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样才能提高毛笔字的水平?

曾经原来都是那么虚伪


对于毛笔字如何练习?如何提高毛笔字水平? 就以我写书法毛笔字经过分享大家,在读小学时候就开始写毛笔字,爸爸为我买了许多毛笔字字帖,最开始练习临摹,每天回家必须临摹十张,那个时候没有十字格,田字格啊,用那些废旧的书和报纸练习,交给爸爸检查,写的不认真,被挨打,那种日子不好过。时间久了临摹寂寞就越长了,就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的字有变化,在临摹过程中注意用笔技法。

我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下用笔技法:

一、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是毛笔书写时的主要运行方式。蔡邕说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的“笔心”指笔锋、笔尖。“常在点画中行”,是指经常在笔画的中间运行。由于毛笔是圆锥状态的,因此中间的笔毫要比两边的厚一些,墨汁多一些,所以写出来的笔画呈圆润浑厚的立体感觉,显得很饱满。这就叫“中锋运笔”。但有时候虽然笔锋在笔画的中间,但是毛笔不是处于圆锥状态,而是像油画笔那样呈扁平状态,这时候写出来的笔画质感会显得扁平薄怯,因此蔡邕要在前面冠上“圆笔属纸”四个字。如果书写过程中出现‘扁笔”,一种方法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使它回复到圆锥状态;另一种方法以执笔的手指将笔杆转动一下,使落笔时扁笔交圆;还有一种方法是在书写过程中用调节笔锋的方法使其变圆。不过,“今笔心常在点画中行”这种解释中锋运笔的方法,仍然令人觉得难以领会,因为具体书写时,笔锋已分布在笔画的中间和两侧,是很难找到所谓的笔心来的。因此应该用另一种更精确、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诠释。毛笔在纸上运行时,笔腹处于运行的前方,笔锋紧随其后,笔锋始终重复在笔腹所形成的墨迹之上,为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时,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的运行方向一致。

用中锋运笔写出来的笔画由于书写力度、速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笔画边线光洁平整,如刀切的一样,古称‘古钗脚”;另一类笔画边缘毛涩不平,如万年相藤,古称“屋漏痕”,或称之谓“金石气”。前者书写速度略快,用力平均,显示出刚健挺拔、富有朝气的美。后者书写速度略慢,比较用力,手指路有震颤。显示出遒劲涵蕴而又老成的美。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前一种干净利索的线条。待熟练了再追求“屋漏痕”。实际上“屋漏痕”是功到自然而成的,决不是做作而成的,刻意用颤抖或扭动去做是不行的。

古人常用“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来形容笔画线条。所谓“力透纸背”,是指书写时笔力雄厚,墨能透过纸背。老师检验学生毛笔字写得是否认真,往往将元书纸反过来看笔画中间的墨色是否吃透了,如果笔画的两头与中间一样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认真,不马虎。如果发现笔画的头尾是黑的,而中段部分不黑,说明这个学生写字草率,一带而过。“入木三分”,典出自王羲之。他写的祭祀祝版(木板),因要重写新的祝词,叫木匠将字削掉,结果削去三分才不见墨迹。说明王羲之笔力浑厚,墨能进入到木板三分那么深。“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都是讲中锋运笔的力量和墨色实而不虚浮。

二、偏锋运笔

偏锋运笔与中锋运笔不同。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偏锋运笔的笔锋一侧的笔画光洁平齐,笔腹一侧枯涩不平。这种一边光一边毛的笔画.因其不够完美,教历来被书家视为病笔。至于说书法家在写行、草书时,由于书写速度的加快,抑或为了加强作品的节奏感而出现的枯湿浓淡,甚至偶而的偏锋,该当别论。初学者首先要掌握的是中锋运笔的技法。

三、侧锋运笔

侧锋运笔是介于中锋运笔和偏锋运笔之间的一种运笔方法。也就是说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呈45度左右的夹角时,这种运笔方式叫侧锋运笔。

侧锋运笔所书写的笔画线条的质感也处于中锋运笔与偏锋运笔之间。笔毫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小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中锋效果;笔毫的方向与运行方向的夹角大于45度时,笔画的质感接近偏锋效果。侧锋运笔大量运用于行、草书中,不过,颜真卿的楷书横画常用此法。

毛笔在纸上运行时大致有以上这三种状况、不同的书体,对运笔的要求也不相同。篆书纯用中锋;隶书、楷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行书、草书以中锋、侧锋为主,偏锋偶尔为之。由于笔毫是柔软的,因此有时落笔处于偏锋状态,运行过程中笔毫逐渐理顺调节成中锋。运笔的关键在于会使用中锋,会调节笔锋,令其保持中锋运笔,这就是笔法。

四、笔法术语

笔法的术语很多,学习毛笔字不能对笔法的术语一无所知,除了上述的中锋、偏锋、侧锋外,下面我们还要对笔法的其他术语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起笔 起笔,也叫落笔、发笔。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

行笔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行笔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情况。

收笔 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

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

藏锋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出来,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画内。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笔画内。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比较含蓄。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感觉。

露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这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觉。

提笔 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细,叫提笔。但提笔的程度有个限制,那就是笔锋不能离开纸面,因为离开纸面就成收笔了。

按笔 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粗,叫按笔。

疾笔和涩笔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涩笔是指运行速度较慢。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书写时快慢要得当。过快,笔画浮滑、乏力;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

转与折折,是指毛笔在运行过程中的某一点上突然改变方向。转与折的区别在于转是圆弧形的,没有折点;折是有棱角,有折点。如“礼”字,右边坚折横钩转弯的地方就是“转”,因是慢慢地弯过来的圆弧形,叫圆转。再如“口”字,横折竖的转弯处是方的,有棱角的,称“方折”。

方笔和圆笔方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方形或菱形;圆笔指笔画起笔的地方呈圆形。方笔有锋芒、有棱角,容易见骨力,显得刚健果断;圆笔没有锋芒,不露圭角,骨力内涵,显得含蓄柔韧。一般来说,楷书笔画的起笔要有方有圆,方圆结合,这样才能显得丰富多变。

最后讲一下字帖方面,可以推进大家《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欧体《九成宫》。3


永生知画


有效提高毛笔字书写水平,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是学习中国书法史和书论史,了解汉字的形成发展背景和规律,以及每种字体的特点特征,每个历史阶段的名家名作,各种风格流派传承脉络,不断提高自己对不同书体和不同风格书法作品的认识欣赏水平。

二是学习掌握基本书写技法,包括笔墨纸砚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的点画技法、结字规则和章法布局。这方面的学习除了看书看视频外,最好能跟随专业老师学习。

三是精临古碑帖。最好篆隶楷行草每种书体都选择一副自己喜欢的古帖,进行摹临、对临、背临。临习古帖是一生的功课,永无止境,不进则退,所以要坚持经常临习,并不断总结感悟。须注意的是,短期内同一书体不宜临习多种风格碑帖,防止多而乱、乱而不精的弊病。

四是博览历代经典碑帖和当代名家作品,汲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另外还要读一些书法美学、书法哲学和文学诗词歌赋,在阅读欣赏中不断提升自身品味和综合素养。

五是适时进行书法创作。运用自己日常所学所练所思所悟进行创作,通过创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己所学所练所思所悟。须注意,创作除了准备、构思之外,感情孕育至关重要。一副作品创作的过程,就是一种感情发展的过程,只有充满感情的创作 ,作品才能打动人。


华修品谈


字属多帖体,眼是挑刺神。写字不离手,看字不离神。正楷方成体,左右要均匀。上下得恰挡,整体成方行。行书草书基,连带有关连。好看也好认,写出不讨嫌。草书来得快,上与下字连。一般不具挌,写出像缠滕。风华带正茂,龙凤配合眠。

清油炒出菜,各有各喜爱。要字写得好,多炼才出宝。不信且教子,二年见分巧。

不需去描帖,字体自然好。名声靠人捧,

一捧就正名。一般卖墨宝,其字也不行。

总结要字好,苦练三年成。莫当书法家,

当地会出名。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