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兒童用藥不當致聾,這5類藥慎用

兒童用藥是很多家長比較關心的事。但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很容易犯錯,錯誤的用藥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耳聾等傷害。有很多藥品是兒童被禁用或慎用的,而這些藥你都知道嗎?

儿童用药不当致聋,这5类药慎用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講講5類慎用的藥,在日常中避免濫用。

一、警惕含毒性藥材的“小兒中藥”

“小兒中藥”的說明書裡的不良反應通常寫著“尚不明確”。“尚不明確”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數據,並不代表絕對安全。

1.小兒至寶丸

小兒至寶丸含全蠍、雄黃、硃砂等有毒藥材。①全蠍:用量過大可致呼吸麻痺而死亡,應嚴格掌握用藥劑量;②雄黃:主要成分為三硫化二砷,半衰期長達280天,有明顯的蓄積效應,連續服用不應超過7天。

2.小兒和胃丸

小兒和胃丸含有毒藥材:半夏、硃砂。①半夏:對遺傳物質具有損害作用,長期服用可引起肝功能異常和血尿;②硃砂:主要成分為硫化汞,不僅對腎功能有直接損害,而且可損傷中樞神經,對胎兒、嬰幼兒的智力、記憶產生不利影響。

二、感冒不要再用利巴韋林

很多人認為,利巴韋林既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又價格低廉,用總是比不用好吧。其實不然,一是因為利巴韋林對感冒沒有確切的療效,即使價格再便宜,用了也是浪費;二是因為利巴韋林有嚴重的副作用,使用利巴韋林風險大。

1.利巴韋林療效不確切

中國呼吸醫師分會、急診醫師分會制訂的《普通感冒規範診療的專家共識》認為:“目前尚未專門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普通感冒無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2.利巴韋林可致溶血性貧血、再障樣貧血

利巴韋林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體內消除緩慢,最長可達3個月,並且藥物能進入紅細胞且蓄積量大,這可能是利巴韋林血液系統反應發生率較高的原因。

三、口服慶大黴素可引起腎衰和耳聾

很多人誤以為,口服慶大黴素只是在胃腸道起局部作用,很少吸收,不必擔心其毒性。事實上,與注射慶大黴素相比,口服慶大黴素的不良反應一個都不少!

1.口服慶大黴素可吸收進入血液中

現代研究已證明:當胃腸道發生炎症時,特別是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出血時,無論是口服慶大黴素注射液還是口服慶大黴素幹糖漿,均可通過胃腸道吸收進入血液中,慶大黴素的血藥濃度在0.28~3.58ug/ml之間。

2.口服慶大黴素也可導致耳聾

患兒,男,3歲,體重22kg。因急性腹瀉,遵醫囑口服慶大黴素緩釋片2次/d,40mg/次。用藥3次後患兒腹瀉治癒,並發現患兒對聲音反應遲鈍,去醫院做聽性腦幹反應,左耳:85分貝,右耳:95分貝,3個月後發現患兒失聰。最後被診斷為由慶大黴素引起的藥物性耳聾。

四、慎用那些逐漸被淘汰的退燒藥

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是安全、有效和經濟,其中安全應是排在第一位的。當一個藥的使用已經不再安全時,淘汰是必然的,見效快又便宜也不能作為繼續使用它的理由。

1.安乃近

1977 年,美國正式禁用安乃近,並將該藥從美國市場上撤出。目前,世界範圍內已有30 多個國家禁用安乃近。安乃近作為退燒藥被淘汰,是因為它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2002年,我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集到的有關安乃近的不良反應有:過敏性休克11例,其中7例死亡;血液系統反應16例,1例死亡;皮膚及其附屬器反應31例,4例死亡;泌尿系統反應17例,5例死亡;消化系統反應9例,1例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反應8例,其中1例死亡。

2.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損害、腎損害和肝損害等。1938 年,美國把氨基比林從合法藥品目錄中刪除。現行的美國藥典、歐洲藥典、日本藥局方中也不再收載氨基比林。

目前國內仍在使用的氨基比林複方製劑有:①去痛片(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②酚氨咖敏顆粒(含氨基比林、對乙酰氨基酚、咖啡因、氯苯那敏)③複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

五、用激素退燒“快”但很危險

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本身不是退熱藥,但能抑制致熱源的釋放,降低體溫中樞的敏感性,因此可取得立竿見影的降溫退熱效果。但退燒“快”未必好!

原國家衛生部制訂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規定:“嚴格限制沒有明確適應徵的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不能單純以退熱和止痛為目的使用糖皮質激素。”

盲目使用激素退熱,不僅可降低身體免疫功能,引起二次感染,而且還會造成兒童內分泌功能紊亂,影響兒童生長髮育,尤其是正在患水痘的小兒更要禁用。

生活中有哪些兒童用藥誤區?

儿童用药不当致聋,这5类药慎用

(1)迷信中藥無毒

許多人認為中藥是純天然產品,沒有毒性,中藥藥品說明書裡的不良反一項也通常寫著“尚不明確”。而“尚不明確”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床數據,並不代表絕對安全。同樣,廣告稱“100%植物來源”的藥物,也不代表100%的安全。因此要牢記“是藥三分毒”的古訓。

(2)減量服用成人藥

由於缺少兒童用藥,讓患兒服用劑量減少(如半片)的成人藥是常見的現象。

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兒童的肝臟還沒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兒童的腎臟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

因此,不能給兒童服用成人的藥物,即使減少劑量也不行。

(3)搞混藥名和劑量

一項“國家用藥錯誤報告項目”統計顯示,將近1/4的用藥錯誤是因搞混藥名所致。例如兒科常見的“泰諾林”和“泰諾”,前者是單一成分的藥品,有效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用於兒童退燒;後者是複方藥,含有4種成分,用於兒童感冒的對症治療,有嗜睡、乏力以及食慾不振等副作用。

因此,兒童用藥時一定要核對藥名,不要混淆。另外,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也容易誤讀。

比如,抗過敏藥西替利嗪的滴劑,對2歲以下兒童每次的劑量是0.25ml(相當於2.5mg有效成分),有些醫生就習慣寫成2.5mg。稍不注意,把2.5mg錯看成2.5ml,給孩子服用就達到了中毒劑量,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死亡,美國就曾報道過這樣的例子。

(4)迷信貴藥

很多家長認為,貴藥、進口藥一定好過便宜藥和國內藥。一些家長喜歡從網絡上購買國外的藥,這裡面其實存在很大的風險。

由於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瞭解國外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並且由於網上的商家缺乏監管,也很難及時獲得藥品的不良反應信息。

朝陽醫院主管藥師張徵表示,一個藥物好不好,首先看其是否對症,其次看療效,三是毒副作用大小,這三方面都沒問題的情況下,儘量選擇物美價廉的藥物。

(5)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寶寶的生長髮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

人體攝入過量的維生素A可引起中毒綜合徵,導致煩躁、頭痛、嘔吐、皮膚瘙癢、視物不清、肝臟腫大。

嬰幼兒服用維生素A,如一次劑量超30萬國際單位,可引起急性中毒,長期服用5萬-10萬國際單位,6個月左右可發生慢性中毒;除維生素A外,維生素D過量會造成多臟器點狀鈣化和多尿;維生素E過多會導致出血傾向。

此外,維生素最好不要空腹服用,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症等。張徵提醒,蔬菜、水果中含維生素多,所以平時要多吃蔬菜、水果。一般來說,日常飲食就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6)糖水服藥

寶寶不願意喝帶有苦味的藥物,於是有的家長便用糖水給寶寶服藥。張徵表示,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並在胃液中凝固變性,繼而混濁沉澱,致使療效大打折扣。

有些藥物恰恰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發揮療效的,若在藥中加糖,效果不佳。

關於直播間

海量助產知識,與您相約聯盟直播間,足不出戶,就可以聆聽!國內外專家、醫院產科主任、護士長、資深助產士,聯合授課,總有一位適合您!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進入聽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