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岁勤十兔子
没听过有这句话,不知道是我孤陋寡闻,还是提问者无中生有杜撰出来的,我认为无论男女都可以读此二人之诗词。
纳兰性德、仓央嘉措这两位风流才子不仅颜值高,而且也是靠实力圈粉的,解读他们的诗词之前建议先对此二人进行简要的了解。
纳兰者,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也。纳兰公子文采举世无双,武艺精湛,为康熙年间御前侍卫,三十而陨惜其英年早逝,但为文学诗词集大成者,现今传世之《纳兰词》清丽婉约、意境深远。
仓央嘉措,门巴族人,六世达赖喇嘛,佛教中人也,因政治失意,而对爱情和自由充满了向往,后因政治事件圆寂在青海湖边。其诗词率性写实、富含哲理,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形成了文风新潮流。
我认为很多人会喜欢这两位,主要源于他们身上传统的中国文人才子的那股气息,不仅颜值担当而且才高八斗,对于爱情抱有幻想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
纳兰谈史
似是而非,或者是是非非。
类似题目的说法有很多,比如:
男不养猫,女不养狗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男不入川,女不入藏
男不摸头,女不摸腰
男不听七友,女不听钟无艳
……
有些是古已有之,有些是网友自己编的,但都蕴含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处世道理。
回到题目上来,里面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纳兰容若,一个是仓央嘉措,都是被现代文青们时时挂在嘴边的大咖。他俩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一是两人都是康熙朝的才子,纳兰比仓央大28岁。
二是两人都好写诗词,还都写的挺好。
二是两人出身都很高贵,但都短命。
为啥男不读纳兰,女不读仓央呢?我们分别说说其中的道理。
薄命公子恁多情
纳兰很有名,他爹比他还有名,是《康熙王朝》里的明珠明相。
纳兰虽是官二代,却不是纨绔子弟,而是上进青年,而且文武双全。
文的,人家18岁中举,21岁中进士;武的,人家是康熙爷的御前一等侍卫,应该算是大内高手了。
当然,纳兰公子最牛的是填词,有清一代他的填词造诣绝对排的进前三,被称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虽然是学习好、武艺好、前途好的“三好”青年,但是他却有一样不好:命不好!
纳兰的初恋是表妹,但是有情人却没能成眷属,美女进了宫,多情郎“从此箪纹灯影”。
后来,他娶妻卢氏,但婚后不到三年,卢氏难产而死,令他感受到了“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 ”。
纳兰是性情中人,他为人直率,用情最真,他的词也婉丽凄清,特别是在凄忱的一面,常常令人不忍卒读。
他自称“我是人间惆怅客”,感慨“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
所以,“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
也许过于多愁善感,纳兰年仅30,就登仙而去。
世间最美的情郎
去过西藏,你就会知道,西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是仓央嘉措的情诗。
而仓央嘉措的本职工作却是持咒念经的活佛——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算是个情僧,身在寺院,心在凡间。据说,他常常遛出布达拉宫,纵情声色。用他自己的诗讲,就是:“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他也许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但,绝不是雪域最大的王!
当时,西藏政局动荡不安,仓央嘉措入主布达拉宫时,权力的较量已到了顶点。但这位“最美的情郎”不但不擅长搞斗争,而且还如此叛逆和放荡,授人以柄,最后以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为由,被康熙帝下诏废黜,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仓央嘉措在被解往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畔时圆寂,年仅24岁。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至此,结束了他矛盾而短暂的一生,身后留下了一首首传唱不朽的诗歌。
看破还是看不破?
纳兰的美,在于他看不破,他一往情深,念念不忘。仓央的浪,在于他看太破,什么佛法,什么戒律,在他那里都化为了诗和酒。
男的真的不能读纳兰?
女的真的不能读仓央吗?
那该多么遗憾!
那么美的文字你不读,岂不是白活了!
这里隐含的意思是,男的读了纳兰会看不破、想不开;女的读了仓央会看的太破、想的太开!
真的是这样吗?
现实是,一个好人看了坏书还是好人,而一个坏人读再多好书还是坏人!
题目中的这句话,让那些研究纳兰的男学者,和那些研究仓央的女学者,情何以堪呐!
饮水君
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在“至情至性”四个字上。
爱情,本来美好,到了“至”上,却锋利如刀。
普普通通的人,也许一生浑浑噩噩,屈从于生活,远远到不了这境界。
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男人读了纳兰词,就会觉得女应如此,我不能负。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女人读了仓央诗,就会拼命追求挚爱,生死不渝。
但,这样真的好吗?
从平凡的世界上看,润叶类似,满脑子少安,结婚了都不能自拔,对现实视而不见。少安如果也是这样,必然会是两个家庭的悲剧。还好,只是一个。
林觉民《与妻书》至情之文。劝慰妻子,但妻子不久也因悲伤过度离开人世。
万事有度,错就错在一个“至”上。
至则易殒。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普通的,被生活现实所迫,有很多无奈。该放则放,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负责。
非至情写不了好诗词,效法至情则徒增伤悲。
有时候想想,平凡,浑浑噩噩,普普通通,也许是上苍的一种恩典吧。
张磊1413
纳兰容若,一个拥有最美的名字的相国公子。他才高八斗,是“清词三大家”之一,又被称为“晏小山”。正如“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又见柳屯田”描述一般。他是高贵的,天生富贵。父亲是康熙时的重臣,母族是皇室,而他又是御前侍卫。但高贵的血统与身世并未带给他快乐。他的心“常有山泽鸟鱼之思”,对门第身世并不注意,“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正是在容若还是一个心事眼波难定的风流少年时,初遇自己的表妹,这一切是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阻拦的。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纳兰的一生痴情重意,对亡妻的思念,始终是他短暂的一生挣不脱的枷,这些也贯穿了在他的词里,纳兰只活了31个年头。31岁,永远年轻。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以他那才情品行谜一样的完美了满汉文化融合之初的历史,才会留给世人“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悬念。 仓央嘉措(1683—1706年),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1705年被废,1706年在押解途中圆寂。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
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纳兰容若的痴情,纳兰容若这样多情的男子,为世所稀,但他多情反被多情误。他有着如林黛玉般的表妹,可他们却无法结成连理;容若的心之苦,之后好不容易遇到心爱的妻子,可妻子卢氏四年后早逝;与官氏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更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而沈宛,一个艺妓,众再有才,也难被主流接受。“曲阑深处重相见......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不论这首词是容若回忆与哪位伊人相处的情景都已无关重要。纳兰容若的爱情随他的心一起埋葬在那不朽的历史长河里。男人即使读了纳兰,也未必就会变成情圣
仓央嘉措的不顾一切,都是值得欣赏的。仓央嘉措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在人的世界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一朵奇葩,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女人读了仓央嘉措,也未必就会离经叛道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娱你谈天说滴
我来给大家说说我的看法吧,不太成熟,请见谅。
第一,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男不读纳兰容若”我们就好解释了,我们做为一个有志青年,应当发奋读书,考取功名,立志报效朝廷,有功于社会。古人语“.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的气概,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纳兰容若的词充满了对人世的厌倦与悲观,不愿报效祖国为百姓分忧,为朝廷立命。整天浅斟低唱艳词淫曲,消磨意志,男人如果大量读他的诗词很容易丧失斗志,无病呻吟,厌弃社会,最后郁郁而终。
在这里我举一首为例,请大家品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请问这种诗词男人一味的吟诵,沉浸在其中,会有什么后果?
第二,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其诗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大胆的写实性。仓央嘉措是宗教领袖人物, 但他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 内心感受和生活理想, 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 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 真挚的情感性。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 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
- 深刻的哲理性。仓央嘉措的诗歌, 有不少在叙事的同时,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俗中透着深刻, 给读者以启发。
- 到这里我们就能很好的解释“女不读仓央嘉措”,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这说明什么,这些东西都表明了,在“夫为妻纲”的专制之下,传统女性已沦为男人的附属品。要求女人对我们男人绝对的服从,工于女红,相夫教子,不能有二心。而仓央嘉措的诗词充斥了大量对自由,对爱情的向往,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可以抛弃一切,可以全然不顾。如果女子大量诵读仓央嘉措的诗词,是从思想上动摇他们的意念,使得他们产生非分之想法,这种行为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等。所以说不让女子读他的诗词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作为旧社会的女子,不能有冲破旧观念的思想萌发。
- 在这里我同样巨个例子,大家自行品析:
- 自恐多情损梵行,
- 入山又怕误倾城.
- 世间安得双全法,
- 不负如来不负卿.
- 此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今生不能完满,来世生死相依的决心,
- 传统女子读到此诗,是否会铤而走险呢,放弃已有的一切去追求心中的完满呢?不得而知。
危楼待伊归
纳兰容若的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和仓央嘉措的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两句诗令无数的人喜欢,所以早已经成了经典名句。
我们先来说一下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嘛,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在康熙三十六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在康熙四十五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可以说,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他的一生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比如:“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
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 ”
这首诗表现了真挚的爱情,又充溢哲思情趣。
再比如: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权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可以看出,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爱情的,诗中有初识的羞怯与两情相悦的欢欣,也有失之交臂的感叹,亦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更难得可贵的是,诗中还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 给人以智慧的启发,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对生活热切追求,以及渴望真挚美好感情的心情。
我们再来说一下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
纳兰容若写了许多缠绵悱恻,哀卓思念,寂寞悲凉的诗词。
比如: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 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 背灯和月就花荫,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销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
- 纳兰爱妻早逝,而他缺一生痴情重意,于是对亡妻的日夜思念,始终是他短暂的一生挣不脱的枷锁。
原来,纳兰容若在十九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结为秦晋之好。婚后,夫妻异常恩爱。但是,三年后,卢氏因难产去世。因感情太好,纳兰一度陷入无尽的忧伤之中。并且终其一生,都没有从忧伤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八年后,自己因悲伤过度去世。
但他短暂的一生,却是清初最有名的词人。他的词中,充满一种忧伤的气息。他的作品集中,不断出现“亡妇忌日”,这样的字眼。在卢氏死后的大概每个忌日,他都处在一种伤痛的情绪之中。所以他的诗词都是哀伤凄凉的。
纳兰容若的词是如此悲伤,如此的伤春悲秋,如此的充满了疼不欲生的感觉,所以才有了:男不读纳兰容若的说法吧。或许男子读了会深陷悲伤之中,无力进取奋进,或沉湎于感情之中。因为人们都认为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是坚强积极的。
所谓女不读仓央嘉措:
我想可能是因为:仓央嘉措的诗,体现了男女爱情上的大胆,感情的热烈与强烈,与宗教伦理上的叛逆。是恐怕那些涉世未深的心少女,过早过多的陷入感情之中,不能自拔,从而迷失了自己,忽视了现实的生活。
其实,纳兰词、仓央诗都显示了人性中的至性至情,至真至美,是中华文学的魁宝,任何人读了否提升自我之灵魂。话说,好书不如无书,再好的书,再精粹的文化知识,也有偏暗的一面,只要不过分沉迷其中,都是有益无害的。
超能博士
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清朝传奇的两位诗词人
有人说过,“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我却不以为然。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无非就是有人认为男人读了纳兰容若的词,会使人究其一生沉湎于一人,日日夜夜思念,是好是坏?难以言说。有人说“女不读仓央嘉措”怕的是女人太过于相信宿命轮回,缘分之说,痴痴一生只盼今生有缘人,是对是错?只看他人分说。但是我以为,纳兰词更应读出对爱情的忠贞,对心上人的专一,仓央诗更应读出对爱情的洒脱。爱情是恒古不变不变的史诗,不管有没有轮回,爱情如此美好,人生也如此美好,你也那么美好。
纳兰容若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一生只有短短的三十年。而仓央嘉措出生于1683年,一生更短,只有23年。两人出生在清朝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但是两人的人生确是凄惨的。
纳兰容若出生在权倾朝野的一代权臣纳兰明珠家,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正黄旗,家族是满清八大姓氏——“叶赫那拉”的后代。
纳兰容若的曾祖父是叶赫部的贝勒,其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为妃,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也十分紧密。可以说,容若的一生本该是富贵荣华,繁花簇锦。在欢乐中享受着美好的人生。
容若一生牵绊的莫过于爱情了,容若初恋表妹,两人本该郎情妾意,共度一生。直到表妹入宫,这一段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初恋的苦涩对于纳兰容若来说,是十分惨痛的。直到多年以后,容若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跟卢氏结婚,才从这段初恋中走出来。两个也是门当户对,琴瑟和鸣,两人喜结连理以后,纳兰便也渐渐地从前面那段初恋走出来。可是天意弄人,两人没有过很久“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椅斜阳 ”,“ 赌书消得泼茶香 ”的时光,两人结婚三年以后卢氏便因难产而香消玉殒。这一段的恋情让容若词基本变成了怀念亡妻的悼亡词。
“鸾胶纵序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这是容若在一首悼亡词中所写的,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不及当年的好。这个时候容若迎娶了第二个妻子,这就是在说现在的妻子没有当年的妻子好。可以看出纳兰跟原配正妻的关系更为紧密,跟后面续娶的官氏感情一般。
最后一段感情是跟汉人女子的,江南自古就是烟雨蒙蒙,情醉连绵的地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纳兰在江南碰到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女人——沈宛。沈宛本是江南艺伎,两人性格十分契合,不久便在一起了。纳兰也没有辜负沈宛,将沈宛娶回家当妾。但是清朝不允许满汉通婚,沈宛最后也只能离开容若回到老家。“近来怕说当年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一分梦醒,一分梦醉。一年后,纳兰容若便也去寻找他的原配妻子去了。
仓央嘉措一生也是短暂而辉煌的,仓央嘉措出生便被定为了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一跃从原来的西藏农奴变成了西藏的贵族。仓央的一生是很凄惨的,一出生就注定是西藏、蒙古和清朝三方的政治牺牲品。虽然出生便被定为达赖喇嘛,但是却一直长在农奴家,直到15岁,他才知道自己是转世达赖喇嘛。
1682年2月25日,在刚刚重建峻工的布达拉宫中,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权利,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事务,秘不发丧,向外界宣称,罗桑嘉措已“入定”,进行无限期的修行,闭关修行,不见来人,一切事务均由“第巴”负责处理。藏语中,第巴的意思就是由达赖任命、管理卫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俗称“藏王”,当时的第巴就是桑结嘉措。民间有过传言说他是五世达赖的私生子,但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证据。
而后康熙知道这件事以后,震怒。桑结嘉措一面认错一边迎接15岁的仓央嘉措入布达拉宫。虽然仓央嘉措是达拉喇嘛,但是他却并没有实权,西藏大权一直掌握在桑结嘉措手中。仓央嘉措,藏语意为梵音之海,充满着诗意的名字可能是上天暗示了他悲情的一生。
“在那东方的山顶,升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当上达赖喇嘛以后,仓央嘉措最重要的女人出现了,名字叫做“玛吉阿米”。仓央嘉措白天被囚禁在布达拉宫中,到了晚上,本就放浪不羁的他就不甘心被囚禁在布达拉宫中了。每每到了晚上,仓央嘉措就会偷跑出布达拉宫,去寻觅西藏痴情女子。“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从这首仓央嘉措写的诗也可以看出,仓央嘉措过惯了自由的日子,他不愿被布达拉宫羁绊一生。本就是痴情郎,奈何成了藏上王。
西藏上层却是风流涌动,和硕特首领拉藏汗和桑吉嘉措不断斗来斗去。最后拉藏汗胜出,禀报康熙,诛杀了桑吉嘉措,并列数了仓央嘉措的罪责:沉迷酒色,不务正业,不管理好西藏,请求废除。康熙下令将仓央嘉措押解回北京,有传说称,仓央嘉措在被押解离宫之前,神情十分淡然平静,也许是九年宫内生活令他苦不堪言,无论以怎样的方式离开,都是一种解脱吧。1706年,仓央嘉措在被押解回京途中,途径青海湖湖畔去世了。
对于仓央嘉措到底怎么了,有传说,仓央嘉措没有死,而是遁去了蒙古,印度,尼泊尔传教。一直活到了64岁才去世。
纳兰容若跟仓央嘉措两人在出生,性格,才气方面都很相似,纳兰容若是“三大清词词人之一”,仓央的很多藏诗成就也十分了得。下面我就列出一些比较好的诗词给大家看看:
纳兰词: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仓央嘉措诗(据考证,仓央嘉措很多诗都不是他本人所写,很多都是后世附庸的):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原作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信徒》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原作朱哲琴专辑《央金玛》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词)
藤树先生
”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细细想来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先说说为什么男不读纳兰容若,这得从纳兰容若的出身说起,明明是个高富帅,却把自己过成了”古之伤心人“。
他出身满清贵胄,他的父亲明珠是康熙朝的权相;他少年科第,二十二岁授进士;他是皇帝爱重的贴身侍卫;他为名重一时的江南名士们倾心结纳;他有才貌双绝的红颜知己;他有相敬如宾的如花美眷;他集天下可羡于一身。
用现在的话来说,纳兰容若那就是一个高富帅、不仅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这样的一个人,本应骑着快马喝着小酒带着美眷潇潇洒洒过完一生,而他却只活了三十一岁就把自己愁死了。
他自诩淡泊名利,不喜荣华富贵,曾经发出了”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感叹。“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是不愁吃不愁穿站着说话不腰疼,那就是不思进取的典范,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做到他那样的。品性高洁也是要有所依仗的,男的要是想学他,你得先思量一下自己有没有他那样的家世。
他自诩多情,却在妻子死后写下了”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的词句。这自诩多情的人有时却是最无情的人,不知道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以致最后英年早逝。
对父母来说他不能算是一个好儿子,对妻子来说他也不能算是一个好丈夫。大好青年把自己过成了一个伤心人,他的词过于哀伤,所以,男的不读也罢。
再来说说仓央嘉措,他明明是一个活佛,却把自己过成了情圣。
仓央嘉措是个谜一样的传奇人物,他是转世灵童,却与其他达赖喇嘛不同,他十五岁才被接到拉萨立为六世达赖。此时的他已经习惯了普通人的自由生活,成为达赖虽然享有了无上的尊荣,对他来说却是失去了一切,美丽的家乡,熟悉的亲人,青梅竹马的姑娘。
仓央嘉措生活的时代,是西藏历史上的多事之秋,但是他对这种政治、宗教、权力都没有兴趣,进宫之后,他有达赖之名,却无达赖之实,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这种地方没有自由没有歌声,他每天看到的只是一副副虔诚的脸,听到的只是单调的诵经声。
向往自由,渴望爱情而不可得,于是身为达赖的仓央嘉措开始变得放浪形骸,白天是达赖喇嘛,晚上则布衣便服,游戏于市井之间,流连于街头的酒家、民居。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浪漫诗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如“默念上师的尊面,怎么也不显现;默想那情人的脸蛋儿,却占满了我的心间。”“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相见。“等等。
一个本该与爱情不沾边的活佛,离经叛道不去念经,却只渴望爱情,这样的矛盾在仓央嘉措身上成了致命的吸引力,他的情诗在西藏广为流传,而他本人也成了女人心目中的情圣。
但他描写的爱情大多是不沾人间烟火的,神化般的爱情,谁又能不喜欢这样美好的爱情呢。看多了他的情诗,女人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而对现实中的爱情失望吧。所以,这也可能是女不读仓央嘉措的原因。
疯小鸟
这个说法头一次听说,我是既读纳兰容若,也读仓央嘉措,至今尚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纳兰容若和仓央嘉措都是至情至性又才华横溢的男子,都是清朝康熙间的人物,仓央嘉措出生的时候,纳兰容若还有两年就要离开人世。一个是清朝权臣大学士明珠的长子,一个是西藏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喇嘛。
纳兰的一生痴情重意,对亡妻的思念,始终是他短暂的一生挣不脱的枷,这些也贯穿了在他的词里: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
-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 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
-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 你挑灯回看,我把箫再叹。
-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 背灯和月就花荫,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销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却违背常情的,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狂妄缠绵的情诗。仓央嘉措最后还是成了政治的牺牲品,结局或生或死或流浪竟是不详。不过他的诗歌却是流传了下来: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权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纳兰容若的痴情,仓央嘉措的不顾一切,都是值得欣赏的。我想男人即使读了纳兰,也未必就会变成情圣;而女人读了仓央嘉措,也未必就会离经叛道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所以无论男女,想读就读吧,大可不必担心。
从不穿靴子的猫
有说法是纳兰的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男儿应立远大志向,不应被小情小爱羁绊;而仓央嘉措的词多为情诗,女生看了容易产生一些对爱情的臆想……
个人觉得这些说法有些无稽之谈。
纳兰容若号称“清词三大家”之一,词的造诣毋庸置疑,他的词不光那些旁人眼中的“小情小爱”,也有边塞战争诗、咏物咏史、江南风景。纳兰的人生虽短暂,但足迹也遍及塞北江南,他曾多次随康熙出巡(曾任一品御前侍卫),还去过边界考察沙俄侵边情况,那首著名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就是在随康熙出巡时所写。
而且纳兰容若有这么大的声誉、赞誉,不只是因为他的词,还因为他的博学、爱好广泛,他对当时词风的影响,对文学的贡献。他对妻子的深情应值得很多男人学习,他的真诚,对朋友的仗义疏财,没有门户之见,对人的敬重不因出身有所不同。
现在国内有纳兰性德研究会,这就证明了他的深度和高度。
仓央嘉措身上最感动人、也是最感染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勇于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作为一名被动的“政治人物”,在这场政治中他成了牺牲品,人生变得不由自己控制,步步都在他人的摆布之下,被约束、被禁锢。
生活上、政治上、信仰上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折磨,内心抑郁使他索性纵情声色,反抗到底。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诗歌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他诗作的大胆的写实性、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意境悠远的特质,强烈的艺术效果都是开创性的,是值得永远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