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天津國企債務風險惹關注 正值混改關鍵期

天津國企債務風險惹關注 正值混改關鍵期

天津國企混改的關鍵時刻,最近卻引起了市場對該地債務問題的關注:先是天津市政建設集團債務違約,然後是天房集團(天津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被認為還款困難。

天房集團是天津最大的國有房企,旗下擁有上市公司天房發展。上週,中信信託披露稱,其發起的天房2號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可能存在違約風險,這款產品的融資方正是天房集團。

5月15日,天房集團發佈澄清公告稱,已與中信信託確認,將依照合同約定按期還款,資金計劃有保障,並不存在延期還款問題。中信信託發行的天房2號存續期為一年,今年5月18日到期。

天津國企債務風險惹關注 正值混改關鍵期

天津國企債務風險惹關注 正值混改關鍵期

監管機構也很關心天房的債務問題。天房發展同日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問詢函指出了幾個問題:1、天房發展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及應付款項超過90億,但貨幣資金不足40億;2、另外2017年償還債務支付52億,其中借款34億,說明償債能力一定程度上依賴融資能力,但關注到2017年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同比大幅下降;3、公司2017年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往來款為39.28億,但支付的相關往來款為40.24億,且上述往來款均大幅下降。上交所要求天房發展在5月22日之前予以回覆。

中信信託之所以提前披露風險,是因為4月底天津市政建設集團的違約引起了其警惕。4月27日,中電投先融通過國通信託設立的兩個資管計劃出現違約,這兩個資管計劃正是天津市政建設集團為旗下市政開發公司擔保融資。

天津市政建設集團一份內部文件顯示,債務違約(天津市政建設集團稱之為延期支付)出現後,其先是通過向天津市政府、金融局、國資委彙報,取得政府對此事重視和幫助;再是由集團領導班子牽頭,主動與金融機構溝通說明情況,“防止國企混改關鍵時間段,引發機構對天津國企的系統性誤判。”

這說明天津市政建設集團還是非常有“大局觀”。然而,中信信託和天房集團溝通後,5月10日披露稱,“鑑於天房集團近期債務到期較為集中,為確保償債安全,我司立即就本信託計劃到期情況與天房集團做了溝通,要求進一步明確具體還款安排。截至本公告日,天房集團尚未給出按時還款方案,向我司表達了希望協商解決還款壓力的意願。”

作為天津國資委實控的大型國企,天房集團的債務負擔也比較重。公開數據顯示,天房集團資產負債率高達85.81%,除了在銀行間和交易所發行債券179億外,截至2017年年中,天房集團累計在56家金融機構的負債超過1000億,涉及四大行、10大股份制銀行和主流信託機構,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渤海銀行的113億。

天房集團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天房集團的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均在900億左右。天房集團179億元的存量債券中,天房集團2013年發行了7億元公司債,2015年發行了45億PPN,2016年發行了127億元公司債,期限均為3+2年,主承銷商是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一期債券“13天房債”將於今年8月6日到期。

2017年以來,天房集團受限未再公開發債,ABS成為天房集團融資的新工具。2018年4月17日,天房集團作為原始權益人的“渤海匯金-天房集團購房尾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正式發行設立,這也是天津市國企首單購房尾款資產證券化產品,該ABS總規模為14億。

一面是債務逐步增加,另一方面,天房集團的營收水平卻在連年下滑。

天房集團2016年的營業總收入為237億元,虧損4.5億,天房集團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76.21億元,與2016年同期的130.07億元相比,下了53.86億元,降幅高達41.41%。而天房集團今年初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7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

天房集團被披露可能債務違約後,立即拖累旗下上市公司天房發展。天房發展5月14日大跌逾7%,今日止跌回漲1.63%。此外,天房發展發行的“15天房債”近日也大跌。

天房集團昨天在澄清債務風險時表示,公司“正持續加大銷售、回款力度,並與有關金融機構積極洽談新的融資業務,打造更加穩固的資金鍊條。”

混改進行時

儘管天房集團承諾將如約還款,但地方債務平臺違約事件頻發的大背景下,天津地方國企債務風險受到的關注顯然在升高。

公開數據,天津政府債務規模逐年上升。2014年尚不到2500億,2017年已上升到3424億。政府債務率為83.4%,但如果加上或有債務1420億,其政府性債務率將突破警戒線,達到117.9%。

和債務規模上升形成對比的是,2017年天津GDP增速僅為3.6%,位列全國倒數第一,財政收入由增轉降,當年財政收入規模僅為2310億。

而天津濱海新區的GDP造假問題,此前已經引發金融市場的擔憂。今年1月11日,天津濱海新區政府公開承認:擠掉水分之後,濱海新區2016年GDP從超萬億元調整為6654億元,縮水幅度達到三分之一。

正因為此,天津市政建設集團才非常擔心金融機構對天津國企產生“系統性誤判”,進而影響天津國企正在進行的混改。

天房集團也正值混改進行時。天津自2017年啟動市管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除天津建材集團混改項目最近已正式簽約外,有9家市管企業的混改項目正在掛牌,此外還有21家集團已經啟動混改招。

4月25日,天房集團控股股東已經由天津市國資委更改為天津國資委控制的天津津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津誠資本則計劃引入1名投資者讓渡天房集團65%股權。其中通過增資擴股讓渡30%股權,通過股權轉讓讓渡35%股權。根據要求,這名投資者應該為國內房地產前30強的民營企業。

去年曾傳聞天津起家的融創將參與天房集團混改,但後來融創公開表示不會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