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國家寶藏 · 湖北省博物館

東湖岸邊的湖北省博物館,是瞭解荊楚文化和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的絕佳地點。

鎮館之寶除了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外,還有“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和“鄖縣人頭骨化石”。

國家寶藏 · 湖北省博物館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武昌東湖路156號

越王勾踐劍

年代:春秋晚期(公元前770年-前403年)

當年勾踐的自用劍,傳說為鑄劍大師歐冶子所作,出土時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代表著古代兵器中最高技術的精品。

國家寶藏 · 湖北省博物館

該劍長55.7釐米,劍身上有黑色菱形花紋,有八字銘文,大意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護手上有琉璃、綠松石等裝飾,造型也十分精美。

雲夢睡虎地秦簡

年代: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出土於雲夢縣睡虎地秦墓的竹簡,共有1000多片,主要記錄了秦始皇時期的法律及公文,對研究古代律法、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寶藏 · 湖北省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

年代:戰國早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出土於隨州市的曾侯乙墓,全套共六十五件,保存非常完好,至今依然可以演奏,音域非常寬廣,它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國家寶藏 · 湖北省博物館

在湖北省博物館,可以欣賞到一場複製版編鐘演奏的古樂,很有韻味,但需要另外收費。

感謝,毛驢捲心菜提供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