,最後得善終。

5,東吳大都督魯肅,不止一次給孫權引薦龐統,說龐統非百里之才,奈何孫權嫌棄龐統外貌醜陋,不予錄取,後來得知龐統被劉備重用,孫權後悔不已。

有此可見,龐統之才不遜色於諸葛亮,司馬徽所言: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並非虛言。

綜合能力二人相差無幾,龐統強於後方管理,弱於軍事。諸葛亮強於軍事,後方略遜。

諸葛亮高大飄逸,十足帥哥,情商很高。

龐統外貌醜陋,有些傲氣,情商偏低。主要為了主公劉備得川蜀,立功心切,操之過急了,運氣也差些,最終英年早逝,平生才華,未得施展,可惜可嘆!







隨遇而安SSQ


盛名之下無虛士。

龐統被龐德公稱為鳳雛,被司馬徽稱為南州士之冠冕,自有他的過人之處。

龐統性格溫暖,每次與人交談,總喜誇讚別人,只因他想宣傳正道,改善世風,多培養別人的名聲來勉勵他人。

送喪周瑜於江東,與陸績,顧劭,全琮交好,投奔劉備後,不被重視,還是魯肅寫信說龐統非百里之才,並劉備委以重任,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

龐統與諸葛亮不是一個類型的人才,諸葛亮做的是蕭何的活,龐統就是陣平,張良之類。所以劉備入川以龐統為謀主,龐統獻上中下三計,上計為奇計,襲成都。中計為穩,詐取楊懷高沛,取白水關為後繼,以圖成都,下計為安,退佔白帝,連接荊州,徐圖益州。

縱觀三計,有弄險,有求穩,有求安,進退皆有可保,劉備用其中計,所過皆克,置酒大會,龐統敢於直言勸諫,劉備怒而後悔,問誰之過,龐統說"君臣皆失",劉備大笑。

而後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觀龐統之才,可為謀主羽翼,有識人之明,獻計取蜀,親率攻戰,可惜早逝,未能再展其才。勸劉備取蜀與法正勸劉備取漢中類,兩人皆有諫才,都愛親臨戰場,可以說是一類人,可惜兩位都死得早,否則蜀漢怎會由諸葛亮一人獨木難枝。

龐統乃一流人才,謀略領兵乃其所長,又有識人之明,詭辯之才。鳳雛名不虛傳,可惜未能展翅便隕落,可惜,可惜!


季漢輔臣贊: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鳳雛說了,誰要是關注我,他請誰雒城開派對!)


老白的歷史課


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有時候,“臥龍”諸葛亮光芒太盛,反而壓制住了“鳳雛”龐統,再加上龐統不幸早逝,以致於很多人以為這個和孔明齊名的龐統,實為被高估了。

不,恰恰相反,我覺得他是被低估了。此話怎講?聽我細細道來。

很多人看多了《三國演義》,就混淆了歷史。《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有些東西實為虛構。其實真正歷史上,諸葛亮善治軍整國,而龐統善軍策識人。用現在話講,諸葛亮是內政性人才,可為一國丞相,而龐統是軍略性人才,可為三軍軍師。這麼一對比,顯而易見,龐統出色的能力了。

如果要用事實說話,龐統的能力,可以從之前他擔任東吳大都督周瑜的幕僚可以看出,如果一個虛名之輩,怎能受到一個執掌兵馬多年的大都督器重呢?

如果這還說服力不夠,還可以舉一個事實。在龐統離開東吳,加入劉備陣營後,尤其是隨劉備入川之時,他的軍略能力得以顯現出來。在川中,他勸說劉備磨磨蹭蹭一年多,數次向劉璋要錢要糧,最後還設法禍水東引,坑了劉璋一把,為劉備討伐劉璋,獲得了有名之實。相對於機變非所長的諸葛亮來說,龐統絕對有過之。

那麼有人就說了,龐統這麼厲害的話,怎麼還會中了張任的埋伏,最後身死?

不,這是《三國演義》的情節,真實歷史上龐統是在戰陣中誤中流矢而死,而絕非中了張任的埋伏。

但是再怎麼說,龐統之死是劉備集團中的一大損失,龐統只能說太不幸了。

用《三國演義》裡面的一句話來說:“一龍並一鳳,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送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龐統,一個被低估而又不幸的一代名士!

我是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青史回聲,歡迎關注我,

青史回聲


劉備手下,有兩位超一流軍師,即諸葛亮和龐統,二人都堪稱天下奇才。

龐統比諸葛亮年長兩歲,但他的出身和長相,與諸葛亮相差不少,從而導致龐統求職與此碰壁。據說,龐統其貌不揚,看起來不像有才之人,加上口不擇言,不懂得低調,容易得罪人,只在東吳做過小官(功曹),滿腹才華無處施展。

諸葛亮就不一樣了,雖然隱居在臥龍崗,卻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逐漸小有名氣。

隱士高人司馬徽,從不以貌取人,在跟龐統聊天之後,給出如此評價:“南州士之冠冕,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認為南州所有人才裡面,沒有一個比得上龐統。

當曹操、孫權越來越強大時,劉備卻落魄不堪,求賢若渴的他,做夢都想得到牛人相助,到處拜訪高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遇見了為他指點迷津的司馬徽,司馬徽早已看淡名利,拒絕出山幫劉備打天下,卻給他推薦了在臥龍崗種地的諸葛亮。

除此之外,司馬徽還說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臥龍鳳雛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

劉備對司馬徽的言語沒有絲毫懷疑,備上厚禮三顧茅廬,諸葛亮見劉備如此誠懇,於情於理都必須輔佐他。

從此以後,諸葛亮成為劉備不可或缺的軍師,而此時的龐統還在打醬油。諸葛亮以縝密的思維和邏輯,替劉備制定了明確的戰略目標,他告訴劉備:你現在實力很弱,既比不上握有百萬大軍的曹操,也比不上繼承祖業的孫權,跟他們倆硬碰硬,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唯有避其鋒芒。

雖然暫時不能與曹操、孫權搶地盤,但可以打荊州和益州的主意。荊州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優越,而劉表能力有限,早晚會把荊州丟掉。益州的劉璋和張魯都很昏庸,不足為慮,只要拿下荊、益二州,然後以此為根據地,興復漢室指日可待。

往後的日子裡,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按照計劃一步步進行,荊州和益州皆收入囊中。另外,在諸葛亮的推薦下,劉備還得到了龐統,甭提多高興了,心想:如果司馬徽所言不虛,龍鳳都為我所用,天下必將會是我劉備的。為表示對龐統的重視,劉備給他安排的職位與諸葛亮相當,行軍作戰都帶著龐統。

佔領荊州是諸葛亮的功勞,而拿下益州過程中,龐統功不可沒,可以說兩人不分伯仲。俗話說,英雄識英雄,身為頂級謀士,諸葛亮和龐統多數情況下的觀點都相同,卻在因一件事產生爭執,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後來事實證明龐統是對的,而諸葛亮是錯的,那就是圍繞荊州的問題。

諸葛亮認為,荊州非常重要,無論如何一定不能丟失。但是,在龐統看來,荊州沒有諸葛亮說的那麼重要,反而是一個累贅,不如暫時主動捨棄,龐統的原話為:“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仔細想一想,龐統的話很有道理和遠見,畢竟劉備只佔有荊州一部分,並非全部。

假如暫時捨棄這一部分,讓曹操和孫權去爭奪,必定會削弱他們的實力,而劉備可以坐山觀虎頭,瞅準最有利時機,再殺個回馬槍,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後來所發生的事情證明,龐統眼光確實很獨到,因不肯放棄,結果不但損失了關羽這位猛將和數萬蜀軍,荊州也沒能保住。其實,丟失荊州不能完全怪關羽,換成誰都守不住,諸葛亮親自坐鎮都不一定行。

關於龐統的能力,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記載,大致四件功勞:

第一,獻連環計,使曹操戰船用鐵索連環,促使周郎火燒赤壁。說明赤壁之戰第一功,應該歸龐統。沒有連環計,周瑜火燒之計不可能成功。

第二,耒陽縣理事。用半天時間內處理耒陽縣百餘天的公務,民皆叩首拜伏。令前來問罪的張飛驚歎不已。龐統處理政務的能力很牛。

第三,議取西蜀。早早看出荊州的潛在危險和益州的戰略重要性,勸說劉備圖謀西川,使固執的劉備“恍然大悟”,最終邁出具有決定性的一步。龐統的戰略眼光,成就了後來的蜀國。

第四,獻上中下三計。在西川攻略戰的危急關頭,能分析形勢想出三條計策,讓君主來決斷。既迎合了劉備的想法,又發揮了自己的謀略。

可惜,鳳雛龐統年僅36歲就離開了人世。

龐統在如此短暫的一生,能有這麼多的閃光點,這足以證明他有著過人的謀略和戰術才能,陳壽稱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

司馬徽大讚龐統為南州士之冠冕,魯肅則言龐統非百里之才。

那麼,龐統與諸葛亮比較,誰更勝一籌?

劉備曾經的謀士徐庶,走之前對劉備說:“孔明之才十倍於我。”當龐統來時,諸葛亮說:“龐統之才十倍於我,亮願意將這軍師之位讓與龐統。”

所謂十倍於我, 那是謙虛說法,同時也表現出推薦人高尚的情操和無私的推薦。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龐統是絲毫不比諸葛亮差的,而且龐統還特別擅長奇謀,甚至在某些地方可以說是超過了諸葛亮也不為過的。只是龐統英年早逝,加上羅貫中有意突出諸葛亮,所以造成了我們覺得龐統不如諸葛亮的感覺。

但是,龐統有一致命缺點,就是性格太直率,看不慣的不隱忍,比如說劉備伐他國為樂這些話。 所以,從做人低調來說,他不如諸葛亮 ,不招人喜歡。


幽燕狄更斯


鳳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鳳雛龐統看起來是一個不怎麼聰明的人,但是實際上心懷大志,心中有千萬良策可以按天下。不瞭解他的人才會以為他被高估了,其實他真正的實力是非常可怕的。但他英年早逝,還沒有等到發揮自己的作用,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後世的人都以為龐統不過如此,所以可憐鳳雛一世英名,卻被人如此輕視!


水鏡先生: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水鏡先生司馬徽,當年與鳳雛交流的時候,從表面上他看到鳳雛只是一個老實人,可是和他談論一些經典名著世事時,鳳雛都能夠對答如流,在當時是很少有這樣的人的。為此他很驚訝,說了一句,南州士子沒人能與龐統相比!這還不能夠證明鳳雛厲害嗎?

司馬徽這個人看人是比較準確的,又比如和鳳雛一起齊名的臥龍諸葛亮,雖然很多人覺得諸葛亮也是不行,但是司馬徽相信自己的眼睛。到了後來劉備去找諸葛亮,諸葛亮決定出山,真的幫助劉備奪得了一塊地盤,還擁有爭奪天下的實力。如此可見這個人的眼睛十分毒辣,看人真的是一個又一個準。


後來龐統到了劉備的手下,剛開始劉備是不怎麼重視的,讓他去當一個縣令。可是他半天就把所有的功夫都做完了,自己一個人悠哉悠哉的。張飛去查看的時候,還以為這個人不怎麼辦事,結果全部都幹完了,極大的震驚了張飛這個粗人,張飛簡直就是五體投地。

但是後來就是因為這樣的性格,覺得自己有這麼大才能卻沒有得到重用,整天昏昏沉沉的。龐統是一匹千里馬,而他現在幹著的就是和普通人一樣的工作,他的心裡怎麼會服氣呢?然後他這個小小的縣令都被罷免了,說是他不做事情,可是事情都已經幹完了。

但是沒想到魯肅卻給他提供了一個好的機會,說龐統不是一個好的人才,其實沒什麼多大用,叫劉備不要重用他。然後劉備想起了諸葛亮說的話,龐統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必須要重用。


然後劉備召見了龐統,想看一下這個人才到底有多厲害,於是和他一起談論下來,發現龐統真的是十分的出色,於是讓他和諸葛亮擔任同一職位。

從此諸葛亮和龐統是搭檔了。這個應該要多虧魯肅的幫助,要不是魯肅都害怕龐統被重用,不會又怎麼知道自己手底下有這麼厲害的人才。這下子龐統得到重用,魯肅的期望是落空了。

在往後的日子裡,龐統跟著劉備一起打仗,尤其是在進攻蜀國的路程,提了三個計策,但是劉備猶豫不決。為了安全起見,就選擇了一個比較中庸的。但是也取得了極大的勝利,一路上勢如破竹,為此劉備都載歌載舞。

可是沒想到的是,鳳雛在一次進攻的過程中,被一隻箭射死了。還沒有來得及繼續展現自己的才能,就這樣匆匆的英年早逝了,成為後世許多人感慨英年早逝的一個例子。


汪公說


龐統在三國演義中的所有資料,我就不一一排列了,我只通過這些事例給龐統一個定論:才智與孔明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半日內可以處理累月政事,可想而知他的思維反應,邏輯推理,他故意不幹活等劉備查問無謂與姜子牙直鉤釣魚,在心理學上可以說洞悉先機,這就是軍事之才的基礎知己知彼,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對象是什麼樣的人你就無法戰勝對手。他的弱點就是恃才傲物,狂妄,還特別要面子,好勝心太強。和劉備搶小路一則是維護主公,另一則也是認為你能走小路我也能走,我行軍打仗不輸於人,在某種心理上他都是與孔明在劉備面前較勁,性格特別像孫悟空。


鷹嘯雲間飛


龐統為人樸實,其貌不揚,不注重穿著,看起來十分寒酸,不拘小節看起來傻乎乎的,以至於孫權沒有看上他,才到了劉備賬下效力。司馬徽與龐統見面,兩人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的見識十分驚訝,司馬微說:“南州士子沒有人能與龐統相比”。司馬徽這的這句話,讓龐統名聲大噪。可見龐統確實有真才實學,臥龍鳳雛不是虛的,但龐統的弱點就是不善於保護自己,以至於命喪落鳳坡,在保護自己方面他確實得向諸葛亮多多學習。龐統由於中箭英年早逝,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但龐統不是被高估,他有真才實學,是一位傑出的戰略家,謀略家,軍事家。孔子有句名言:“時也命也”,周瑜的一生嘆息:“既生瑜何生亮”。一位本該做事轟轟烈烈大事的人物就這樣落幕了,孔子的那句話說明了一切。





融商視野


臥龍不語三分治,鳳雛尚幼即大鳴


MZY65853399天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