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讀史雜談之耐住寂寞

常常佩服古人的定力,忍得住屈辱,耐得住寂寞,姜子牙垂釣渭水,諸葛亮躬耕南陽,但他們都是最終的人生贏家。羨慕他們的運氣,因為他們遇見了伯樂。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求賢若渴,幾乎人人都在說,但是英明如平原君、漢高祖,也難免馬失前蹄,埋沒了毛遂、韓信。孔子說過“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聖人都接二連三的犯錯誤,也就不能怪普羅大眾了。

毛遂,是個人才,在平原君門下三年卻默默無聞。如果沒有正好出使楚國缺一人的機會,我想他也不會脫穎而出。人有沒有才能,確實很重要,但運氣也是起很大作用的。劉邦起於豐沛之間,他的發小故舊都成了高官,王侯。朱元璋建立明朝,哥們外甥徐達,湯和,李文忠等等都成了開國元勳。咋一看,好像人才都是扎堆出生的。但想想,正是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才會有他們之後的成功。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能力大體都差不多,正如六祖惠能所說: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也就是說人的潛能大體一致,只是看你發揮了多少而已,伊尹傅說是廚子幹建築的出身,陳平居家,也就是分分肉啥的,誰能想到他們治國會那麼厲害?衛青公孫弘年輕時放放羊、養養豬倒是很在行,又有幾人會想象他們日後的能力?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但看看劉邦項羽,還是覺得薑是老的辣。項羽20多歲成為霸王,雖然英雄出少年,但他還是敗給了比他大24歲的劉邦,這是能力不能和閱歷相抗衡的明證。岳飛32歲建節,甘羅12歲拜相,上下五千年也就那麼幾個人。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並且出名太早,大都不能善終,“不幸周郎竟短命”,所以出名早很難還有風險,誰能笑到最後才是王道。姜子牙八十多歲才當公務員,你急啥子?

既然人的潛能都差不多,就要在有生之年把它發揮出來,韓信蘇秦早年也是一無所成,如果他們不改變就業方向,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成功。像衛青一樣,放羊不行就帶兵吧,像劉邦一樣,當流氓不行就去當皇帝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找準擅長的領域去做。同治四大名臣,我最佩服曾國藩,因為他資質雖不高,卻靠愈挫愈勇的努力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運氣不易碰到,但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努力卻是個人所能決定的。人生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獨木橋,要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我也一事無成,暫且說這麼一說。

讀史雜談之耐住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