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日本人從來不買貴車?

用戶65862704020


在一般人的眼裡,貴車就意味著車身大、排量大、豪華感強。

1、日本人性格里的保守,務實,一部分人認為沒必要買那麼貴的車,實用夠用即可,當然日本也有一大批有錢人也購買所謂的貴車、豪車,為了刺激、為了炫耀,只不過行事沒有國內這麼張揚罷了。

2、日本汽車工業發達,汽車就像中國的自行車一樣,沒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你買個再貴的自行車又能如何?汽車只是工具,不像中國人把汽車當寶貝供著。

3、日本資源緊缺,本土銷售的汽車排量都不大,本著穩定、實用、夠用的原則

4、日本汽車的稅負是全世界最重的,按照汽車使用9年計算一輛200萬日元的車,購車稅相對不高,但是每年的保有稅很高,需要持續繳納6種稅,共需要繳納137萬日元,。另外按照乘用車的類型,稅收比例大有不同,如下圖:是私家車的稅賦是60.6%,而小型、輕型車只有12.9%。

5、本世紀以來,日本的經濟增長緩慢,日本國土狹小、資源緊缺,普通百姓生活壓力大,並沒有什麼多餘的錢去購買貴車。

6、日本的公共交通發達,國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實際上是公共交通,另外日本的停車費十分之昂貴。在日本東京路邊停車線內停車一個小時計300日元,超過一小時就會並罰款1.5萬日元。關鍵是日本路太窄,即使是路邊停車也十分不方便。


眾口說車


這幾天,江蘇崑山龍哥反被殺的事情在全國鬧得沸沸揚揚。龍哥開的是寶馬,現在中國人對寶馬、大奔的印象複雜而微妙,一方面既羨慕,畢竟代表著實力和麵兒,一方面又心裡覺得怪,因為一般開寶馬和大奔的,感覺不是富二代,又是黑社會,總之對其財務來源都持懷疑態度。


日本人人均收入比中國高很多,日本人也不是不喜歡豪車貴車,在日本街頭,也會偶爾在鄉村路上或高速路上看到集體玩漂移的日本老頭(日本老年人比較有錢),但在東京這樣的大都市放眼望去,寶馬、奔馳的比例遠沒有北京、上海高。


那麼,不少日本人不買貴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日本國產車從大小、性能、價格上更適合日本人


日本人“國產”有一種自信,這一點與我們不一樣。我們都認為外來的東西比國產的好,但日本是恰恰相反。在日本餐飲界,凡是標註著國產二字的飲食,一定會賣出高價,因為日本人更信賴國產,但國產總需求量有限,所以賣的更貴。


汽車也是如此。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產都是馳騁世界的著名車企,雖然近一兩年,日本車企先後爆發出了篡改汽車相關檢驗檢測數據的醜聞,但在這些事件爆發之前,全世界對日本的汽車都是正面評價超過了負面評價。


可以說,日本人的民族自信有一部分就來自於包括汽車在內的日本產業了。


既然這麼好,一般工薪階層的日本人,當然首選就是日本車。哪怕一輛豐田最高標配的卡羅拉,在日本只賣到230萬日元,相當於13萬人民幣。對於年收入平均450萬日元左右的日本人來說,這個價格不算便宜,但也完全能cover住。


另外,你在日本街頭走一圈就會發現,日本街頭更多是小車,因為日本是小國,各家各戶地方也小,所以汽車是越小越好。在契合日本人需求方面,沒有哪個車企更比日本車廠更瞭解日本人需求了。



(2)公共交通


與我們開豪車、貴車馳騁馬路倍有面兒的心理不同,一般都市裡的日本人普遍認為坐公共交通、方便、準時、省能源、更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態度。這也和日本普遍比較發達的公共交通有關。


在東京,雖然地鐵紛繁複雜,屬於不同的地鐵公司,票價昂貴,但總體而言方便,方便指的是,你從任何地方上了地鐵或JR,你可以去到日本任何一個地方。我們就是一定要去火車站,才能出省出市,日本這方面的感覺好像比較便利。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都市裡的日本人有個停車位,幾乎很難,因為要付出高額的成本。另外,就算有了車,保養費,停車費,已經各種稅費比較貴。一想到這些,很多日本人在買車方面就打起了退堂鼓。


(3)社會心理


在日本,人們普遍比較討厭炫富。認為開寶馬車或大奔的,不是黑社會就是暴發戶,這一點跟中國人感覺差不多。但是社會對這些人的包容度卻存在一定溫差。


如果一個正常人在日本開寶馬或大奔,可能會被嘴碎的日本人在背後說死,中國人也嘴碎,但多少還有點羨慕。


現在,全國各城市擁堵問題已經非常嚴重。我們面臨著停車位不夠,交通擁堵、交通事故頻發等各種問題,關於什麼是真正幸福的交通,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北京不冷東京熱


作者小火星,常年居住在日本的好友。編輯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日本私家車很多,幾乎每戶人家都會有一輛車來作為週末外出郊遊和去超市買東西的代步工具。根據日本自動車協會對2017~2018年販賣自動車的數據統計:銷售第1為豐田, 賣出1,391,759臺,佔總比率的47.3%。第2為現代,共賣出381,835臺,佔總數的13.0%。第3是日產,賣出345,407臺,佔總比率的11.7%;第四第五則分別是馬自達和速霸陸,分別佔總數的5.3%和4.9%。


由此可見,日本人購買奔馳寶馬法拉利等高檔車的人數還是相對較少的,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日本人不買這些 貴的高檔車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環境等原因。日本除了大馬路以外,其他地方尤其是居民居住地的巷子都是很狹窄的。如果是開一些高級車的稍微較大的車的話,很容易刮到,刮到以後維修費用高而且也不方便。除此之外,日本是個交通工具發達的地方,基本上在城市之中,電車地鐵巴士都可以去到各個地方,而在農村,雖然公共交通工具沒有城市這麼多,但是因為在農村,運送農作物或者是在山裡開車的原因,更是很少有人買高級車了。

其次就是生活習慣和文化的原因。日本人比較崇尚低調,因此如果買一些貴車,可能會引起誤會或者是閒言碎語,有些人覺得買貴車會太顯眼好像在炫富一樣,怕遭人厭惡所以就不買貴車了。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最重要的就是日本人對自己國產品牌的信任和對環保的意識方面的原因。日產車不管在他國口碑如何,日本國民對他們品牌的質量、輕便及節能等性能都非常有自信,甚至與一些高檔車無法相比的。另外,加上日本人自小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日系車也經常會設計成節能環保,因此日產車不僅僅質量高並且還能節能環保,當然大部分會買這些車而不是高檔車啦。


最後呢,有人可能會說日產車其實質量不好,其實我認為車的質量好不好可能是次要的,交通環境好不好才是重要的。日本交通環境好,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規則,都會禮讓行人,在日本,婦女老人開車的非常多,沒有什麼所謂的馬路殺手。所以,交通事故頻發的最主要原因從來就不是因為性別或者是車的質量。


這才是美國



日本人不買貴車?這根本是個偽命題,誰說日本人不買貴車了?不要拿一兩個開廉價車的名人來做例子,這樣太具有侷限性!比如扎克伯格開個飛度,就能代表美國人從來不買貴車了麼?日本也同樣是這個道理,不能只從一部分人的選擇就給所有人下結論。。。

在日本BBA也是常見的,但對比咱們國內還是少了許多!不過雷克薩斯HS在日本本土非常的常見,可以說多到爆。。。這車也並算不便宜,換算成人民幣也得有20萬+吧,這不知道算不算貴車呢?全世界無論在哪都一樣,窮人永遠比富人多,所以能花20萬人民幣買輛雷克薩斯也算不錯了!


在日本本土銷量最好的乘用車應該是豐田“普銳斯”,在去年日本銷量排行中位列第一!總之乘用車中銷量前10名裡沒有其它系車!而在輕自動車(K-car)這部分的體量要比乘用車還要大一些,但只是相對而言!總體上說目前的日本的乘用車與輕自動車的銷量相持平,不像前些年那樣有巨量的K-car!因為過去日本對於國民買車的一些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嚴格而不人性化,現在應該有所放寬!眾所周知的是日本資源匱乏,而相對於資而言更加匱乏的是國土面積!一丟丟的地盤居然擁有1.4億+的人口,如今日本的人口密度已經接近我國的4倍!在這麼高的人口密度影響下一旦全民普及了汽車,那麼亂停、亂放問題必然難以解決。。所以早期的日本出臺了相關的法律來限制消費者肆無忌憚的購車,大致內容是購買私家車的消費者必須提供“私家車位”證明書,換句話說就是想買車就必須先得有私家車位!!咱們北、上、廣的車位恐怕也已經有上百萬的了吧?在看看日本那寸土、寸金的國土面積,日本的車位更是貴的離譜。。這樣一來就限制了消費者的購車慾望!可後來日本發現這麼做有些苛刻,又不利益汽車工業的發展,就把這個購車要求適當的放寬了一些,改規則為“購買排量0.36升以內,尺寸不超過規定(長3.4米,寬1.34米,高2米)”的汽車可以不用提供私家車位證明(K-CAR),也就是說無論有沒有私家車位,K-CAR(輕自動車)都可以隨便買!這樣一來,導致了日本本土K-car的大幅度崛起!

寫到這相信朋友們也就看懂了,不是日本消費者就喜歡便宜車(K-CAR),他們也喜歡豪華車、貴車、也虛榮!以他們的工資買輛所謂的貴車也買的起、也想買,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買私家車位費勁。。。這玩意貴呀。。。在加上日本人消費理念沒咱們這麼前衛,所以基本沒按揭買車位的,別說按揭買車位了,就算按揭買房的都少😅。。。即然沒有私家車位那麼自然沒法買“乘用車”了,連普通的乘用車都不能買自然就不用談“貴車”了!所以大部分日本人似乎都買便宜車?錯了,其實他們只是在買“小車”,沒車位只能買K-car!說到底日本人都是被這種車位限購車的規則給逼的!還是那句話是個人就喜歡好車、豪車,這問題問的似乎日本人都是聖人一樣。。人都會虛榮,這是天性、本能。。。


非專業車評


俗話說得好,“好馬配好鞍,寶劍配英雄”一個人開什麼車,當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他的社會地位。不過凡事無絕對,也不乏低調的人,不顯山不露水,比如部分日本人。

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國的5倍,富裕程度自然要超過中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滿大街跑的都是豪華車,實際上,日本人現在買車都傾向於買小型輕型車,日本汽車銷售協會和全國輕型汽車協會聯合會公佈的2016年全國汽車銷售報告顯示,排名銷售量前10位的車型中,輕型車佔了7位。

因為這種輕型車售價低、省油、使用靈巧、養路費便宜,一年才只有1萬日元(約600元人民幣),很適合上班族、老年人、家庭主婦使用。

另外,日本的輕型汽車,除了車身短一些之外,各種配置和車內裝飾,幾乎和普通的轎車沒有多大的區別,用最通俗的話說是並不寒磣。

目前,優衣庫公司社長柳井正,他的坐車是豐田的雷克薩斯,售價約40萬元人民幣。鳩山由紀夫前首相的座車,是豐田的皇冠,售價約24萬元人民幣。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則只有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估價只有250元人民幣。

所以,汽車在日本人眼裡,只是一個普通的交通工具,跟電冰箱洗衣機一樣,屬於“家電”產品,而非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沒有人會在買車問題上相互攀比。自然,在大都市裡生活,沒有車不會被人瞧不起。


高氏觀市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為什麼日本人不買貴車,那日本人平時都開什麼車,我曾因為工作原因在日本待過幾個星期,還特意觀察過這個問題,在日本確實比較難看到向國內如此普遍的bba,看到一臺寶馬的機會確實不大,甚至比國內遇到勞斯萊斯的概率還要小。至少在我待的那段時間裡是沒看見過幾臺的,也可能我的觀察比較片面吧。



在日本大街上最多能看見的就兩箱小車,就是箱飛度這種的,最普遍的豪華車應該是雷克薩斯了,還有少量的奔馳。不過日本的出租車還挺牛逼的,有很多皇冠,並不是皇冠比飛度便宜,這一點確實比較奇葩,和國內正好相反。國內消費者都會把爭相購買豪華車作為私家車,把最不上檔次的車才會用作出租車。



日本的私家車還有幾個有意思的特點,第一個就是右舵左行,初次坐這種車還是非常彆扭的。第二個就是日本人的車幾乎都沒有天窗,豪車看不見也就算了,連帶個天窗的車也看不見,真是x了狗了,看慣了國內車型的各種全景大天窗,雙天窗,確實被鬼子的詭異思維所困惑了。



是不是日本人賣不起豪車,或者是帶天窗的車呢,其實也並不是,日本人的平均收入要比國內高出幾倍,一年收入幾十萬人民幣是很正常的事,買輛中大型豪華車對他們來說還比較輕鬆。

買得起而又不買,此事必有蹊蹺,我覺得可能有幾個原因。

一,日本政府對小微型車有不小的優惠補貼政策,買這種小車確實能節省一大部分購車款。

二,日本的資源非常有限,尤其是石油資源,基本上全都要依賴進口,這就使得日本國內油價都比較高。

三,日本的道路較窄,人口也很密集,停車還是一件相對麻煩的事,駕駛一臺小車在使用使用上會更加方便。

四,日本的交通網絡還是非常發達的,地鐵,公交,出租等遍佈,乘坐這些公共交通資源能基本滿足人的出行需求,人對汽車的消費需求沒有如此迫切。

五,消費心理比較務實,上到富豪,下到工薪階層並沒有以開豪車為榮的社會風氣,有不少日本頂級富豪都開二三十萬的車。

總結

日本人雖然汽車工業比較發達,其實對豪車的需求並不大,地緣環境讓他們天生好像就懂得物盡其用,發達的交通網絡,再加上小型車的實用和經濟性,都讓日本人對豪車的追求更加淡然。李老貓雖然對小日本沒有多少好感,不過他們身上還真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李老貓說車


說從來不買貴車,有點言過其實,但確實風氣比國內還是淡不少。

日本人對於汽車的觀念日趨成熟。自從70年前後開始進入汽車時代後,日本也經歷過年輕人駕車帶女友到處兜風的狂熱時代。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之後,日本人對於汽車的看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社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在參加工作之後,第一渴望擁有的東西是智能手機,其次是筆記本電腦,第三是自行車,第四是小型音箱,第五才是汽車,而房子被排在了第八位。而在30多年前,汽車是排在第一位。

所以,現在的日本人把汽車只是看作是跟電冰箱一樣的“家電”,而非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因此,沒有人在買車問題上相互攀比。自然,在大都市裡生活,沒有車不會被人瞧不起,有車反而會被人視為怪異——每月的停車費得花多少錢啊?須知,東京市中心一個車位的每月停車費跟房租差不多。

就像皮卡是美國的象徵一樣,日本也有一種非常圖書的象徵性的車種。這類車叫“Kei Car”,日文的寫法為“輕自動車”(Kei就是輕的意思),是日本政府根據國情制定的一種汽車分類。只要滿足以下標準:長寬高分別不得超過3.4m、1.48m、2m;排量不能超過0.66L,都能稱為K-Car。車型可以是三廂、兩廂、MPV、SUV、卡車、甚至自卸車、跑車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常規車型。K-car在日本非常受歡迎,佔日本市場超過三分之一的保有量。

在使用上k-car有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稅收十分便宜,無需有停車位的證明。不同於中國國內的微型車就是廉價、低配、粗製的代名詞,K-car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內外做工依舊是日本式的精緻,部分高配的車型配置十分齊全,例如空調、導航、CVT變速箱、甚至增壓發動機、混合動力等先進技術都會運用到,所以非常好賣。2010年,k-car在日本500萬輛的總汽車銷量中佔到了173萬輛。

k-car可以是任何車型,如各種貨用改裝版

因為對車型的發動機排量和動力有限定,K-car的動力一般不會太強。K-car的外形一般都是四四方方的盒子造型,而且車身很高,因為雖然長寬雖非常有限,2米的高度卻很富裕。這樣的設計很不符合空氣動力學,但這樣能在僅有的外形尺寸條件下充分利用內部空間,而且對於一輛最高只能開到100公里的車來說風阻係數顯然不是設計的重點。

Kcar的主要用戶是家裡的老人和女性

日本國內最出名的K-car生產商就是鈴木了,品牌下的K-car車型不僅類型廣,而且銷量也一直位居前矛。比如國內很熟悉的奧拓、吉姆尼和北斗星(日本叫Wagon R)都是鈴木著名的K-car車型。

日規的奧拓,標準的K-CAR

K-CAR SUV:吉姆尼


車域無疆


亞洲首富日本軟銀集團孫正義,座駕是一臺20萬的車子,不抵馬雲座駕邁巴赫的五十分之一。日本非常的富有,是亞洲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為何日本人不願意買貴車呢?


日本的大街上也是有一部分歐洲車子的,寶馬奔馳也是能夠經常看到的。但是在日本本土最多的還是他們的自主品牌,K-CAr小型車尤其的多。首先說日本是一個物資貧乏地狹人稠的國家,一切都是從國情出發,車子也不例外。



在日本這種k-car是非常受歡迎,也是政府鼓勵的車子。排量0.66cc,非常的省油,沒有停車費並且保險等費用等都是非常的優惠。在地狹人稠的日本,使用非常的方便。



日本人也是非常務實的,車子在他們眼中最要的身份是代步工具而非炫耀的工具。一切都以實際出發,符合國情。日本的公共交通十分的發達,非常的便利。



關於日本人不買貴車,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嗎?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更多用車問題知識記得點擊關注哦。謝謝


小強說說車


日本的汽車產業比較發達,車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拿去炫耀的工具,而是一件使用的工具,所以是不是好車也就無所謂了。

其實在日本,大部分真正的有錢人都很低調,而一般只有一些生活在聚光燈下的,像是明星、偶像之類的,買那種豪車比較多。而即使要買一些豪車,相比賓利之流,他們更願意買自己國家的雷克薩斯等車。

在日本人眼中,買豪車就等於是鋪張浪費。這點和咱們國家大不相同。對於日本人來說,日系車十分適合他們的用車情況的。不光光是油耗排量,還是道路交通(日本的道路比較窄),日系車更符合他們的國情。

大部分日本人都一般買那種“方盒子車”的有很多。因為日本政府有補貼,而且這種車更加適合日本道路狀況,再加上穩定排量也不大,所以大家寧願買這樣的車。當然,在我們看來是不能理解的,我身邊不少人都吐槽這車真的醜,哈哈哈。


鯨車評


近年來,國內豪車展的舉辦一場接著一場,讓人應接不暇;與此同時,在很多大中城市,見到豪車也變得司空見慣。而收入水平遠比我們高的日本,卻有個怪現象——民眾不怎麼熱衷買貴車,像奔馳、奧迪和路虎這類貴車在日本街道幾乎沒有。

1、日本人無力消費豪車?真相竟是連兩大富豪都只開雷克薩斯

據世界銀行公佈的2017年數據,日本的人均國民收入達到38550美元,而中國是8690美元,顯然日本國民的收入水平要高很多。不過,可能對於日本普通民眾而言,購買豪車仍然比較吃力,但不管怎麼說,中產階級、甚至是高收入階層對豪車的消費購買力應該還是有的。

超乎意料,即便是日本的富人,也不愛消費豪車。據日媒披露,日本首富軟銀集團會長孫正義有兩輛車,分別是豐田的雷克薩斯和老舊的日產汽車。無獨有偶,日本第二富豪優衣庫總裁柳井正也開雷克薩斯,汽車價值摺合人民幣大概是40萬元。

2、省油、環保日系車成為首選,對豪車失去感覺?

事實上,在日本國內,民眾大多購買省油的兩廂小車,或者寬大的多用途汽車(MPV)。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停車場的有50%以上的車輛是黃牌車,即排氣量低於660CC。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何日本人買車“務實”、對豪車如此“冷淡”呢?其實,很大可能與日本是生產大國的地位有關。自上世紀60年代後,日本加快發展現代工業,尤其是汽車工業。1960年,日本的汽車年產量僅為16萬輛,遠低於歐美各國,但1967年,汽車年產量猛增到300萬,一舉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大國,後面便一直穩居世界汽車製造大國前列。

注:2017年全球汽車製造廠商銷量排行

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僅使得民眾能夠輕易購買到汽車,而且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資料顯示,汽車工業佔了日本製造業產值的16%,還延伸出了銷售、保養、保險和零部件等相關產業,相關從業人員佔全國就業人數的比例高達10%。可以說,汽車是日本的支柱產業,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產業,對於國外的豪車,日本不會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會有陌生感和驚喜感。

3、汽車如同生活電器,失去財富象徵的意義

最值得稱道的是,日本汽車以高性價比著稱,購買的成本很低。對於日本民眾而言,購買汽車不會帶來太多的負擔,汽車就是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與洗衣機、電視等家用電器沒有太多差別。因此,相對大多數國家而言,汽車在日本起不到象徵財富高低和社會地位差異的作用,沒有攀比心理的影響,豪車在日本也就失去了市場。

日本汽車高性價比的優點,連美國這樣的製造強國都欲罷不能,或多或少會給曾受美國欺負的日本國民增添一些驕傲和自豪感。對於優秀的民族汽車品牌,大家勢必優先購買,同時也是減少對國外品牌及豪車的購買,這種現象就類似於使用國產手機的中國民眾越來越多一樣。

注:2017年美國汽車銷量情況

4、日本蔑視開豪車!中國汽車消費何時迴歸理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民眾非但不愛購買豪車,而且對買豪車的人也有其他異樣的看法。在日本很多人會說,開奔馳和奧迪無非是兩類人,要麼是暴發戶,要麼是黑社會。儘管這是個笑話,但背後可以窺見日本人不愛買豪車的一些原因——消費變得更加務實和理性。

與日本相比,我國同樣是名副其實的汽車製造大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產量接近3000萬輛,同比增長3.2%,比產量第二的美國多出近1800萬量。但是,我國顯然更加註重汽車是一種社會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多少存在些攀比和不理性的心態。

隨著自主汽車品牌的崛起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相信購買汽車的難度會越來越小,屆時我國也可能會邁入一個對汽車理性消費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