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安陵镇

有一天,当安陵君和楚共王在云梦打猎时,共王有感地说:“今天打猎,真使我快乐,但在我死后,谁还和我一起享受这快乐呢?”安陵君听了以后,就流着泪下跪说:“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意在黄泉之下继续侍候你。”楚共王听了大为感动,就设坛封他为安陵君。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马栏镇

因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牧马而得名。北宋时期,马栏是京畿四大重镇之一,曾有过“商贾云集,八方争凑”的繁荣鼎盛。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柏梁镇

有“十二为相”的少年上卿甘罗墓旁的千年古柏、上古高士陈实故里漆井、国民党高级将领陈德馨藏书楼等景观。姚家花园驰名全国,相传牡丹之母姚黄的故乡即在于此。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陈化店镇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著名画家陈画畅游山川平原,到此发现是风水宝地,遂挥笔作画,开店营生,并起名陈画店。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望田镇

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东迁于许,许下屯田,并筑“望田台”,望田由此得名,至今仍有靳屯、袁屯、杜春营等因曹操推行“民屯”和“军屯”政策而命名下来的村庄名字,彰显了三国时代曹魏的“屯田”文化。

张桥镇

新张桥位于县城南15公里。乡政府原驻老张桥,因交通不便,于1958年将乡政府机关搬迁新址。农历每月逢四、八日有物资交流大会。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南坞镇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原是坞江的南岸,伍子胥保娘娘于此地,被困于现南坞村北的“禅宇寺”内,后过坞江。因位于坞江南岸,故取名南坞。还有一个传说:当时南坞村北有一条大河,名洛河,此处为停泊船只的地方,因位于大河南岸,故名南坞。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陶城镇

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曾祖父陶侃平叛杜弢时在此筑成。据传,陶侃在此据守期间,为防水灾和匪患之侵袭,他率领民众沿城区筑起了一座圈围1.5平方公里的城墙。后人在城池中建造一座“陶公祠”,祠内树陶渊明《桃花源记》石碑一通,遂易名为“陶城”。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只乐镇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清流河南住着一户张姓人家,靠养蚕吐丝织绫罗为生,张姓有一女,名唤织女,长得美若天仙,当时都传说是上天王母娘娘的七仙女。她和牛郎成婚后,就住在清流河南岸的织女家,牛郎和老牛一起耕种收获,织女在家纺织绫罗。后来,人们就把牛郎织女居住的地方,叫织罗,经过演变,成了今天的只乐。

大马镇

《鄢陵县地名志》记载,明朝末年,马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坡田村,后移于此。因居小马庄(今已不存)东侧,住户又多,故称大马。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彭店镇

相传彭祖因观看“黄河八百年一澄清”的奇观,归途中投宿彭店。第二天,彭祖发现溱洧之河交汇之处(现在的双洎河),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气候湿润,蔚蓝色的天空碧空如洗,路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鱼儿潜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畅游。彭祖改变回家意念,决定在此居住修行。

鄢陵十二乡镇的由来,你知道吗?

马坊镇

清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清廷腐败,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高涨,马、王二姓及全村人等为避乱,在南端筑寨,名马坊寨,雅称永安寨,集亦雅称永安集。今已连为一体,总称马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