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從華為“鐵三角”的誕生看供應鏈管理的變革

供應鏈(supply chain)這個詞其實是舶來品,它是個端到端的流程,以滿足客戶需求為中心,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供應鏈其實應該叫供需鏈。

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講起。2009年我在北大縱橫的採購諮詢中心,一天一個合夥人給我轉來一條信息,說有一個北京的客戶要做供應鏈優化,於是我就到了他們的現場。

這家公司是做遠程醫療診斷設備的,董事長是海歸,在國外融了一筆資金回到國內創立這家企業,企業在行業內也挺有競爭力,產品、技術在業內排名第一。

不過,那次是我們做諮詢項目遇到最慘烈的一次。在諮詢現場,公司總監們先是對罵,然後就開始拍桌子,最後就幾乎要幹仗了。

我先來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通常我們做項目時會先與銷售部門溝通,因為銷售最接近客戶。於是,我們就問銷售部門,他們認為公司供應鏈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銷售部說公司產品技術還行,很多客戶下訂單時會提前打20—30%的預付款。但是生產部門做不出產品,經常晚交貨,有的已經延遲六個月了。

我們追問,那麼無法按時交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他說有兩個,一是研發沒有及時把產品研發出來,遲遲無法量產。還有一個是生產沒有及時把東西生產出來。

於是我們轉向研發部門的老大。研發總監一聽,就火大了,他說別聽這幫銷售胡說八道,我們公司銷售就一個德性,我們研發出來的東西他不賣,硬是天天追著我們要沒研發出來的東西,搞得每個項目都是很短時間就要開始量產,然後只要一量產又不賣了。

我們又回過去問銷售,問他是否認同研發總監說的,銷售又想了半天說,20%是研發的問題佔,80%的問題出在生產,沒有及時把產品生產出來。

於是我們就開始問車間主任。車間主任一聽又開始抱怨了,負責人說,你不太瞭解我們的生產方式,如果要換一次生產線,調試時間很長,所以我們為了降低成本,都是批量生產。所以等一下帶你到倉庫裡去看一看,現在倉庫裡邊堆滿了產品,但是我們銷售不賣,銷售總想賣那些沒有的。

但是我想邏輯不對呀,那客戶下了定金的訂單是不是要生產出來?車間主任解釋說,現在我們就算要安排生產也沒條件了,已經沒有原材料了,就是下定金的訂單都沒有原材料了。

然後,問題又轉向了採購部。採購部門抱怨半天,然後又指向了財務部門。最後我們驚奇地發現,這個公司裡面的供應鏈剛好形成了一個抱怨的閉環。

而且呢,這幾個部門負責人還有不少是公司小股東,所以他們形成幾個派別,都是在互相指責,互相拍桌子。

這個公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銷產供研協同的問題,也就是我們說的供應鏈管理問題。

今天供應鏈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有挑戰性,是因為供需關係發生變化了。

20年前在中國做生意非常容易。因為當時是供不應求的時代,供應方擁有很大話語權,很多經銷商都是開著車在工廠門口等著,提前把貨款打給工廠的。

所以在生產為王的時候,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實際上就工廠管理,所有部門都是為生產部門服務的,採購部門往往成為生產部門或是倉庫部門的二級單位。

但是,現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已經進入了供大於求的時代,產能過剩了。

一方面,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這是一個最大的需求變化。當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我們的購買力是下降的。中國的老年人都是窮過來的,錢都是省吃儉用省下來的,根本就不捨得花錢。

另一方面我們的商業機會越來越少,而供應端越來越多人湧入。一旦供應不斷增加,而需求又沒有明顯增加,就會出現庫存問題,然後就是價格戰,利潤就開始被攤薄。

所以,在供大於求的時候,大家必須從原來的產品思維、生產思維轉變為客戶思維。

我們正面對著一個易變(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complexity)和模糊(ambiguity)的世界,我們稱之為VUCA時代。這對企業經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在這個背景下,必然會帶來客戶需求多變,預測不準,週期長,計劃性差,生產柔性差,客戶滿意度低,應收賬款高等等供應鏈的問題。

由此,對企業提出高的協同要求:企業內部必須打破部門牆、建立協同機制。

供應鏈裡面有三個流,一個叫信息流,一個叫物流,一個叫資金流。回到我們開頭講到的這個醫療診斷設備公司,它首先是信息流出現了問題,就是信息有效性差,節奏沒有形成,所以整個運作系統直接引發物流系統的問題,之後再引發資金流的問題。這是有一個邏輯順序的。

我們發現,每個部門都有每個部門的理由,好像誰都是對的,但是這裡面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它缺乏一個協同機制,就是到底以誰作為我們的協同點,然後所有的人都要配合他的節奏,去協同他。

所以這個案例給我們第一個思維最大的啟示,就是放棄以工廠為核心的供應鏈運營模式,而建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供應鏈運營模式。

再講一個案例,華為為什麼會形成“鐵三角”呢?

從華為“鐵三角”的誕生看供應鏈管理的變革

華為

這與華為在2006年在蘇丹電信上一個慘痛的丟單有關。華為2006年丟單,在蘇丹地區的客戶經理做了一個覆盤,覆盤後發現,隨著華為越來越大,部門牆越來越厚,部分之間的協作中內耗越來越大。

在這個情況下,客戶關係不夠硬 解決方案不夠強大,不能貼合客戶需求,導致客戶極度不滿意,因而丟單也是情理之中。這也是供應鏈管理的問題。

華為痛定思痛,進行改進並提出了“鐵三角”模型。這種做法使得華為一路高歌猛進,在跟競爭對手的競爭中,不斷攻城掠地,成就了華為今日的輝煌。

供應鏈管理絕對不是簡單的供應商管理,也不是簡單的生產管理,它是當你有了客戶需求,綜合內外資源打通部門牆,從而高效的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競爭優勢,實現了企業利潤。

所以,未來企業的競爭,不是一個企業對一個企業的競爭,而是一個企業的供應鏈同競爭對手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注:此文來自於高維學堂旗下“科學創業派”。

從華為“鐵三角”的誕生看供應鏈管理的變革

科學創業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