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期間德國沒有全面佔領法國?

第一軍情


為什麼二戰期間德國沒有全面佔領法國?這個問題確實也很值得討論,為什麼德國在法國戰役已經全勝的情況下還沒有全面佔領法國,而是讓法國政府在維希繼續維持,還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呢?其實什麼事情的發生可以說都是有原因的,維希法國的建立也不例外,它能夠建立並存在也是有它的價值,而且甚至可以說有它的實力所在的。



德國為什麼要佔領法國北部?

其實納粹之所以允許法國人在南部建立維希政權,根本目的還是要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納粹為什麼要親自佔領法國北部。當然納粹本身對領土的貪婪是一個根本因素,但除此之外,納粹要佔領法國北部還是有具體的戰略目的的,也就是要防止英國通過英吉利海峽反攻歐洲大陸。因為在1940年6月法國被擊敗之後,雖然在歐洲大陸的英軍遭受到慘重損失,被迫全部撤回英國本土,但因為英國的海軍實力當時仍然稱霸歐洲,所以英軍在敦刻爾克進行的撤退行動非常成功,總共有33.8萬英法軍隊成功撤回英國本土,這一比例佔當時被圍困英法軍隊的85%。

二戰時法國的德佔區(上)和維希法國(下)

所以在法國被擊敗之後,雖然英國在陸地上沒法和德軍抗衡,但憑藉其強大的海軍,其實英國在二戰整個過程中都還始終能夠威脅法國北部沿海地區,所以德國必需要在法國北部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以防止英軍反攻,因此德國才必需親自派駐重兵佔領法國北部。而法國南部則不存在這種威脅,因為德佔區已經把整個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地區涵蓋在內,所以這時的德國其實並不擔心同盟國會通過維希政權的控制區域在軍事上對其形成威脅。但僅僅是沒威脅並不足以成為德國同意法國人保持一個獨立政權的理由,而維希政權得以存在,其實還是跟它本身所具有的價值與實力有一定關係。

維希政權的價值與實力

首先維希法國存在對德國來說是有巨大意義的。因為二戰時期的法國和現代的法國其實是兩個概念,二戰時期的法國,除了法國本土之外,還在全球四大洲控制著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而如果法國本土政權完全消失,法國被德國完全佔領,那麼可以肯定法國的海外殖民地幾乎不可能聽命於德國佔領當局,它們要麼會自立,要麼會被英國人或者美國人所控制,成為德國的敵人。特別是法屬西非和北非殖民地,如果沒有能夠得到其認可的法國本土政權持續其統治法統,就會很容易被當時就已經與德國爭奪北非的英國所佔領,而這對德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維希法國的真正領土,早期幾乎所有法國海外殖民地都還受維希法國的控制

而另外一個很重要,而且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是,維希政權其實本身也還是很有實力的,它雖然無力與德國抗衡,但卻仍然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只是這個軍事實力在二戰中沒有得到應用,但卻是維希法國得以存在的一個根本原因。而這裡桃花石雜談所說的維希法國的軍事實力,是指在德國擊敗法國的過程中沒有發揮太大作用,但也沒有遭受太大損失的法國海軍。

因為即使在法國被德國擊敗之後,法國海軍仍然是當時世界第三大海軍,其實力甚至仍然要強於德國海軍。但如果德國完全佔領法國,法國海軍也不會投降德國,而是會從海路去投靠英國或者是自由法國抵抗運動。但要失去這麼大一塊就在嘴邊的肥肉德國人哪裡甘心呢?可是德國又確實沒有什麼有效的手段真正控制法國海軍,而唯一可行的手段就是保持一個法國政權,讓法國海軍仍然被掌握在法國人手裡,這樣至少可以在短期內保證法國海軍不會被同盟國利用,而德國通過與自己相對友好的法國維希政權,期待能夠在未來將法國海軍為自己所用。

貝當很早就強烈反共,是希特勒喜歡的法國政要

所以其實法國在二戰中雖然好像是投降了,維希政權好像也是德國人建立的傀儡政權,但在實際上卻並非完全如此。在法國戰役末期出來為法國收拾殘局的貝當與德國達成的協議並非是法國無條件投降,而是法國與德國停戰,法國政府根據停戰協議的條款有序地從巴黎遷到了法國南部,而德國之所以允許法國在陸上戰事全面失敗之後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政權,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在惦記法國的艦隊,所以這也是維希政權得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也是它的“實力”所在。

除此之外,維希法國政府其實也是由法國國內原來就存在的親德國勢力所把持的,這些人當中很多人也抱持著納粹意識形態,並跟納粹一樣堅決反共,所以他們確實在很多方面是納粹的幫手,因此也是納粹能夠接受的政權。而且因為維希法國至少在名義上完全還是自主的法國民選政府,所以在其控制區內抵抗德國佔領的“自由法國”運動相對要平靜的多,而這在無形中等於也減少了德國敵人的活動範圍,為納粹德國也減輕了一些壓力。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維希法國的存在對德國是有很大價值的,所以納粹德國讓法國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獨立。

維希法國的“滅亡”

所以其實維希法國在建立之後還是擁有很大獨立性的,而且在整個二戰期間維希法國都沒有加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所以維希法國其實始終都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而且雖然法國人按照德法停戰條約規定,將所有法國艦隊都解除了武裝,只讓其停留在母港,但維希法國自始至終沒有同意讓德國人接收法國艦隊,使法國艦隊為其所用。所以其實早期的維希政權算不算德國的傀儡政權是有很大疑問的。不過還有一定獨立性的維希法國也並沒有存在多長時間,雖然名義上直到二戰結束,美英聯軍將德國人逐出法國它才消失,但其實它在1942年11月就已經名存實亡了。因為在這時,維希法國得以存在的兩個主要原因都消失了。

達爾朗(前排最右)與貝當和戈林在一起

1942年11月8日,美英對法屬北非殖民地發動了火炬行動,出動10.7萬大軍在短短三天之內就佔領了法國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地,而且在這次突襲行動中,當時正在阿爾及利亞探親的維希法國法軍總司令,其實也就是法國海軍的司令弗朗索瓦·達爾朗被美英軍隊俘虜,結果達爾朗在被俘之後向美英軍隊投誠,並與其達成協議,許諾只要美英承認維希法國,同意讓其加入同盟國陣營,他就負責作通維希政府的工作,讓維希法國整體倒戈。而維希政府得知此事之後,立即免除了達爾朗的所有職務。

被炸後即將沉沒的法軍戰船馬賽曲號

但納粹此時擔心美英會以法屬北非殖民地為跳板,對法國本土發動進攻,特別是擔心美英會奪取全部停泊在法國南部土倫港的法國艦隊,因此立即與維希法國展開談判。但此時的維希政權仍然不願意把法國艦隊交給德國,因此在談判中雖然同意德軍掌握維希法國多數地區的控制權,但卻仍然要求自己控制土倫港,也就是仍然要自己控制法國艦隊,只是保證不會讓其落入美英的手中。但德國人此時已經不願意再相信法國人,所以開始派兵包圍土倫,擺出了強行奪取法國艦隊的架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接替達爾朗擔任維希法國海軍司令的加百列·奧本下令抵抗一切試圖登上法國海軍艦船的外國軍隊,並在此事發生時嘗試將艦艇開往外國避難,而如果無法將艦艇開走,就將其鑿沉或炸沉。

已經把港口都佔領了的德國裝甲部隊面對正在下沉的法國軍艦也無計可施了

1942年11月27日,德國進入土倫市區,並向港口推進,法軍得報後立即開始了沉沒所有艦艇的作業。最終法國海軍將包括所有大型水面艦艇在內的77艘艦艇鑿沉或炸沉,德國人只得到了其餘39艘有不同程度破損的小型艦艇,另有一艘水面艦艇和幾條潛艇成功逃到北非,投靠了美英軍隊。


而在此之後,維希法國失去了最後的權力象徵與實力所在,雖然其名義上仍然維持了存在,但其全境都被軸心國軍隊佔領,維希政權也成為了比較徹底的傀儡。但維持這樣一個名義政權仍然有助於德國人降低統治成本,因此維希政權才得以一直維持到了二戰結束。


桃花石雜談


為什麼在二戰前期,德國沒有全面佔領法國,是“非不能也,乃不為也”。原因有三:

一、德國人在戰勝法國前,已經吞併了奧地利、捷克和波蘭的好幾個國家,需要投入巨大的力量去消化和控制原先就已經到口的肥肉,原先的這些國家還是小國,相對容易搞定,可法國是個大國,強行吞下勢必要消耗更為巨大的資源,而德國此時的野心又奇大無比,還打算繼續攻擊英國和蘇聯,德國人不願意就此停下擴張的步伐,慢慢來消化巨大的法蘭西。反而希望用戰敗的法國作為樣板,給英國人和蘇聯人做個榜樣,讓這兩個大國看到,即使向德國人投降,也不會死得很難看。

這算是德國人的一廂情願吧。

二、德國人清楚,要低成本的控制法蘭西,更多的獲得法國的資源,為德國的戰爭服務,選擇和原先法國政權當中的漢奸合作,就是個好選擇。這樣的例子在其他地方也有,汪精衛的漢奸政權,就是日本人用來當做傀儡的;以法國人治理法國人,和汪偽政權是一個道理,但是,主子總得給這些狗腿子漢奸賣國賊搞一個平臺,弄個風光把戲,這是一般侵列者和強盜們的通常算法。

這是德國人算的經濟賬

三、還要涉及到文化和管理,一般而言,要佔領一個地區,尤其是在一個大國上割肉,用蠶食的方法,就要比用鯨吞的方法靠譜。畢竟法國已經立國很久了,淪陷是有過幾次,可是整體上被人吞併,還真沒有實際發生過。德國人全面佔領法國後,立即將法蘭西納入德意志的版圖,在軍事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政治上的可行性就比較小。畢竟德法兩國,在民族和文化上,差別太大了,如果要徹底吞併法國,就要停下擴張步伐,慢慢消化。在40年時的德國人,就不願意這麼幹了。等過了幾年後,德國人發覺自己沒法再擴張了(其實是快完蛋了),反而就把法國給徹底滅了。

泱泱大國,淪為魚肉,異族徹底滅國的,也就是那麼幾個。

嗚呼,如果自己少點毛病,宋怎麼會輸給元。


圓窗觀點


這個問題,在意大利參戰後不久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和希特勒會談時的記錄上可以得到解釋。

希特勒對法國處置如此溫和的決定讓意大利人感到特別驚訝。

希特勒認為當時最重要的問題是不讓法國艦隊落到英國的手裡。


他當時也擔心法國政府逃到北非或倫敦去繼續戰鬥。由於這個理由,起碼當時的停戰條件得溫和一點,得維持一個傀儡的法國政府,並且使法國艦隊中立化,因此希特勒也斷然拒絕了墨索里尼關於由意大利佔領包括土倫和馬賽在內的羅尼河流域,並且讓法國控制下的科西嘉,突尼斯殖民地解決武裝的要求。


從希特勒當初在敦刻爾克之前下達停止進軍的命令來看,起碼其珍惜德國精銳但數量有限的裝甲部隊這一點是肯定的,希特勒自然不想把法國人逼得太緊,以免還要進軍南法加劇損失。還有實力不俗的法國海軍,如果被英國人得到,自然是如虎添翼,德國海軍則在之前對丹麥與挪威的軍事行動中受到不小的損失。

在後來的停戰協作中最難處理的也是海軍問題,為了讓法國人聽從這安排,希特勒再次做出了虛偽的承諾——德國政府將對法國政府莊嚴地宣佈,它無意使用在德國監督下的港口所停泊的法國艦隊來為自己作戰。就連丘吉爾也很眼紅,表示只要法國肯把艦隊開到英國來,過去不允許單獨議和的諾言就可以取消。

希特勒對法國人的仇恨也沒有那麼深,如果是蘇聯的話,無論是斯拉夫民族還是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都是他極為痛恨的,所以他打起來也格外瘋狂——類似“列寧格勒不久將會出現人吃人,”,“將莫斯科從地圖上徹底抹去”的激進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

法國國內蔓延的失敗主義情緒和不算激烈的抵抗也助長了德國實施傀儡政策的動力。


普魯士之魂


不值當的,當時法國已經投降,沒有必要動用大量的兵力去控制法國全境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帷幕就此拉開。在戰爭初期,英法雖然立即就向德國宣戰,但在作出什麼實質性的動作去牽制德軍,而是希望“禍水東引”,讓德國繼續去進攻蘇聯,以便坐收漁翁之利。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在德國攻滅波蘭後並沒有如英法所願繼續東侵,而是突然揮師西進,橫掃西歐。

德軍繞過法國經營多年的馬奇諾防線,取道荷蘭、比利時,攻入法國本土。而英法聯軍在德軍猛烈的攻勢下,連續出現指揮失誤,慘敗逃回英國本土,要不是依仗著英吉利海峽的庇護,估計英國也早就淪陷了。

1940年6月德軍攻入巴黎,時任法國總理貝當向德軍投降,法國失陷。

(圖片最左側的人就是貝當元帥,他是法國一戰時期的英雄,曾帶領法軍擊敗德國。但法國在一戰時的巨大傷亡給貝當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恐懼。在二戰初期法軍失利後,貝當選擇向德國投降,以保存法國)

法國投降後,將東北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再度割讓給德國,並且由德國直接控制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面積大約佔法國領土的60%。

而法國政府則遷移至位於法國中部的維希,故名維希法國。由維希法國政府控制的地區稱之為“自由區”

(圖中紅色的地區是德軍佔領區,藍色的地區是維繫法國控制區域,黃色的是意大利佔領區)

鑑於法國的投降,西歐大陸已經完全掌握在德國手中。但由於在海戰中的失敗,德國一時無法征服英國,為此德國需要防範來自英國的威脅。

所以德國直接佔領法國西部和大西洋沿岸,以便對頑抗的英國實施大陸封鎖,迫使英國低頭。

(大西洋壁壘示意圖)

之所以德國不完全佔領法國,一是法國已經投降,新成立的維希政府也採取與德國合作的態度,德國沒有必要對法國全部佔領。

二是在西線戰事結束後,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是東面的蘇聯。全面佔領一個人口有4000萬的法國會牽制德軍大量的兵力,得不償失,也沒有必要。

因此德國在戰爭初期並沒有全面佔領法國。

不過隨著戰事的演變,特別是在1942年11月8日盟軍在北非登陸後。德國為了防止美英從地中海登陸法國,在1942年11月佔領了法國南部,控制了整個法國。


千佛山車神


二戰期間的德軍在1942年的年中才被迫全面佔領法國,之前一直將法國南部的大部分地方交給了親德的維希政府管理。這完全是迫於現實壓力的需求,同時也反應了德意志第三帝國在爭奪世界霸權方面的無力。

在1940年的法蘭西戰役後,德國在實質上擊垮的是法國大部分精英階層的抵抗意志。後者對於在比利時與北部邊境的拉鋸戰都不太接受,對於要在巴黎這樣的重要城市死戰就更沒有信心。所以就有了貝當元帥出馬,與納粹德國政府的停戰談判。最後,德國軍隊控制了法國首都巴黎和全部的西北海岸,將中部與南部地方交給了新組建的維希政府管理。同時,意大利軍隊在阿爾卑斯山的邊境上也佔據了一些小地方。


德國之所以要做出這樣的權宜之計,完全是因為他們根本上缺乏接管法國與其全球殖民地體系的能力。當時的德軍還需要繼續同英國作戰,並已經開始謀劃對蘇聯的戰爭。這些事情都需要德國耗費大量的兵力和物資。但德國本身還沒有立刻進入到全民戰時體制,所以感到有些捉襟見肘。同樣的情況在之前的丹麥也曾經出現過。德軍佔領了日德蘭半島上的丹麥領土,但沒有直接控制根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也算是在節約兵力的同時,做出一點友善的統戰表示。

當然,更大的原因是德國不希望將法國人徹底逼急。從而使得海外的各法蘭西殖民地都倒向英國一邊。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那麼就會成為大英帝國用更廣袤的國際資源,包圍和擠壓德國人打爛後控制的歐洲本土。納粹固然在宣傳上張狂至極,但涉及到根本性的問題算計,還是比較理性和精明的。所以留下一個對自己友善的維希政府,也就是間接控制了法國的所有海外領地。也是牽制了英聯邦的海外兵力分配,為之後的長期戰爭與戰後秩序重建做準備。


正是這個局面,讓英國在1940年需要在西地中海與西非兩地使用大規模海軍力量。先是在米爾斯克比爾重創了法國艦隊,又在攻擊達喀爾的戰鬥中不得要領。如果沒有維希政府的存在,那麼法屬北非和法屬西非可能就成為了大量流亡者的抵抗中心。整個西地中海都成為英法聯合艦隊的控制區。英軍將把更多兵力解放出來,用在大西洋反潛作戰和東地中海對意大利的戰爭。

後來,即便是在1942年夏天的東方戰事中,英軍也無力支援在太平洋地區作戰的美軍。因為他們首先考慮到馬達加斯特是承認維希法國權威的海外領地,隨時可能成為德國和日本潛艇的基地。所以英軍在美軍陷入中途島與瓜達爾卡納爾的苦戰時,自己也組織遠征軍去攻打馬達加斯加。


日本軍隊在對東南亞的英軍、美軍和荷蘭軍隊發起突襲時,也利用了法國人控制下的越南。著名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就是被從西貢機場起飛的日本陸軍轟炸機炸沉的。和很多二戰中的傀儡政府不同,維希法國在世界範圍內是獲得高度認同的。包括美國在內的大部分中立國,都視之為法國的合法政府。法國國內與海外的各階層,也普遍接受了這個帶有屈辱性質的新政權。以至於戴高樂這樣的少數流亡派,在當時的法國人看來還屬於叛徒性質。

在1941-1942年之間,維希政府同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殖民地爭奪戰。這是維希政府實力衰微的表現,也是德國人當初住他們的效果呈現。因為戴高樂並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武裝自己的復國者大軍,所以必須消費英美給予的物資援助。他在敘利亞的奪權戰爭,也必須依靠埃及和伊拉克的英軍支援。

這段時間內,維希政府在自己國內也做出了一些還算有利於法國的事情。比如儘快通過談判讓德軍釋放了在法蘭西戰役中被俘的士兵。這讓很多人避免在大戰後期的惡劣戰俘營生活,保全了自己的性命。維希政府的秘密警察機構,也在加裝配合軸心國抓捕猶太人和共黨間諜的同時,搜捕了不少向德國提供情報的奸細。

只是,德國人還是順利的在法國佔領區內招募到了親納粹分子,組建了法蘭西師去幫自己打蘇德戰爭。大量的法國工廠,包括維希政府控制區內的企業,也必須為德國的對外戰爭服務。法國生產的汽車、輪胎和裝甲車輛,成為了德軍補充東線裝備損失的最佳選擇。這些都成為了後來同盟國不會侵擾維希政府的原因。


不過也是在1941-42年之間,維希政府的利用價值越來越低。先是法屬西非轉頭自由法國陣營,接著是馬達加斯加和敘利亞被同盟國軍隊佔據。遠東的印度支那殖民地,則被南下的日軍控制。加勒比海上的幾處小島,無法脫離美國的影響。印度次大陸上的幾個城市也不可能違抗英屬印度斯坦的意志。在太平洋戰爭徹底爆發後,法屬喀裡多尼亞也轉頭盟國,成為美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最大基地。

最後是42年的火炬行動,讓整個法屬北非殖民地都在頃刻間被登陸的英美聯軍佔領。維希法國的利用價值已經被形勢給消磨的乾乾淨淨。德國人反過來害怕法國南部成為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理想缺口。所以在當年派遣部隊南下,直接佔領了全部的維繫控制區。意大利軍隊也向西控制了更多地方,幫助德國人分攤壓力。至此,維希政府可謂是名存實亡。


1943年,意大利倒向同盟國後,德軍就不得不出兵佔領全部法國領土。當然,這距離他們的原始設想已經差得太遠。納粹的滅亡之日也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米南德王問道


西歐戰役之後第一陸軍強國轟然倒臺,法國北部主要領土都被德軍佔領,這裡有全部的工業區、產糧區和礦產資源,在德軍佔領下它們很快成為德軍進一步發動戰爭的物質基礎。但是法國的面積遠不止歐洲這塊五邊形區域,它的主要枝葉都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顯然海上力量不足的德國無力搶奪這些法國底盤,因此希特勒想出了扶植傀儡的辦法。

法國殖民地遍佈全球,這些地區一旦倒向英國將是德國人的心腹大患,為了不讓大英帝國找到更多盟友和同伴希特勒有必要維持一個法國傀儡政權,讓其海外領地找到獨立感至少置身戰爭之外,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起初找不到支持者就是因為維希法國的存在,上圖顯示自由法國僅僅得到中非法國殖民地的支持,這就是希特勒想要的結果,

對法國本土的佔領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也是滴水不漏,上圖顯示法國的五邊形領土被分割的支離破碎,大片土地直接併入德國和意大利、還有間接被德意民族定居的土地以及沿海的軍事管制區,留給維繫法國貝當元帥管轄的僅僅是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帶,也就是說雖然沒有徹底佔領法國但是也做到了90%的絕對管制。

希特勒不完全佔領法國的另一個目的是縮短防線,因為德軍數量有限避免兩線作戰甚至多線作戰是一直以來的戰略傳統,上圖顯示盟軍反攻德國的路線只有法國北部佔領區、東線蘇德戰場、南線意大利軸心國和巴爾幹半島的德軍佔領區,而維持一個維繫傀儡政府的好處就是不必在此駐軍了節省了寶貴的兵力。

希特勒未完全佔領的國家不僅僅是法國一個,就連自己的宿敵和世仇波蘭也是保留了一片總督區(殖民地)捷克斯洛伐克的波西米亞、摩拉維亞也是未佔領的衛星國(參照下圖),這就是希特勒夢想建立的新秩序,就是一個有眾多衛星國拱衛的大德意志帝國,因此保留法國傀儡是他長期計劃的一部分。

希特勒保留法國的目的還包括為巴巴羅薩做準備,巴巴羅薩計劃中軸心國投入的550萬軍隊只有大約280萬人是德軍部隊,其他還包括羅馬尼亞、匈牙利、荷蘭、意大利、、芬蘭、挪威、克羅地亞、維希法國等多國部隊,也就是說希特勒利用了法國的資源和工業設施之後還不滿意,他還想讓法國人民為自己的野心賣命,這種情況下讓法國人亡國就不可能再凝聚法國人來效忠自己,這是維希法國存在的最大意義——充當納粹的馬前卒。


兵器世界


1940年5月10日,德軍以“閃擊戰”戰術進攻法國,39天之後法國淪陷,貝當元帥宣佈法國戰敗,並建立起“維西”傀儡政權,來幫助維持德國在法的統治,而此時的德國也同意了法國的這種做法。

那麼當時的德國為什麼會接受法國投降,而沒有完全佔領法國呢?這裡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完全佔領法國並不是希特勒的最終目標,而他的最終目標是獨霸全歐洲。

當時的德國雖然閃擊了法國,但是德國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徹底的摧毀法國,因為法國雖然被德軍打敗,但是仍然擁有較大的戰爭潛力。

以德國當時的總體實力,除非希特勒僅僅只想著完全佔領法國,不然的話,完全佔領法國會消耗掉德國大量的精力,得不償失。不如任由法國人成立傀儡政府,這樣不僅有利於德國對法國的控制,更是對德國的下一步軍事部署起到有利的幫助。

2、法國只是希特勒前進道路上的一小步,希特勒還有蘇聯和英國需要去征服。

德國是一個石油資源並不是很豐富的國家,法國也是。所以為了讓戰爭能夠繼續下去,德國需要向西擊敗英國,以謀求英國在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與此同時德國也需要向東擴張,消滅盤踞在波蘭的上百萬蘇聯軍隊,以及蘇聯高加索地區的石油資源。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為了保證任務目標能夠順利達成,德國就需要儘量減少在法國身上花費的時間。因為徹底佔領法國對於德國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反而還會徹底激怒法國人民。所以對於希特勒來說,完全佔領法國屬於一個次要目標,還是等到以後有時間的時候再說吧。

也許希特勒當初發動對法“閃電戰”的目的,就是為了完全佔領法國。但是在德國只花了39天就擊敗了法國之後,希特勒的野心也許就膨脹了,因為他發現勝利來的如此容易,這就讓希特勒有了更大的目標,而將徹底佔領法國當成了一個次要任務。

再加上法國組建的維希政府還算比較聽話,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與其毀掉這個傀儡政權,還不如讓它維持下去,這樣對德國反而更有利。

時間過去了這麼久,希特勒也早已經死去了幾十年,當初沒有下令徹底佔領法國的原因,我們也難以得知,只能夠以當時的情況來進行揣測罷了。


落下m


因為沒有必要,或者說全面佔領的成本大於收益,是賠本的“買賣”。二戰期間德國迅速在軍事上打敗了法國,此時德國在法國的軍事目標基本完成,法國已經不是其繼續擴張的阻礙,相反成為僕從的新法國政府可以更為有效地統治剩餘的法國,更可以保障法國的海外殖民體系不崩潰,不被英美等國瓜分。一旦二戰最終是德國勝利,那麼德國有的是時間消化這些果實,現階段德國無法實現這一點,無論是英國還是蘇聯都還是德國下一步征服的目標。

除了二戰中德國與法國的案例外,很多國家間的戰爭並不是以佔領對方國家全境為目標。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三國協約和三國同盟,它們的戰爭目標都是迅速摧毀對方的防線和軍事力量,逼迫其走向談判桌,答應之前不可能答應的條件。如果是要對方全部國土,那麼結果很可能是對方死拼到底,即使最終勝利也是慘勝。


琺大庶吉士


不是說德國人並不想完全佔領整個法國,他佔領法國所需要達到目的已經達到了。

首先我們看到希特勒關於戰令整個法國,他的整個一個區域,可以說把整個法國在面對北大西洋的海岸線上的那一片區域全部給佔領了,就是關於北大西洋,包括英吉利海峽的防務問題全部是由我德國人自己負責!你法國人就給我鎮守地中海,當看看門犬去,並且在這之後,圍繞著整個大西洋沿岸建造大西洋壁壘,德國人都是自己來幹這件事的,對於他們來說,法國的作用就是用來建立一道壁壘,用來抵擋英國人還有接下來即將參戰的美國人為希特勒所謂的戰略空間影響時間。

並且希特勒在歷次演講裡面都提到一個詞就什麼呢?復仇,你包括當希特勒去跟法國政府一起簽署法國的投降書的時候,她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人籤投降書的那個車廂裡面籤這個投降書。為什麼我要復仇?你們法國人之前是怎麼對付德國的我要連本帶利原封不動的全部還給你們,首先你們法國沒有完全佔領德國,其次,你剝奪我們軍隊的指揮權,最後你拿了我們兩塊兒地區,尤其是萊茵河以西的土地,所以我拿走你大部分的土地,並且留下你一個傀儡政府,在這兒體會一下我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公平吧。

與此同時,德國人還全全吸收了法國人的工業生產能力,我們知道法國人,他的所有的礦產資源幾乎都是分佈在法國北部區域,也就是希特勒的納粹軍隊所佔領的地方,在那個時代,有礦產,你就等於有了發展工業的便利,所以這些地方所佔據的法國工業產值在法國工業體系裡面,可以說佔了很大的比重,而維希政府所處的法國南部大部分都是山區,並不利於發展工業,工業產值所佔比重特別的小,都已經有一塊肥肉在自己嘴裡叼著了那塊兒瘦骨嶙峋的骨頭就留給法國人自己慢慢啃。

並且我們要說,雖然說維希政府,在名義上面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就跟關東軍控制為滿洲國一樣得國人對於法國政府的控制也一點兒都沒鬆懈過,事實上,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法國和德國之間可是世仇啊,二者在百年的時間裡面,經歷過幾十次的戰爭,用血海深仇來形容不為過。這個時候德國人怎麼可能放鬆對於法國人的控制呢?名義上講我給你一個政府讓你自己獨立,但實際上這個政府它是沒有任何實際的軍隊指揮權的,真正的武裝權利在誰手裡?在德國人手裡。

並且不得不說,(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個時候英國佬乾的有點兒不地道,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說到《敦刻爾克》的撤退。原則上來講是英法聯軍遭到德國人的夾擊,被逼無奈之下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吉利,但是事實上這次撤退是英國人擅自主張,而且給德國人留下來一個巨大的豁口,德國人從這個防線上的豁口源源不斷地進入法國境內,可以說英國人是賣的一手好隊友。

這還不算完,英國人還把自己艦隊開到法國艦隊的門口,告訴法國艦隊,要麼你們向我們投降,要麼你們就直接做成在港口總之一句話,不能讓你們落在敵人的手裡,在這種情況之下,英國皇家艦隊的旗艦胡德號完成了自己的一血,但是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我們打的是自己人!從這件事發生以後,希特勒對於法國人算是放心了。雖然說你們不可能真心真意,百分之百替我賣命,但是你們跟英國人要合作,首先得把車講事情先給解決了這件事沒個幾年時間,英國人是跟你扯不完皮的。

與此同時,我設了一個傀儡政府,在這個地方,尤其在法國統治,我更加得心應手,為什麼我是尊重你們發過來的我並沒有把你們國家給滅亡,你們並不是亡國奴,你們還是有政府存在的,只不過我暫時性的要借用你們的力量,你們把我們生產東西替我們接下來打仗做準備,我們保證你們政府的存在,這等於是等價交換!就問你在這種情況之下,看著德國士兵在巴黎埃菲爾鐵塔之下喝著咖啡,吃著早餐,然後自己的政府還算宣佈投降,德國人的時候,法國人你有勇氣有力氣。去反抗德國人嗎?殺人誅心!如果說這個時候你跳出來宰了一個德國人,那麼你就可能被灌一個什麼罪名的。禍害兩國之間關係,你吃罪得起嗎?實際上,這一手希特勒玩的也算是漂亮,至少在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前,法國人沒發生過太大規模的鬧騰,這一點,希特勒看了一下南斯拉夫人再看一下法國人心理高下立判。

隨著接下來東線戰爭的吃緊,德國人緊急的從後方抽調大量兵力去增援東線戰場,因此德國也選擇不斷地放鬆對於維希政府的控制,畢竟你多住在一塊兒地盤兒就得多放一點,軍隊,這樣的話東西的軍隊就會少一點兒,其他地方用兵也吃緊,你這個時候不能鬧,只能夠選擇放權。

綜上所述,這就是希特勒為什麼不全面佔領法國,雖然很誘人,但是不值得,而且我主要目的已經達到了,我不用去幹這種傻事兒。


漩渦鳴人yy


二戰時,在攻佔波蘭之後,德國又用閃電戰佔領了法國北部和沿海地區,而法國的南部地區則由親德政權維希政府進行統治。雖然德國沒有全面佔領法國,但實質上這個維希政府還是要聽從德國的安排,維希政府對德國採取合作態度,也沒有耽誤德國的戰略。

維繫政權除了不對外侵略外,其他方面完全按照德國的套路和要求來,比如建立嚴格的審查制度,排斥異己,打擊猶太人等。同時殺害敢於反抗德國的法國救國人士。另外在經濟方面,該政權還向德國佔領軍支付各種費用,有點向當今的日韓兩國給美國交付保護費一樣。在整個二戰期間,法國一半的經濟都用在了德國身上。之所以如此賣力,是因為該政府希望儘早從德國主導的歐洲中獲得自主權,成為一個合法的政權。

當然德國完全可以自己做到,之所以讓維希政權代替自己出手,有著自己的考慮。當時希特勒認為法國擁有很多海外殖民地,尤其在非洲特別多,顯然讓維希政權出手的話,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法國殖民地為德國提供金錢和資源。如果德國全面佔領法國的話,很難想象法國殖民地會不會聽從於自己,要是各個殖民地鬧獨立的話,德國能不能忙的過來更就難說了。因此從這點上看,希特勒的考慮對德國戰略有很大幫助,畢竟單單依靠德國的經濟根本無法維持長期而規模巨大的戰爭。(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