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新能源汽車:瘋狂盛宴後的嚴重過剩

據統計,2017年全年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79.4萬輛,銷售77.7萬輛,分別

同比增長了53.8%、53.3%,連續3年全球產銷量排名第一,佔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的一半以上。與2012年相比,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增長了63.3倍和60.7

新能源汽車:瘋狂盛宴後的嚴重過剩

我國正經歷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關鍵時期,新能源是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在《中國製造2025》中也被列入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但這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過於迅猛,已經超出常人想象!2012年6月我國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對電動車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然而,根據相關調查統計,截止2017年國內各類車企已經公開的電動汽車產能規劃超過2000萬輛,超過了國家設定目標的10!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大約100多萬輛,中國就有77.7萬輛,中國嫣然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之首。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已達200萬輛,但現實當中只生產了79.4

萬輛,產能過剩大概已經達到60%左右

新能源汽車“野蠻”增長,主要原因在於過度的補貼政策。國家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目的是要實現“科技引領市場”,但現實情況是“補貼引領市場”。除了中央補貼之外,很多地方政府也有配套補貼,有的地方總共的補貼額度加起來甚至高達每輛車10萬元。在這樣高補貼下,有的小型電動車變成了零成本甚至負成本。由於企業的逐利性,很多企業不經過市場調研便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有的非汽車製造企業也殺入新能源汽車生產行列,甚至出現造假騙補現象。

產能膨脹帶來虛假繁榮,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除了少量國產新能源車企在潛心研發之外,大部分車企都是看在鉅額補貼和政策優惠而匆匆殺入。電動車的核心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門檻其實較低,基本原理很簡單,幾十年前很多城市裡就有電動公交車。但生產優質的新能源電動車仍需要強大的研發創新支撐,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澱。由於我國地方之間相互競爭,導致新能源車補貼准入要求低,大量電動車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低端的電動車技術含量很低,把汽油車的構架裝上電動機和電池組,電動車便誕生了。在急功近利的驅使下,據說有的電動車企業從廠房構建、產品下線到新車上市僅僅只需一年時間!這樣的車能算是高技術的新能源車嗎?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已經很大,但真正的技術創新和突破非常有限。近幾年似乎各種“技術成果”開始層出不窮,雖然有少量企業的部分核心技術走在了新能源研究的世界前列,但更多的是借鑑、模仿其他已有產品,然後稍作修改就變成了自己的創新突破,並以此獲得補貼獎勵。

產能過剩已見端倪,部分企業已到被市場淘汰邊緣。有的新能源汽車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補貼為生。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的逐漸減少,補貼技術標準的逐漸提高,這樣的汽車製造企業將出現資金鍊緊繃,很可能逐漸被市場淘汰。實際上最近似乎已經出現這樣的現象,謀新能源客車製造商銷量慘淡、逐漸停產。這樣的現象曾經出現過,似乎光伏產業的故事再次上演。希望未來不要繼續重複這樣的無聊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