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牧马人》对原著《灵与肉》做了哪些改编?

1982年上映的《牧马人》,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谢晋导演指导,朱时茂主演的一部剧情片。电影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小说篇幅不长,有兴趣的网友可以上网查找资料看一看。

“喂,灵均,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晚上就给你送来。”这是小说《灵与肉》里的原话,只是称呼被我改了一下,那两个字比较敏感。谢晋导演和张贤亮作家万万不会想到,这句台词让这部电影在37后再次火了起来。

为什么要取名为《牧马人》呢?牧马人是朱时茂饰演的许灵均的劳动身份,也代表着大西北的一部分劳动群众。电影名字为《牧马人》也更能让人有想象的空间,看见这个名字,脑海中浮现一群人在辽阔的草原上放马。而小说名字《灵与肉》,更符合读者需求,灵魂与肉体,追求的是精神层面和肉体上的感官。

电影《牧马人》对原著《灵与肉》做了哪些改编?

《牧马人》的开场是大西北草原与北京城市相互交叉的画面,这也是为了说明接下来的电影故事的叙述方式,大西北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穿插,也就是回忆与现实。通过许灵均在北京生活的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勾勒起他过去30年在西北草原上生活的回忆。

电影《牧马人》对原著《灵与肉》做了哪些改编?

电影《牧马人》改编自小说《灵与肉》,那么导演谢晋对小说了做了哪些改编呢?

第一点:许灵均母亲的身份

电影中只是简单地表达了,许灵均的父母是因为包办的婚姻,两人关系不和,最后父亲去了国外,母亲生病去世了。而在小说中,则说明的比较详细。

包办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许灵均父亲是美国留学生,而母亲则是地主家的小姐。而且小说中讲到了母亲成谜于打麻将,脾气也很古怪。小说的原话是,“母亲摩挲麻将的时候比摩挲他头发的时候多得多;他也没有受过多少父亲的教诲。”

​在许灵均母亲病重的时候,父亲则是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小说中描述的是,“沙发上,坐着母亲成天诅咒的那个女人。”

电影《牧马人》对原著《灵与肉》做了哪些改编?

第二点:许灵均老婆李秀芝

电影中,李秀芝是由家乡的姐姐介绍来找对象的,相亲对象却在三天前翻了车,不治身亡了。小说中描述,有些地方闹饥荒,所以大批人往外走,姑娘则比较好办,在外地随便找个对象就嫁了出去。在外地成家的,在一个一个提携家乡的姐姐妹妹。召之即来,来之能婚。

刘秀芝就是被召来的,来找七队一个开拖拉机的小伙。而且大队已经开了证明,不成想小伙没了。至于李秀芝为什么没去召她来的姐姐家,因为那个姐姐的丈夫是个残疾人,生活也很艰苦。

电影《牧马人》对原著《灵与肉》做了哪些改编?

第三点:许灵均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小说中,许灵均的孩子叫清清,是个女孩子。在电影中好像是个男孩子。清清问爸爸,“北京有沙枣吗?”这里的缘由其实是因为,沙枣是西北特有的野果。在饥荒的年代,许灵均曾经靠吃这种野果度日。

电影《牧马人》对原著《灵与肉》做了哪些改编?

第四点:结局

电影的结局是许灵均的父亲回美国了,同一天许灵均回到了西北草原。小说中描述的是许灵均因为要回学校准备期中考试,所以很快的就回到了西北草原,至于父亲什么时候回美国则没有说明。

电影《牧马人》和小说《灵与肉》都值得细看和细读,里面的台词和观点,在现在看来依旧很有说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