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这些调味料我们天天都吃,但是在古代欧洲却价值千金!

古时候欧洲人吃肉作为主食,但是肉类是不能长期保存的,时间一长,他就会变味道,所以在古代的欧洲吃臭肉的时候比吃鲜肉的时候多的多,那如何掩盖肉变质之后的异味呢?有一种东西就可以,这个就是香料。香料包含了胡椒、肉桂之类,在中国被叫做调味品。

这些调味料我们天天都吃,但是在古代欧洲却价值千金!

这个东西在古代欧洲是很稀有的,因为基本上在欧洲大陆是不产香料的。所以香料的价格在古代的欧洲特别贵,特别是胡椒的价格,基本和黄金是等价,所以欧洲人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时代,形容一个人是土豪、富翁的外号都是“胡椒袋”。就是说人要是有钱就是和一袋胡椒划等号的。反过来如果形容一个人没有钱的话,就会说,这个人一粒儿胡椒都没有!这就是形容穷光蛋的说法。

这些调味料我们天天都吃,但是在古代欧洲却价值千金!

1979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访问美国的纽约,当地的教堂就给了女王279粒“胡椒”。作为自威廉三世以来美国欠英国地产的补偿,这个按照当时的价格结算的,放到现在虽然是个象征性的意思,也能看出来胡椒在当时欧洲的地位。古代的欧洲人对于香料是有着一种相当狂热的渴望,所以一些有身份的主教或者国王在死后身上都要涂抹香料。这可不是为了烧烤,而是让尸体不腐烂,一种防腐的措施。

这些调味料我们天天都吃,但是在古代欧洲却价值千金!

在德国一位大主教在德意志动身去罗马朝见罗马教公,结果在半路上已经死了 ,但是半路上是没有香料往身上涂抹。所以随从们想出了一个很“可怕”的想法,把主教给煮熟了...结果这火候还没掌握好,把主教给煮成了一锅肉汤。

这些调味料我们天天都吃,但是在古代欧洲却价值千金!

从这个例子上来看也能看出来欧洲人对香料的痴迷。后来随着中世界阿拉伯的崛起,东西方的贸易中断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样的欧洲人得到香料就更困难了,被迫跟阿拉伯人做起了香料的生意,那时候的威尼斯就成为了香料的最大市场,由阿拉伯人运来从威尼斯发往欧洲各地。这个香料从亚洲运到威尼斯的价格已经变成了原来价格的40-50倍。

这些调味料我们天天都吃,但是在古代欧洲却价值千金!

这也促使了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航海的主要目的就是黄金和香料。所以达伽马到印度运回了一船香料,到欧洲获利了50倍,一下促使之后欧洲地理探索的风靡,这也是利益驱使的。所以历史就是这样,地理的发现只是源于欧洲人为了让自己的餐桌有味道这样简单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