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参访龙泉寺“师徒”二塔

参访龙泉寺“师徒”二塔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九龙岗山腰,始建于隋末唐初,因寺东侧有泉涌出,清澈晶莹,味道干爽,时称“龙泉”,由此而得寺名。到宋代,改为杨家将家庙,宋以后复改为寺,明嘉靖年间又进行了重修,到清末时,龙泉寺开始重新崛起。这得益于一个叫做“普济和尚”的僧人,他在五台山宗教发展史和寺庙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这和尚能耐极大,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大量资金,自到五台山落发皈依后,一生即以建塔修庙为持戒。据说他先后建造修整了18座大寺院,五台山的诸多民国寺院如南山寺、古佛寺都是他重建的。即便放在今天,这些工程的花费都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

  据现存文献资料记载,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是河北晋宁人。出家前系清廷“抚提部院五品蓝翎守备”,是个军汉。因看不惯官场污秽愤而出家。但始终与清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慈禧太后都给他题字“真如自在”,后来他镌刻成碣,存放在南山寺中,至今尚完好保存。这个履历有南山寺《五台山敕建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碑记》所载,我们现今见到的简介也都这样说。

参访龙泉寺“师徒”二塔

  龙泉寺内有两座墓塔,其中一个就是他的弟子民国九年(1920)为其修的普济墓塔。这座墓塔,座落于中院祖师殿前,高12米,塔称普济禅师舍利塔。整座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制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长宽6.4米,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央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塔身之上雕有八角楼檐,状如伞盖。八级飞檐之上,又为13级相轮,并雕以华盖和金光闪烁的铜质装饰品。每周雕有一位金刚大力士用力支撑着上方沉重的建筑,这八位力士肌肉隆突,虎背熊腰,充分用各自的肢体语言讲述着一个法力无边的故事。普济生前,曾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故其弟子遵其意愿刻在覆钵式塔身四个正面各雕一龛弥勒佛,分别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形象。其余部分镌刻着大字楷书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最后有落款“中华民国十有三年”。

  这座墓塔与其他覆钵式塔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塔顶是一个仿木构的塔檐,枓栱橑檐,走兽飞禽,塔檐正面悬挂石匾曰“普济宝塔”。整座墓塔通身洁白、气魄宏伟、建筑手法独特,整个布局严谨周密,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开阔、明朗的感觉,堪为五台山石塔中的经典之作。

参访龙泉寺“师徒”二塔

  在普济和尚数以十万计的教徒和弟子中,有很多人始终追随在他身边,与他一道建塔修庙,岫净文公大和尚就是其中之一,他接替普济和尚做了五台山极乐寺的第二代主持。在龙泉寺中,另外一座便是纪念普济和尚这位弟子的岫净文公墓塔。

  这座塔坐落于西院文殊殿前,由普通绿色青石垒砌而的,规模比普济塔小一些。塔身基本素面,高5米,基座为六角束腰须弥座,承托着瓮形覆钵塔身。这座徒弟塔极其简朴,与不厌其繁、精镂细镌,基本上无孔不雕的“师傅塔”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反差。其顶部为七级相轮,全塔身上最华丽的雕饰就是,塔身正面嵌雕的“庄严极乐堂上第二代岫净文公大和尚”石铭加几条花纹而已。

  有意思的是,就像五台山塔院寺的大小白塔一样,龙泉寺的这对“师徒塔”也呈东西对峙的布局。(董建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