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抗擊疫情 專家在發聲】黃志凌:央行送出“定心丸” 避免群體恐慌導致流動性風險

【抗擊疫情 專家在發聲】黃志凌:央行送出“定心丸” 避免群體恐慌導致流動性風險


央行網站2日發佈消息稱,2月3日將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此舉有利於保持節後市場流動性充足供應,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穩定市場預期。往年春節後,由於節前流動性總量已經比較高,加之春季期間現金大量回流銀行體系進一步增加流動性,而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需求下降,央行一般都會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並通過逆回購到期自然回籠流動性。


“此次央行於節後沒有讓逆回購自然到期,而是立即開展逆回購操作淨投放流動性,主要是考慮到了疫情特殊時期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市場流動性需求可能增加。央行開展上述操作後,流動性總量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以上。節後流動性將保持在比以往年份更加充足的水平,這體現了央行充足供應流動性的決心和操作上的靈活性,為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服務實體經濟和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送出了‘定心丸’,有利於穩定金融機構預期,提振金融市場信心。”黃志凌稱。


黃志凌表示,應該說,如果按照正常情況衡量,目前的市場並不缺錢。但考慮到春節之後新冠病毒疫情的特殊因素,不排除部分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引發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擔憂。回顧歷史,重大突發事件導致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往往來自市場主體對於央行貨幣政策不確定性預期,如果央行適時發佈明確的政策意向,市場主體就會相應作出自己的市場判斷,調整自己的行為,避免同步操作產生的市場流動性風險。人民銀行此次為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對金融市場的過度衝擊,提前發佈公告,向市場傳達堅定而有力的政策信號,有助於消除機構投資者對於貨幣政策不確定性的猜測及其過度的流動性儲備,有利於各類市場主體分別作出理性判斷,避免群體恐慌導致的流動性風險。


黃志凌強調,現代央行不僅作為銀行的銀行在發揮作用,也擔負著穩定金融市場的使命。人民銀行此次特殊時期出臺的應對措施,不僅是穩定近期金融市場的重要舉措,也是在向市場發出履行央行新使命的強烈信號。“我們相信人民銀行一定會不辱使命,也有能力管理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希望人民銀行及時跟進市場關切,制定相關預案,加強對於市場主體預期的有效引導。建議監管部門把握有關政策措施出臺時機,並引導投資者將集中精力於行業分析與上市公司分析,而不是市場層面的流動性擔憂。”



【抗擊疫情 專家在發聲】黃志凌:央行送出“定心丸” 避免群體恐慌導致流動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