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马铃薯枯萎病菌复杂,种植户要从这几点着手治理

马铃薯枯萎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分布广泛,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在重茬地发病重,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威胁。马铃薯枯萎病菌复杂,遗传变异性大,抗逆性强,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

马铃薯枯萎病菌复杂,种植户要从这几点着手治理

枯萎病症状

枯萎病又称疫病。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大多数重要经济作物均受一种或多种疫病感染,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马铃薯枯萎病菌复杂,种植户要从这几点着手治理

发病速度较慢,马铃薯一般坐住三至四穗果后陆续发病,首先叶片从下至上出现萎蔫,早晚可恢复,2-3天后萎蔫叶片不再恢复,整株青干死亡。地下根系变褐色,地表以上约40厘米以下维管束变黑色,髓部正常。瓜类发病一般植株高约一米。纵剖维管束有轻微褐变,似开水烫过。

马铃薯枯萎病菌复杂,种植户要从这几点着手治理

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1、栽培抗病种类

栽培抗病种类是现在最有用的办法。在马铃薯生产中,选用抗病种类,进步植株抗病性,操控病害发作。

2、叶面喷雾

大田发病初期和齐穗期开始,使用45ml/亩病毒克星进行喷雾,连续喷2-3次,间隔7-10天。

对发病区域及周边未发区域,使用45-60毫升/亩病毒克星进行喷雾,连续喷2-3次,间隔7-10天。

3、加强田间管理

勤中耕,深中耕,进步地温,下降土壤湿度;开沟排水,下降地下水位;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