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电影《牧马人》原著作家张贤亮:世界没了女人,我会窒息而死

关于电影《牧马人》原著作家张贤亮也是值得书写的,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巨匠,我只能用笔谈的形式赏析一二,我欣赏他的一切,但是就文学而言,我个人觉着张贤亮对女性缺乏客观的观察,我总感觉对女人身体的欲望是他所有小说男主人公发展剧情的主要动力,在书的序言里,他也直截了当的表达:“如果在摇篮中发现世界没有女人,我一定会自我窒息而死”


电影《牧马人》原著作家张贤亮:世界没了女人,我会窒息而死

老年张贤亮


了解作家张贤亮,才能知道他是多么的饥饿,按照他的话说:离开劳改场之前(43岁),他没有碰过女人。

女人对于张贤亮来说,似乎就像非洲饥饿儿童对糖果和食物的渴望,在《土牢情话》、《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长短牌小说里都有对女性身体的各种美好想象,然而也仅仅是远远的观望和想象,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年躲在芦苇荡里偷窥,只要不是垂垂老矣的雌性,微风浮动都足以让十里之外的他“飘逸起来。

这和他个人经历真是太像了,几乎让人感觉他笔下每个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都是作家本人的真实体验:


电影《牧马人》原著作家张贤亮:世界没了女人,我会窒息而死

幼年张贤亮


出生于上海资产阶级家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子哥儿。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后

回国,先后结交过张学良、戴笠等人,1949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4年不到18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来张贤亮的父亲在监狱中死去,18岁的张贤亮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19岁的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离开北京,到宁夏这块至今也不富裕的土地上,他们在贺兰山下安了家。


电影《牧马人》原著作家张贤亮:世界没了女人,我会窒息而死

青年张贤亮


1960年的一天,张贤亮逃离了被关押了三年的劳改农场。但是,很快就被抓了回去过着遥遥无期的改造生活。张贤亮右派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劳改和劳教中度过的,在这期间 ,以“书写反动笔记和知情不报”的罪名被判三年管制;在“社教运动”中再次以“右派翻案”的罪名被判三年劳教;“文化大革命”中,升级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被群众专政;1970年,又被投进农垦兵团监狱……运动一来就抓去劳改,劳改几年又被转移到另一个农场就业劳教,境遇非常惨烈。这种抓了放,放了抓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直到1979年9月张贤亮被彻底平反。告别了长达22年之久的右派生活,这时的张贤亮已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成了一位四十三岁的中年人。

这22年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炼狱,但是张贤亮在炼狱里没有沉沦,他读了大量的书,对世界没有放弃过观察,出狱后的他奋笔疾书,写了关于这个年代一部又一部佳作,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忠实的记录者。他的作品里没有苦大仇深,也没有嬉笑怒骂,都是人真实的情绪,似乎告诉我们:时代就是如此,我们无法选择,不要情绪化,要活下去。

我零散看到张贤亮本人的一些回忆和访谈,印象最深刻的是:对食物的饥饿,对女人的饥饿。再看他的小说,我们竟然能把两者视为一体:

1、张贤亮在劳改场总是最先干完活的,也是最卖力的那个人,他不会在一场劳动中吝啬自己的力气,挖河渠总是第一个完成任务,抗干草总要比别人多出三分之二的力量,有时还要挑战自己。而这并不是说自己争强好胜,而是干完活可以第一个跑过去吃饭,花尽力气就可以吃的更多,腹中饱满餐食是每天活着的意义。

2、走出劳改场之前没有碰过女人,也就是说四十岁之前,他就是一个处男。这也难怪他的书里关于对女人的想象,几乎清一色都是发自本能的驱动。关于他和女人之前的感情(似乎不是感情)层出不穷,八十年代就有和女性开房被警察问询的记录,90年代也有他公司下面的几名女性曝光难以入目的隐私……对于张贤亮来说,四十三岁的他,正是十七岁的少年,带着报复性的目的对花花世界里的女人进行猎取,强烈雄性荷尔蒙让他精力充沛,不仅是著作等身,而且下海经商获得了成功。


电影《牧马人》原著作家张贤亮:世界没了女人,我会窒息而死

张贤亮

如果说,在劳改场的二十二年的时间里,一方面劳改场女人少,另一方面因为自身历史条件没有娶到媳妇,导致他没有接触过女性,然而,离开劳改场恢复自由身之后,他不仅有了名气,还有了金钱,对女人的基本渴望都能够得到满足,然而,在这个满足的基础之上,他似乎在报复性的和女人发生“交集”,好像弥补过去22年的遗憾。

文学作品经常说女人的青春年华被辜负,其实,类似张贤亮22年的青春年华何尝不是白白糟践了?

无论怎样,张贤亮都堪称神人!他的作品究竟能被人记住多久,恐怕这取决于未来的人对这段历史的兴趣。知名文学家白先勇说:“我认为从历史的长度来看,张爱玲的这种作家的笔调才是正统和主流,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都不太算”。

言外之意,未来大家或许只知道《牡丹亭》《红楼梦》《小圆圆》,未必会记得《灵与肉》。

抛开对时代的兴趣,普遍意义来说,相比较《金瓶梅》以及现当代其他文学作品,张贤亮在描写“男人对女人的饥饿感”是符合人性的,同时描写又最为深刻的。

男人或许就是这么一回事情,这种饥饿感会驱动他功成名就,也会沉入罪恶的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