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合作呢?合作是最好的通行證

有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做了這樣一個遊戲:

他先請一個孩子走上講臺,伸出自己的手,分別談一談每根手指頭的優勢和長處。學生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紛紛踴躍回答,這個說:“大拇指可以用來讚揚別人,可以按圖釘。”那個說:“食指可以指東西,可以撓癢癢,小拇指可以抓耳。”……幾分鐘裡,同學們幾乎數盡了每根手指的功能。

這時候,老師又問了一個問題:“哪根手指的本事最大?”

同學們又各抒己見,這時老師拿出了一個裝有小玻璃球的杯子,對大家說:“那麼,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認為最有本事的那個根手指把玻璃球從杯子裡取出來!記住,只用一根手指。”

教室裡的氣氛一下子熱烈了起來,每個學生都想嘗試一下。可是,儘管他們很努力,仍然沒有一個人能把玻璃球從杯子裡取出來。這時老師才不緊不慢地說:“現在,你們可以用另外一根手指同原先的那一根合作。”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老師做這個遊戲的目的是讓學生們懂得,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軍官還是別的任何人,也不管你自己有多大的才能,都是難以獨立生存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和合作才能完成。

而人與人合作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際交往,而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結成互助互利的“雙贏”或“多贏”的關係。

孩子的人生路上,要想暢通無阻,學會和他人雙贏的合作必不可少。

媽媽不要以為這都是“大人”的事,都是工作上的事,其實,孩子在學校裡學會與他人合作也同樣重要。比如,上臺表演小品、跑步接力、打籃球、踢足球等都需要孩子與同學們的合作與配合,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合作呢?合作是最好的通行證


養成合作的習慣不僅能讓孩子更順利地完成更多的任務,而且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對以後孩子的生活、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媽媽可以這樣引導孩子學會合作:

方法一:教孩子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人生的舞臺上,只要有團體,就有競爭和合作,合作精神的培養對孩子將來的人生和事業都有很大的幫助。

合作精神,不是孩子進入了社會就會自然而然擁有的,需要很長的時間加以培養,所以媽媽要對孩子的校園生活加以引導,使他從小就明白合作的必要性。

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學校內外的團體性活動,如運動會上的接力賽跑、拔河比賽、籃球、排球等運動可以使孩子在活動中自然的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學會和別人配合。

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在學習上與同學互幫互助:幫助他人講解、補習自己的優勢科目,也在他人的幫助下學到更多更好的學習方法,彌補了自己的不足。這就是雙贏。

追求快樂是孩子的天性,媽媽也可以利用這一點教育孩子:合作不僅會帶來利益上的雙贏,也會帶來情感上的收穫——學習和生活上的互幫互助可以加深友情,賽場上的精誠合作可以獲得榮譽。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合作呢?合作是最好的通行證


方法二:教會孩子謙虛的心態,懂得欣賞別人

很多孩子很想和別人合作,得到別人的幫助,但是每當他提出這種想法時,卻總是得不到他人熱情的回應,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它沒有謙虛的表達出對對方的認同和欣賞。

之所以會有“合作”這個詞的產生,就是因為人都是不完美的,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將事情做好。而合作是雙方的行為,如果不能欣賞對方的優點,那又怎麼能說服他人和你一起行動呢?

面對不謙虛的孩子,媽媽不妨採取以下方法:

首先:打擊孩子的驕傲心理,使其全面認識自己。

孩子產生驕傲的心裡往往源於某些方面的優勢和特長,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這種驕傲的基礎:是學習比別人好,還是運動細胞發達,或者是有很強的藝術天賦呢?媽媽要告訴孩子,他的這些特長只是在一個小範圍內具有優勢,放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背景之內,就不一定算做優勢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何況,優勢往往和劣勢並存。

媽媽可以採取一些行動開闊孩子的視野,讓其看到其他孩子做得比他好。例如,帶孩子去參加一些競賽,看到更優秀的選手時,他的氣焰自然會降下來,重新審視自己。

然後,媽媽要教會孩子欣賞他人。

對孩子來說,受人表揚是最高需要,其帶來的快樂是金錢買不到的。那麼要掌握孩子的這一心理,讓他學會換位思考,認識到,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賞。 你的認同在愉悅了他人的同時,也能帶來他人的喜愛和幫助。

這就要求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引導孩子,從積極的一面去關注他人。

一個女孩兒經常抱怨她的一個朋友過於挑剔,自己陪她去買東西,總是要轉好久才能買到合適的。這時,媽媽沒有附和他的抱怨,笑著說,挑剔證明他追求完美,他是不是很要強,各方面都比別人要好一點兒呢?孩子點頭說是。媽媽說:“那你真的要向他學習呢!”

孩子想了想,覺得媽媽說的的確有道理,於是情緒為之一轉,認真地觀察起這位朋友,經過他一段時間的“監視”,她又發現了這個女孩兒很多的優點,真心的欣賞他了。

方法三:媽媽要帶孩子多參加活動,培養其合作意識

提到合作,一位有經驗的媽媽說:“在孩子小的時候,我並沒有給他講過多的、聽不懂的大道理,總是鼓勵他多與小夥伴玩耍,他關於合作和團體的觀念都是在踢足球等運動中養成的。”

正如這位媽媽說,參加多人活動是培養孩子合作意識的好方法。很多活動都是集體參加,要求多人協作的, 比如籃球、足球等運動。這些運動要求孩子更多的與他人和配合,贏得集體的勝利。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會自然地學會關於合作的規則和方法,而且也比長篇大論的道理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如何讓孩子學會相互合作呢?合作是最好的通行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