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952年,專家帶槍進入康熙陵墓,後來為何慌忙出來決定封宮?

牧儒囧途


專家們之所以會慌張出來的原因,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奇特,這裡面的過程很簡單。

那就是專家們進入康熙景陵的時候,發現地宮中早已經被汙水填滿,因為常年不流通,這些汙水所散發出的臭味導致了康熙陵中臭氣熏天,尋常人是很難在這樣汙臭環境中繼續待下去的,所以專家們才會有些匆忙地落荒而逃,從地宮中回到了地面上。

康熙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清楚,在他身上經常出現的就是明君、千古一帝的稱謂,對於他的許多功績,歷史都是十分認可的,他在清朝歷代皇帝中是最亮眼的那一顆帝星,存在感很強。


康熙皇帝葬身之處,清東陵的景陵

康熙死後埋在了我們現在的清東陵,清東陵的位置就在現在的唐山市附近,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覺得清東陵就是在北京附近的,但其實並不是。

古代帝皇將相下葬最看重的就是風水問題,北京在當時雖然是整個王朝的帝都,但卻不是清朝皇室最理想的葬身之所,在他們派出風水師尋找之後,才在清東陵這一塊距離北京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開闊了一片皇家墓地。

(清東陵)

在清東陵一共埋葬了五位帝皇以及無數的妃嬪、皇子、公主,其中康熙皇帝的景陵這裡許許多多墓葬中的巨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東陵大盜孫殿英和康熙景陵的糾葛

隨著清朝的滅亡,滿人開始失去了保護他們先祖榮耀的能力,所以在軍閥混戰的時候,才被當時蔣介石北伐軍隊手下的軍長孫殿英趁機用暴力手段盜了他們的皇家陵墓。

孫殿英當時的作案時間是很緊迫的,因為當時的他是受到蔣介石的命令來清東陵附近剿匪的,所以他都是用最快速、最暴力的方法以謀取最大的利益的,根本沒有做慢工細活的時間。


孫殿英來到清東陵之後將原本想盜墓的土匪們趕跑了,自己開始挖掘起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清東陵中埋葬名氣最大的三個人應該就是乾隆、慈禧還有康熙了,在挖完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之後,孫殿英實際上已經挖掘了龐大到無可描述的珍寶,其中就以慈禧太后的陵墓寶貝最多。

孫殿英為了省時間,開墓都是用炸藥炸開的,當他還不滿足準備打開康熙陵墓的時候,卻發現這裡早已經因為排水功能出現了問題,地宮中積滿了水。

原本孫殿英只要花上一些時間,他是可以清理出康熙景陵中的寶物的,但是當時情勢非常緊急,他不敢再多拖下去,怕呆的時間長了會生出變故,所以他就從附近強徵了各種大車,將慈禧、乾隆墓中龐大的珍寶拉走了。

(康熙景陵)

這批珍寶在後來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孫殿英的人生。

康熙景陵在度過安穩期後,被土匪開始光顧

後來因為孫殿英的事情,滿族的遺老遺少憤怒萬分、各處奔走,在他們的壓迫下,民國政府才不得不對清東陵重視了一些,所以在後來清東陵雖然小偷小盜不止,但是卻很少出現太大規模的偷盜了。

而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北方淪陷在了日本的鐵蹄之中,雖然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沒有絲毫的停歇,但是他們在對古文物、古建築等方面卻是很少會進行破壞的,所以在淪陷時期清東陵也保護了下來。

時間一直來到了抗日戰爭結束後,當時因為戰爭剛剛停息,所以局勢非常混亂,誰也沒有時間、精力來管清東陵這片死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當時就有一群土匪大約300來人光顧了清東陵。

一般的帝皇陵墓都是非常的堅固,在他們不動用暴力方法的情況下是很難進入這些帝皇陵墓的,而他們又不敢用類似於孫殿英之類的爆破方法,怕因此引來官方的關注,所以他們就將目標放在了曾經被孫殿英炸開、而又沒有時間光顧的康熙景陵上。

康熙景陵雖然積滿了汙水,但是他們一個個都是在刀口上舔血的亡命之徒,他們是不會在乎這些小細節的,所以這些土匪就在汙水之中開始打撈起了康熙皇帝的陪葬品。

即便有著汙水的阻隔,他們也沒放過絲毫的寶貝,在臭氣熏天的康熙陵墓中狠狠地掃蕩了起來。

其中他們獲得的最珍貴寶貝就是康熙皇帝最喜愛的九龍玉杯,康熙皇帝的屍體也在他們的搜刮下被扒走了很多珍貴的玉塞件,在他們搜刮完後,康熙皇帝的屍體被丟在了汙水中浸泡了起來。

考古專家們與康熙景陵的糾葛

時間再度的跳躍,又來到了1952年,這個時候的國家已經走向了穩定,已經開始有能力清理、保護各種古遺蹟、古建築了,所以各種各樣的考古專家來到清東陵。

考古專家們在進入康熙景陵考察的時候,因為康熙景陵曾經有過許多的機關以及對這種古帝皇陵墓心懷特殊的敬畏,所以他們進入景陵時是有士兵保護的。

在士兵們的持槍保護下,考古專家們進入了康熙景陵之中,但是他們剛深入沒多久就後悔了,因為這裡常年積著汙水的原因、又浸泡過康熙皇帝的屍體,所以形成的臭味是很難以描述的。

他們憋著臭味,在商量過後,因為知道康熙陵墓早已經被搜刮一空,就算有什麼東西沒被土匪們搜刮走,在汙水的浸泡下也失去了考古研究意義,所以專家和士兵們退出了康熙陵,最後將康熙陵封存了起來,禁止了任何人進入裡面。


不清理、修護康熙景陵的原因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用抽水機把裡面的積水抽完,好保護這個古代的陵墓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大家要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那個時候國家百廢待興,所有的機器都是非常缺乏的,好鋼都是用在刀口上的。


當時因為機器缺少的原因,所以想調動一個抽水機來清理一個已經沒有考察意義的古代皇帝陵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康熙陵仍舊保持了它多年以來的積水情況,又重新被塵封在了歷史當中。

所以說這就是專家們攜槍進入康熙陵而又慌張出來的原因,這種慌張很多時候會被人誤解,以為這裡面發生了什麼神奇的事情,但實際上專家門卻是因為無法承受裡面的臭味而逃出來的。

所以說作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死後遭受此下場是有些令人惋惜的,不過這也是一種歷史定局,凡是歷史中重葬厚埋者,很少有能逃脫得了被盜墓者光顧的下場的,真正能做到死後不受干擾的帝皇當如元朝統治者,元朝的歷代皇帝實行的都是天葬,他們隨機葬身在廣袤的大草原中,沒有浩大的工程、也沒有珍貴的陪葬品,所以至今都沒有人挖出過元朝皇帝的陵墓。


孤客生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就滅鰲拜,其後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等等,讓清朝國力得到極大發展,為康乾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其在位61年,68歲駕崩,被安葬於景陵之中。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在康熙的陵墓裡發生了什麼事?1952年,文化局的專家帶槍進入陵墓後,為何又決定封宮呢?

康熙的陵墓遭遇了兩次盜墓者的洗劫和一次自然火災。

1928年春,孫殿英被派往冀東剿滅傘匪,路過東陵,發現陵墓殿宇的木料被大量盜運,於是起了不義之心,隨後緊急召開會議,宣佈崩皇陵也是革命,是“正義”之舉。

孫殿英先是盜了慈禧和乾隆等人的陵墓,從陵墓中運出有20輛卡車的金銀財寶,但他還不滿足,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寶貝,於是就派人挖康熙的陵墓。可是,在挖掘的過程中,地下突然冒出了大量的黃色的不明液體,孫殿英考慮到各種因素,特別是安全因素,決定放棄挖掘。

然而,在1945年,因受利益的誘惑,300多名土匪對康熙的陵墓實施了盜竊,還打開了康熙的地宮,盜走了大量寶物,把陵墓內的財物洗劫一空。還把四位皇后的屍骨都拖出來,丟棄在冰冷的地宮之中。由於盜洞的存在,且1945年至1952年間景陵“免票”經常有盜墓賊進洞,因此,墓中珍貴文物幾乎是蕩然無存。

1952年,景陵的大碑樓遭雷火擊中失火。

為了調查火災造成的損毀情況,文化局派幾位考古專家從土匪挖的盜洞進入了景陵,為了安全起見,還給他們配備了手槍。當考古人員進入康熙陵墓後,感受到了地宮的陰森,由於常年積水,地宮異常陰冷潮溼,越往深處走,積水越深,所以,在當時的條件下,考古人員是根本不可能發現有價值的文物。而且墓室多處塌方,結構不穩定,所以考慮到考古人員的人身安全,就沒有繼續前行,只能原路返回。文化局一是為了保護陵墓,二是為了防止有人偷盜,於是決定永久關閉地宮大門,禁止任何人進入。

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死後受到如此待遇的確令人惋惜,而清理和修護康熙景陵工程浩大,不僅沒有珍貴的文物,而且也沒有太大的科研價值,所以只能對此實施保護了。


小史坑


大家對專家入墓似乎都比較敏感,確實,被他們破壞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其中之典型,便是郭沫若掘定陵,定陵發掘之損失,不可估量,掘陵後,眾多陪葬品隨意堆積在倉庫,龍袍等珍貴的寶物皆毀於一旦,萬曆帝后之屍骨被焚燬,棺槨棄於深山。



郭沫若本意是掘朱棣的長陵,提前拿定陵練手,定陵掘完了,出了事,他又覺得自己已經有了經驗,下回肯定能成功。

於是要掘武則天的乾陵,還是周總理斷然拒絕,否則他會幹出什麼事,也實在不好說。

言歸正傳,回到景陵這件事情上,帶槍是為了安全,封宮則是是一種保護。

帝王陵墓,歷來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而在一個王朝動盪的末年,這種牽引要更為強烈。

為什麼?因為這裡埋著九五至尊,這裡藏有海量的重寶,一旦這些陵墓失去有效的監管,有名無名的盜墓賊則將如卸閘之濤,滾滾而至。

景陵,便是如此。

康熙大家都清楚了,他的一生是輝煌的,只是死後的待遇難免令人唏噓,他的景陵遭受過多次火災,其中損失嚴重的有兩次。

光緒三十一年,景陵大火,隆恩殿被焚,修繕工作至宣統年間才完成。

這場大火的發生至今未找到原因,有人認為是守陵人監守自盜,為了毀滅證據而縱火,有人則認為是守陵人翫忽職守,不小心引的火。

要說故意縱火也說得通,這種事情在清代已經發生過了,建福宮起火就是這樣。

溥儀那時候已經退位,一個失去權力地位的皇帝,怎麼守得住偌大的皇宮,怎麼守得住人心?

太監們長於深宮,哪裡有寶貝他們再清楚不過,於是觸手伸到了建福宮,事後怕被發覺,即引火焚之。

這場大火從晚上燒到第二天中午,焚燬房屋三四百間,破壞寶物無數。

回到正題,景陵的第二次火災是在1952年,因雷擊而起。

這是火災,下面是盜墓。

景陵第一次被盜是1928年,主謀者孫殿英,這個名字大家都應該不陌生,他對清代皇陵的破壞,罄竹難書,傳聞他盜掘慈禧和乾隆陵墓時,寶物裝了足有20卡車。

孫殿英並不滿足,畢竟清東陵可不止這兩座皇陵,他的目光盯上了景陵,既然號稱千古一帝,他的陪葬品應該不會令人失望吧?

想到就幹,但是當他挖開地宮大門時,頓時湧出一陣黃水,彼時天色突變,陰風怒號,孫殿英立時汗毛倒豎,惶然而退。

這不是一次成功的盜墓,當然,有了第一次,就自然有第二次。

一群悍匪摸入景陵,傳聞是300人,首領姓張,這夥人再次進入了地宮。

康熙的棺材板壓不住了,朕就這麼好欺負?


於是這股憤怒化為洶洶之火,從棺材內噴薄而出,眾匪哪見過這個?頓時呼天搶地,作鳥獸散。

天亮了,悍匪們重新聚在了一起,晚上你能顯靈,白天總不能了吧?

於是去而復返,這一次,康熙沒能保住自己,他和后妃們的屍骨被拉出棺槨,隨意拋棄,寶物更是被席捲一空。

就這樣,康熙之屍骨泡在了水裡,直到今天。


孫殿英打開景陵地宮之後,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它才被封上。

可想而知,在那個長時間動盪的年代裡,景陵會被光顧多少次。

專家造訪景陵,還是因為一場大火,這場火發生在1952年,這次起火的,是碑樓。

這時候動盪的時代已經過去,該重視的要重視,該保護的,也有能力去保護了。

既然起火了,那就藉著滅火,順勢去看看破壞程度,看看能不能搶修一下,避免損失擴大。


地宮內被光顧這麼多次,裡面狀況怎麼樣,專家們自然要去看看,可是作為皇陵,很難說清楚裡面到底有沒有什麼機關。

為了安全起見,大家佩了槍,進入地宮之後,大家大失所望,眼見積水甚重,異味撲鼻,又沒有剩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專家們興味索然,搖頭而去。

專家們雖然退了,但為了避免破壞擴大,自此地宮被封,康熙終於得到安寧,雖然屍骨還是泡在水裡。


浮沉於史


康熙在歷史上的評價是很高的,甚至於目前有一部分史學家將康熙稱為千古一帝,當然目前這個說法還是有較大的爭議的。提到孫殿英很多人都知道他洗劫了慈禧之墓,其實孫殿英當時對其他皇帝的墓也動了心思,比如康熙,只不過最終孫殿英沒有成功。

康熙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死了之後會有這麼慘的下場,康熙的墓第一次被打開也是孫殿英一手乾的,根據歷史記載,孫殿英打開康熙墓之後發現裡面全部是積水,士兵們完全無法進入地宮之中,由於當時技術的制約,孫殿英最終決定還是停止挖掘,畢竟只是求財,古人都很迷信,碰到這種墓還是不盜為好。

康熙的墓並沒有因此而逃過一劫,根據記載在1945年,有一幫土匪跟著孫殿英曾經走過的路,強行打開了景陵地宮,有趣的是當他們打開康熙棺槨的時候,裡面噴出了火,當然這個記載現在是不被認可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當時這幫土匪將能帶走的文物全部洗劫。

第三次被打開則是考古專家們,其實專家們進去的時候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邪乎,持槍也不是人人都帶著,只是有三名士兵帶著槍而已。考古隊員進入地宮之後,只是發現裡面非常的陰涼,走過兩道石門之後,地上全部是黃水,越往裡面走水越深。

等到考古隊員到康熙棺槨跟前的時候,水已經漫到腰部,並且棺槨中發出難聞的異味,之後帶隊者選擇收隊,回去之後康熙地宮便被封存起來。這是目前為止公開的資料,至於他們在地宮中到底看到什麼,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靠猜測了。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據說當時專家去開發康熙帝(玄燁)陵墓時和當地警察一起進入墓地的,帶了槍支外加那麼多人,為什麼還是慌忙離開康熙帝的陵墓呢?這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且有讓考古人員咬牙切齒的悲憤事件。

考古人員們到底看到了什麼?

讓一起陪同的警察也無可奈何的場景呢?

首先我們把疑惑分為幾個點來逐一展開:

為什麼國家的考古隊還要持槍的警察一起陪同才敢進入康熙帝的陵墓?

原因:在國家考古隊員進入康熙帝陵墓前已經被兩波人偷偷進入康熙帝盜取過國寶,他們分別是東陵大盜孫殿英和一波不知名的土匪。

由於孫殿英不是專業盜墓者,帶著軍閥的一群人,用最簡單暴力的方法,直接把康熙帝的東陵炸開一個洞,帶領手下長驅直取,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由於炸藥用量過大,觸發了墓中的機關,當孫殿英一夥進入墓地時部分人死於機關暗鎖,而且地面和牆壁有不明液體頻繁溢出,孫殿英見勢偷取少許國寶,落荒而逃。

土匪誤入康熙帝陵墓,見財起貪

正值日本入侵中國,土匪橫行,一夥幾百人的土匪邊打變逃,恰巧躲進康熙帝的陵墓,據說這夥土匪盜走了康熙帝最喜愛的“九龍玉杯”,此酒杯是當時的貢品,效果奇特,倒滿酒時可看到杯底有九條龍,首尾相接,在杯中遊動,此杯至今下落不明。

此次進入陵墓的人再次觸發了陵寢的機關,多數也死於機關暗道。

所以考古人員之所以帶警察一同進入,一是防止有盜墓的不法分子,二是藉助他們的相關經驗。

考古人員見到的是汙水堵住了入口,無法深入

來到康熙帝陵墓前,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入口已被積水堵住,還有陣陣惡臭,來自汙水錶面,但是考古人員還是想嘗試潛水渡過汙水,進入墓地陵宮,但是由於水實在太深,而且水質不明,防止傷害到考古人員,又考慮到再次破壞陵墓的原貌,僅僅是用器皿裝了寫汙水回去化驗了。

從此也封閉了此處,為了保護國家文物和文化不再收到損傷。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抗戰時期,日軍管理著清東陵倒也相安無事,1945年日本投降後,清東陵的守護和管理出現空檔,附近的土匪王紹義和冀東分區敵工部長黃金仲,以幫助群眾度過饑荒為名,招募大量老百姓盜取了同治皇帝的惠陵、咸豐皇帝的定陵,還有就是康熙皇帝的景陵。

民國時期的康熙景陵。

這群盜墓者盜墓手法簡單粗暴,直接在寶頂上安放炸藥,幾次爆炸後就完全打開了地宮的入口,他們洗劫完景陵後揚長而去,王紹義一夥對清東陵的盜掘在當地興起了盜墓熱潮,附近的地痞流氓也來光顧景陵,四處盜掘破壞陵區,從此康熙景陵也進入了無人管理的狀態。

圖為清東陵護陵八旗兵營舊址。

黃金仲在1946年被軍統抓獲,而王紹義也在解放後接受人民的審判,1951年被執行了槍決,1952年國家成立了清東陵文物管理處,隨後考古工作人員進駐清東陵對陵墓進行清理與修繕,而此時的康熙景陵地宮敞開已經7年了。

康熙景陵地面建築在90年代修繕完成,已開放,地宮出於安全考慮至今未開放。

考古人員來到景陵地宮時,根本無法進入,因地宮洞口常年敞開,地宮內積水沒過人的頭頂,而且當年盜墓分子採取野蠻炸燬方式,地宮的結構已被損壞,部分磚石已倒塌,至此景陵地宮成了一座危墳,搖搖欲墜,如果此時抽乾水,地宮很可能即刻倒塌,經過商量後清東陵管理處決定暫時封閉景陵地宮,待研究出方案後再進行搶救,於是回到開篇,1952年考古工作人員進到康熙景陵後決定暫時行封宮的原因。


圖文繪歷史


當時康熙的景陵已經被破壞的慘不忍睹,而且積水嚴重,所以專家不是被嚇的慌忙逃出來的,而是因為積水太嚴重,被迫放棄了。



1722年,康熙駕崩後,葬入了景陵後,一直安穩的待了200多年,直到1928年的軍閥混戰時期,孫殿英帶領軍隊,以軍事演習的名義封鎖了清東陵,以極快的速度將慈禧、乾隆的墓給盜掘了,並將裡面的珍奇寶物洗劫一空。之後大權盜取康熙的墓,費盡心機打開康熙陵墓的時候,卻因為康熙墓沒積水太嚴重,最後便放棄了。



雖然孫殿英沒有盜取康熙墓,但是卻開了頭。1945年的時候,東陵附近的土匪勾結了當地的村民,對孫殿英留下的盜洞進行了盜挖,這一次把康熙墓中所有的寶物掃蕩一空。就連康熙的棺槨都被撬開,屍骨也被胡亂拋開。在這之後,無數的村民到康熙墓中進行尋寶。



等到新中國成立之後,開始對重點文物進行保護。於是在1952年,就派出了一支考古隊,並且派了三名持槍士兵隨行。考古人員進入到地宮後,感覺到異常的陰森可怖,越往裡面走,水就越深,異味越嚴重,而且裡面多處已經坍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考古工作人員的安全起見,專家決定從地宮裡面撤出來。並且為了防止陵墓被進一步被破壞,所以關閉了地宮。

所以直到現在康熙的陵墓依然沒有被打開,這也就有了後來各種各樣的稀奇傳說。


我是越關


這問題問得象鬼故事一樣,其實沒那麼誇張。

景陵先是被盜了,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當時的中國仍是動盪不安。清東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繼1928年7月孫殿英之後的第二次盜掘清東陵文物的狂潮。同年9月當地一個姓張的人糾集約300餘人對景陵展開了大規模的盜掘,將塵封了200餘年的景陵地宮打開把隨葬珍寶全部盜走,康熙皇帝及4後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宮之中,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從這之後,景陵地宮的盜口一直“對外開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東陵景陵被雷火燒燬的大碑樓成立了文物保管所,當時的工作人員,把景陵的盜洞口密封起來,但是對地宮裡面沒有做任何清理。

為啥沒處理地宮裡面呢?是沒辦法處理,1952年,新中國派出了一支考古隊考察景陵,並且派了三名持槍士兵隨行(帶槍只是保護專家,不是為了打鬼什麼的)。考古人員進入到地宮後,越往裡面走,水就越深,異味越嚴重,而且裡面多處已經坍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考古工作人員的安全起見,專家決定從地宮裡面撤出來。並且為了防止陵墓被進一步被破壞,所以關閉了地宮。

所以啊,康熙的屍骨還是被泡在汙水中。


國史拾遺


不要打擾我

康熙爺是清朝的聖主,在位61年,平定了三藩,收復了臺灣,親征過噶爾丹,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68歲那年,聖祖爺駕崩,安葬在遵化的景陵。

康熙爺生前威武不可一世,死後自然也是風風光光。景陵中不光埋著康熙,還有4位皇后,48位妃嬪,1個皇子。埋葬了這麼多尊貴的人物,墓中的寶貝自然無數,傳說,其豪華程度不比秦始皇陵差。

清朝滅亡後,各路“好手”惦記上了這裡。先是軍閥孫殿英,這哥們先打開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收穫頗豐。嚐到甜頭後,他又盯上了景陵。但是,在盜掘過程中,不斷有黃色的液體從墓門中流出,氣味實在難聞,而且越流越多。孫也慫了,趕緊收工。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要有財,就不缺不怕死的人。1945年,當地山匪勾結村民,挖開了景陵。這夥人賺大了!裡面的金銀財寶被搶劫一空。更慘的是,這夥人把康熙爺和那些妃子的屍體都拖了出來,扔在汙水中。盜亦有道,盜墓賊看來是沒有底線的。

1952年,景陵被雷電擊中引發火災,文物局決定要修復一下,先摸摸底。但是,因為缺乏經驗,又有各種傳說,誰都不敢下去。最後,派了三個人,拿著槍,哆哆嗦嗦地去一探究竟。

不過,他們很快就跑了回來。

他們遇見了啥?

啥都沒遇見!由於盜掘嚴重,景陵中滿是積水,刺鼻難聞,此外,啥也看不著。出於安全考慮,這哥仨就退了出來。最後,文物局把盜洞口密封了起來,避免再次遭到破壞。

1995年,清東陵文管處修復景陵的地面建築,至於地宮內,再也沒有誰進去過。

私人墓園,請勿打擾吧!


飲水君


生前事說不準,生後事更是說不準。縱使你再牛逼,還不是一堆黃土,幾點白骨。康熙也是如此!



在歷史上,康熙文治武功,有人還稱他為“千古一帝”,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死後,被葬景陵,安穩入睡。

1952年,一群人配帶防身手槍,拿好裝備,打算挖掘考古點什麼東西。等進墓時,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因為,陵墓裡面目全非,地上一片水汪汪,多處地段坍塌,陰沉沉,陰冷冷。什麼也沒有……說好了的寶貝呢?

於是連忙出來,為了防止陵墓的再一次破壞,便封掉了景陵。或許會像當年的慈禧陵墓一樣被人參觀。



有人會問,難道沒人知道景陵的情況嗎?明確告訴你,沒有人知道。在這點上,慈禧幸運多了,被孫殿英盜墓後,轟動全國,後來溥儀家族還重新收撿,再次下葬。

那時處在混亂時期,戰火紛飛,加上景陵位置偏僻,沒大動靜,沒人知道。在孫殿英帶頭掘清陵墓後,越來越多人跑到這裡,開始盜墓,什麼人都有。帶走寶貝,康熙和他妃子的屍體拖出棺材,扒掉衣服,這樣他們躺在地上,沒人顧問。四處的盜洞,連綿的雨水,陵墓積水漸多,變成一片“汪洋”……康熙的屍首在哪裡?沒有人知道,只是裡面陰冷,還有惡臭。

塵歸塵,土歸土,赤裸裸地來,不帶走什麼,靜悄悄離去了……什麼事,都已經無關,又將是另外一個輪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