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買到房子並不是成功,錯配資產可能耽誤一生的財富!

買到房子並不是成功,錯配資產可能耽誤一生的財富!

據說越調控,房價越漲的。所以我們要以“房住不炒”的精神,抑制房價快速上漲,保障剛需與民生。但這種思路,並不能從根本上抑制投機的心理;對於房地產市場,這無非是揚湯止沸。或許你會不解,限購限售限貸了,炒房客還有什麼能力去炒房呢?然而,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一方面,一線城市的房價得到控制,另一方面,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開始出現較大漲幅。沒關係,還有新的辦法:搖號。這個看似“最公平”的樓市調控方式,獲得了久違的掌聲。然而,看看實際情況就發現:好像哪裡不對!

對,確實出了問題:想買房的買不到,買到的都是“既得利益者”;怎麼能說那些人不是“既得利益”的人呢?某城市搖號資格就要500萬,某城市內部文件顯示,搖號之前就已經內定了名額。更可怕的是,由於搖號,人為地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買房的人,似乎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一夜之間排隊幾百米……

買到房子並不是成功,錯配資產可能耽誤一生的財富!

剛剛說了,供不應求,“剛需”又搶不到房、拿不到號,怎麼辦呢?買二手房唄,於是,二手房價格倒掛,這也是那些開著豪車半夜去排號的人的目的:我搶到了房號,但我並不需要買下來;倒手一賣,十幾萬進賬。我們不炒房,我們炒號……

房價確實被抑制了,只不過想買房的都變成了“吃瓜群眾”;真的特別需要有一套自住房的,只能成了搖號的冤大頭。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當下樓市中,對於中小投資者不友好的。先說什麼是中小投資者,兩個主要特徵:錢少,焦慮;他們就是樓市的“吃瓜群眾”。樓市的“吃瓜群眾”錢少,又沒有實戰經驗,前期一直處於吃瓜看戲的狀態,到了戲要收尾的階段,這些人坐不住了,就要去樓市裡搏一搏。也不怪他們,本來手上握著大幾十萬,本想著後半輩子不窮也不富地過下去,卻發現,貨幣不值錢了;倒不是說通貨膨脹,而是房價漲起來,以房子作為財富的標準,他們的錢確實縮水了。

買到房子並不是成功,錯配資產可能耽誤一生的財富!

先不說用房子作為財富的標準合理與否,單說房價這麼無邊際地上漲,就很沒有道理,所以這層焦慮,完全是庸人自擾。然而他們還是進場了,這就成為了被收割的最後一批人。因為沒有實戰經驗,這些人以為所有的房子都是漲的,不知道被套牢是什麼滋味;再加上他們資金有限,大家都能看到的有價值的城市買不起,只能去買便宜的房子。如果買在市區,那就是五證不齊,甚至屬於“違建”的房子;倒不是說一夜之間被拆掉,而是握在手裡十年得不到房產證,賣不上價,買這樣的房子又有什麼意義呢?還有更多的人,被忽悠到三四五線買房,什麼“高鐵一小時到中心區”之類的廣告語……高鐵一小時到達,不遠,也就是三百多公里吧。這類樓盤買下,你會發現,除了高鐵站,能看到的就是無窮無盡的房子,哪有什麼配套設施。除了誘人的價位,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而現在買的便宜,未來就一定會有收益嗎?房價上漲,不等於每一套房子都上漲,清醒一些吧。對於盲目地去跑馬圈地的投資者,我似乎看到,一出悲劇將在未來上演。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