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端午節,你們單位發了什麼福利?公務員:啥都沒發!

端午將至,你們單位發了什麼福利?

連日來,這成了不少人見面的必聊話題。有人唸叨粽子、米麵、水果;也有人攤攤手,啥也沒有,早就不發了……

端午節,你們單位發了什麼福利?公務員:啥都沒發!

逢年過節單位發點福利,算得上老傳統。

可是,近年來,不少人真切感受到,福利不如以前了。為何?一方面,過去補貼、津貼名目眾多,福利濫發現象嚴重。人們常調侃某些單位“工資比猴瘦、福利比豬肥”,福利儼然成了“腐利”。“八項規定”出臺後,“腐利”無所遁形,有縮水之感也是必然。

另一方面,很多單位矯枉過正,搞起了“一刀切”。一年到頭,忙忙碌碌,什麼福利也沒有,不少人犯嘀咕,反腐咋把正常福利也反了?

端午節,你們單位發了什麼福利?公務員:啥都沒發!

《勞動合同法》《公務員法》等相關法規均明確規定,職工有依法享受福利待遇的權益。

中辦、國辦、全國總工會也多次強調,落實中央“八項規定”與職工福利不矛盾,正常福利要保障。可以說,“濫發”固然萬萬不可,可簡單機械地變成“不發”,無異於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同樣與中央精神相違背,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不作為。

“八項規定”利劍高懸,制度籠子越編越密,為了避免出錯,有的單位領導就“佛系”起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出什麼岔子就萬事大吉。就拿福利來說,發了可能出問題,不發肯定沒問題,那索性就不發了。

可是,老想著避雷,在落實政策時無限加碼,難免會出偏差、鬧笑話,也不時見諸報端——辦公室抽屜裡有零食,竟被通報批評;放假了,老師自費聚餐吃飯卻被問責……某種意義上,這些打著“反四風”旗號的行動,卻在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之實。

端午節,你們單位發了什麼福利?公務員:啥都沒發!

節日腐敗必須抓常抓細,但正常福利不應陪綁。

其實,捋清福利與“腐利”的邊界並不難。全國總工會去年專門出臺新規,什麼不能發、什麼可以發、怎麼發等,標準明明白白。各單位只要以這份正常福利“發放指南”為據,保準沒錯。反倒是不作為,早晚會被問責。

近期,有媒體報道,杭州臨安某單位的工會費和福利費用大量結餘,幹部職工該享有的福利沒有享受到,該領導班子因此被調整。這無疑是一計響亮的警鐘。

端午節,你們單位發了什麼福利?公務員:啥都沒發!

說實在的,如今絕大多數家庭都不缺福利那點東西,只是禮輕情意重,單位發的是福利,更是感情,幾個粽子表達的是濃濃的關愛與溫暖,提升的是員工的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

情感熱絡了,員工們註定對單位更有歸屬感,幹事創業也會更有動力。總而言之,正常福利不是“洪水猛獸”,別讓一陣風式整頓、一刀切式治理損害了職工權益,抹殺了健康的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