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大紅袍的製作過程!

大紅袍的初制大紅袍的製作工藝結合了綠茶和紅茶的工藝,是工序最多、技術要求最高、最複雜的茶類。其製法極為精細,基本製作工藝包括:

大紅袍的製作過程!

1、萎凋:

萎凋是鮮葉喪失水分的過程。其標準為新梢頂端彎曲,第二葉明顯下垂且葉面大部分失去光澤,失水率約為10%-15%。此過程對大紅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關係極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

2、做青:

做青是形成大紅袍品質的重要階段,是一個繼續萎凋和發酵相結合的過程,其技術性極強,一方面促使多酚類化合物發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進行速度。搖青次數和時間,視青葉的變化(香型與葉色)而定,俗稱“看青做青”。一般搖青規律先輕後重,靜置時間先短後長,多搖少做。優質原料,則只搖不做。

大紅袍的製作過程!

3、殺青:

殺青是結束做青工序的標誌,是固定毛茶品質和做青質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採取高溫破壞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葉的繼續氧化,同時使做青葉失去部分水分呈熱軟態,為後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礎條件。

4、揉捻:

揉捻是形成武夷巖茶外形和影響茶葉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時應做到:殺青葉需快速盛進揉捻機乘熱揉捻,以便達到最佳效果。

大紅袍的製作過程!

5、走水焙:

巖茶“走水焙”在一個密閉的焙間中用培籠進行。在各個不同溫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復揉葉經歷高、低、高不同溫度的烘焙,達六七成幹下焙。整個過程10多分鐘。速度快、工作緊張,故又稱“掄水焙”。

6、燉火與趁熱裝箱:

揀剔後的茶條先以90-100℃的培溫復焙1-2h,再改用70-90℃低溫“文火慢燉”。這是武夷巖茶特有的過程、對增進湯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氣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後趁熱裝箱,也是一種熱處理過程,對品質也有一定良好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