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钮祜禄·讷亲守卫过紫禁城,做过雍正的贴身侍卫,为何乾隆一定要置其死地?

憧灵


紫禁城头等侍卫,曾贴身保护雍正,却被乾隆下令自裁。这问题问得,让人先入为主,总感觉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定律。

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个雍正的“贴身侍卫”不但没有被新主乾隆嫌弃,而且是乾隆一心栽培的亲信。


这个侍卫叫钮祜禄·讷亲。讷亲亲贵出身,曾祖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祖父是遏必隆,父亲是内大臣尹德。这层身份使得讷亲于雍正5年(1727年)承袭二等公之位,被授为散秩大臣,从此进入侍卫处。后来因勤谨廉洁著称,被雍正帝看重,升任为内大臣。至此可以被称为雍正的贴身保镖了,但头等还真算不上,因为侍卫处内大臣又不是一个。

讷亲此人并不张狂,而且为人谨慎。无论实在雍正朝还是在乾隆朝,一直秉持着“勤谨廉洁”,用白话说,就是写是个老实人,不会耍滑头,待人诚恳,而且眼里有活,手脚勤快。


这种职场老好人,本来应该有个好下场。所以在雍正和乾隆的权力交接际,讷亲不但没有被排除出权力核心,而且成为了乾隆的亲信班底,官一升再升,乾隆即位之后,讷亲协力总理事务,晋封为一等公;乾隆2年(1737年)正月,讷亲接替那苏图,担任兵部尚书,后改吏部尚书。

讷亲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运气,并非讷亲的理政水平有多高。而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乾隆刻意打压鄂尔泰,建立自己的班底。

乾隆在其前13年内重点着力打击鄂尔泰个张廷玉这两大“权臣”。而且几乎前10年都是在重点打压鄂尔泰。的确鄂尔泰和张廷玉是雍正留给乾隆的顾命大臣,而且是明确配享太庙的。整个朝局满人尽依鄂尔泰,汉臣尽附张廷玉。这两人再乾隆的眼里就是两座大山。其中,鄂尔泰脾气暴躁,做事不顾新主感受,好独断。还好和清初朝局不同,否则就被乾隆视作鳌拜。


乾隆十年(1745年),讷亲被任命为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一死,讷亲就接任了鄂尔泰,从此位极人臣。但实际上,从能力和威望上而言,讷亲远远不及鄂尔泰,也无力制衡张廷玉。不过没关系,他背后站着乾隆。

当天下太平的时候,这种格局无可厚非。无非就是打打嘴皮官司,乾隆时不时捧一捧讷亲,打压一下张廷玉。而且张廷玉的确夜越来越老,得失心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昏聩,可以被指责打压的把柄也越来越多。

乾隆13年(1748年)大小金川之役,彻底葬送这位乾隆朝的政治新星。

乾隆13年(1748年),对于乾隆而言有三个过不去的坎。

第一个坎,由改土归流引来反叛的金川战事也越来越吃紧,张广泗镇压两年都未成功,钱是越花越多,但形势愈发岌岌可危;

第二个坎,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讷亲的权利之大,饱受大臣们的质疑,自己多次弹压,仍然止不住议论纷纷;

第三个坎,乾隆最爱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死了,精神世界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性情大变,变得易暴怒,爱计较。


此刻乾隆的处境和当初雍正刚即位时的处境就非常类似,他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出兵金川是一个机会。当年雍正用年羹尧青海平叛成功,扳回了全局,树立了权威。


于是乾隆就把张广泗降为副将,让讷亲作为主帅出兵大小金川。大小金川本来只是四川的小地方,比起青海当年的情况,表面上看起来简单多了。张广泗应该知耻后勇,打赢了复回正职,讷亲基本上去做做样子就可以摘桃了。乾隆想得很好,但他没想到大小金川是个巨坑在等着他。

讷亲并不懂军事,但是他代表乾隆。所以看到初期战胜,便轻敌冒进,结果致使清兵损失惨重。战败后,讷亲发现自己打仗完全不是块料,就开始堕落消沉,躲在帐篷了,把指挥权交给了张广泗。


而张广泗本身就对乾隆的安排不满。所以前期一直和讷亲争辩战术,后期又坐等看讷亲笑话。

结果讷亲吃了败仗,不敢向乾隆汇报,就拼命向京城方面索要粮草和兵马。乾隆这就懵了,怎么没等到胜利的消息,反而不断要兵马粮草?

在乾隆得到张广泗的战报后,得知讷亲从未前去战场督战,只是躲在帐篷里面饮酒作乐,还曾抱怨乾隆不应该对金川轻举妄动。


乾隆彻底暴怒了,也对讷亲彻底失望了,于是另外差遣傅恒代替讷亲平叛(还好傅恒没掉链子,因此后来恩宠备至)。乾隆14年(1749年),乾隆让侍卫鄂实带着遏必隆刀押解讷亲回京,走到班拦山的时候,让讷亲自尽谢罪。

讷亲从一个侍卫被捧成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乾隆朝第一权臣。结果却以自杀结束一生,令人唏嘘。依附于权力,可以直上云霄、位极人臣;但也随时可能人头落地、名誉扫地。


炒米视角


钮祜禄·讷亲是保护过雍正的头等侍卫。

一般来说,只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会拼命打击,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但是,讷亲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却同样获得乾隆的器重。

(讷亲剧照)

不过,虽然如此,最终讷亲又还是被乾隆下令让他自裁。这是怎么回事呢?

讷亲的曾祖父额亦都是开国功臣,因功得封一等公。他的祖父遏必隆,则是顺治指派给少年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的父亲尹德,也在朝中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重职。而他的两个姑母也在后宫,一个是孝昭仁皇后,一个是温僖贵妃。所以讷亲的家族不光是官宦世家,还是显赫的皇亲国戚。

雍正五年,讷亲袭承了爵位,并被雍正授予从二员官职散秩大臣,也就是保卫皇帝的侍卫官。

讷亲入职后,兢兢业业,得到了雍正的赏识。又被升为御前大臣,不光统辖内廷事务,还成为皇帝贴身侍卫,就相当于雍正的保镖一样。

一方面是皇亲国戚,另一方面又勤谨廉洁。他的表现,自然深合志在整饬吏治的雍正心思。于是,在雍正晚年,他再次被提升为军机大臣,开始参与军政事务。

雍正十三年,雍正暴毙于畅春园,乾隆遵继位密诏,继承了帝位。

乾隆为了巩固皇权,继位后,起用了不少年轻官员,其中讷亲是最得他看重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雍正去世后,给乾隆留下了两位辅政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

虽然雍正在遗诏中称,这二人绝无二心,还称他们死后可享太庙。但这二人却让乾隆颇为忌惮,因为他们俩都是三朝老臣,位高权重,门生遍地。再加上二人不睦,朝中官员亦多分为两派,有结党营私之嫌。

所以,乾隆决定培养一批年轻的心腹大臣,供自己差遣。而已在军机处行走,又是满洲贵族的年轻人讷亲,就得到了乾隆的重视。

其实,讷亲和乾隆不光是君臣关系,在乾隆小时候,讷亲还作为他的伴读陪伴在他身边,因此他和讷亲那是发小的情谊。

种种原因,让讷亲迎来了他的辉煌时期。

(张廷玉剧照)

乾隆起初先让讷亲以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协助张廷玉和鄂尔泰总理事务,并封他为一等公。

到乾隆二年,讷亲就被升任为兵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到年底时,讷亲已经成为军机处总理事务的六大臣之一了。

讷亲虽然是乾隆身边的红人,但他并不恃宠而骄,反而做事更加勤勉谨慎。比如乾隆九年,讷亲巡视河南驻军的情况,顺便勘察江浙一带的海防工程。他所到之处,官员早就为他备下了奢华的公舍,一些官员更是对他阿谀奉承,敬献重礼。

不过,讷亲却对官员为他准备好的公舍和宴请等一概回避。除了查勘工程事务,并不在地方上久做逗留。不光如此,他还主动将地方官员巴结他的种种行径上报给乾隆,乾隆因此对他愈发信任。

乾隆十年,鄂尔泰病故后,已经升任保和殿大学士的讷亲顶替鄂尔泰,成为军机处领班大臣。乾隆为了打压张廷玉,特命上朝奏事时,讷亲走在张廷玉之前。

讷亲认为,自己无功可谈,于是百般推辞,乾隆这才让讷亲和张廷玉一起走在最前面。虽然这样说,但由于讷亲深得乾隆宠爱和器重,他的权势已经超过了张廷玉。

然而,花无百日红,讷亲通过后来发生的事情,算是明白这个道理了。

乾隆十二年,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四川巡抚纪山率兵围剿,结果被莎罗奔打得大败而归。

事情发生后,乾隆急命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前往平定叛乱。

然而金川地形险峻,再加上莎罗奔又广蓄碉堡。张广泗屡次出兵,败多胜少,如此作战两年,却毫无进展。

(乾隆剧照)

由于长久不能取胜,乾隆对张广泗非常失望,他决定起用一个能统率全军,又能贯彻他的旨意的人去指挥作战。思来想去,他认为讷亲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时,讷亲正在山东治赈。乾隆召他回来后,便任命他为经略,让率领一队精兵前往金川督战。

在讷亲临走时,乾隆还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早日传回捷报。

结果,讷亲这一去,却走上了绝路。

原来,讷亲自幼熟读经史,却在军事上是个门外汉。

讷亲到了金川后,先是轻敌,带领清军盲目与莎罗奔交战。结果由于指挥失当,清军损失惨重。

本来,张广泗还有心巴结讷亲,可是讷亲认为张广泗两年未平定叛乱,根本瞧不起他。在他面前骄横跋扈,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

张广泗热脸贴了冷屁股,心里对讷亲怨恨不已。在后来与莎罗奔交战时,他便故意制造障碍。结果吃亏的,当然是他们手下的将士。一时因二人不和,军心也随之涣散。

讷亲在尝到落罗奔的厉害后,便坐镇军营,不肯再战,数次向乾隆请求增加援军,同时要建造碉堡,“以碉制碉”。

乾隆这才发现,讷亲根本就没有平定金川叛乱的能力,反而在前线瞎指挥。再加上张广泗狠狠地弹劾了讷亲一本,将他在金川之战中的所作所为一一呈报给了乾隆。乾隆看后,对讷亲的不作为更是大为恼怒。再加上乾隆又是极好面子的人,而讷亲前往是代表他而去。如此怂包,实在是让他颜面无存。所以一怒之下,就把讷亲革职发往北路军营效命。

还不等讷亲上路,乾隆因为气愤难平,又改将他就地拘禁。

墙倒众人推,讷亲由于在四川督战时,刚愎自用。对四川巡抚纪山等人的建议根本不予采纳,因此纪山等人也趁机在乾隆面前弹劾他,称他曾说过:“西南蛮夷之事,非常的难办,对于他们一定不可轻举妄动。但是这些话,我怎么敢上书皇上呢。”意有指责乾隆有用兵之误的意思。

这话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乾隆一向自信过人,听说讷亲竟说过这样的话,干脆将讷亲押解回京,并将遏必隆当年过用的一把宝刀,让人送给被囚禁的讷亲,命他以此刀自尽。

乾隆身边的红人讷亲,就这样丢了性命。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人叫做钮钴禄·讷亲。说是头等侍卫其实是有些夸大其词了。而作为保护过雍正的侍卫,为什么让乾隆下令自裁呢?主要是因为他辜负了乾隆的信任,并且欺骗乾隆犯了欺君之罪,具体情况如何,我们下面就用讷亲的一生事迹做个解答。

钮钴禄·讷亲,看他的名字就知道出身贵族,他的爷爷是给康熙辅政的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父亲钮钴禄·尹德,是侍卫内大臣,姑姑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孝昭仁皇后,所以说讷亲属于刚生下来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

有着父辈们的贡献,讷亲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继承父亲的爵位,授为散佚大臣(散佚大臣是从二品,属于皇宫的警卫部队,顺治出年,制定侍卫处,其中领侍卫大臣6人,散佚大臣没有具体数量要求)。因此题目中才说他是贴身保护过雍正,并且头等确实是有些够不上。

仰仗先辈,官场得意

书归正传,虽然他没什么功绩,但是因为自己的爷爷、父亲乃至姑姑都是地位十分高的,所以他的官场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雍正末期,进入了军机处,成为了一名军机处大臣。

乾隆二年,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利,军机处只剩下六名大臣,而讷亲荣列其中。之后的四年,讷亲的地位上涨的很快,因为乾隆需要打压当时父亲给他留下的老臣子们,其中就医满族老大鄂尔泰(满族大臣都挺鄂尔泰)和汉族老大张廷玉(汉臣则以张廷玉为主要话事人)为首。

虽然讷亲也是在雍正朝当官的,但是他是这些臣子中最年轻的,也是最老实的,从不起什么幺蛾子,因此乾隆觉得他值得造就。但是因为他没什么大的本事,就饱受争议,不过乾隆都以他没犯什么过错给压下来了。

地位越来越高,深受乾隆喜爱

乾隆九年,河南的军队,传言军备废弛。乾隆就让讷亲前去巡视一番,而下面就流传,乾隆让讷亲巡视,是因为之后自己要来,所以河南各地的官员都放下手中的事情,翻修房子,新建宫殿等等,自己的工作几乎停掉。

而讷亲对于地方官员的谄媚现象,都避而不见,在名声的地点都不会多留,还将这些真实的状况汇报给了乾隆,这让乾隆对他更加满意了。

第二年,随着鄂尔泰身患重病去世,讷亲接任鄂尔泰的军机处领班大臣的职位,从此开始和张廷玉并列,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三年后,也就是乾隆十三年,金川战事失利,当时乾隆的老婆富察氏去世,乾隆正处在悲伤期间,就连后调过去,让乾隆很是信任的川陕总督张广泗都败下阵来,这个时候,乾隆觉得自己需要一个能够统筹全局,并且能够完全的执行自己能力的人前去力挽狂澜,于是乾隆就想到了他现在主力扶持,也是最听话,办事没出过错的讷亲了。

受命奔赴战场,无能应战

当时正在山东赈灾的讷亲,接到命令后,就赶往金川,但是谁都没想到的是,讷亲虽然办事让乾隆满意,却从没有接触过军事,这么多年以来,因为升官极快,在乾隆面前的第一红人非他莫属,于是就养成了十分骄傲的习惯。

抵达战场之后,也不问问情况,直接就率领大军出击,大败而归,张广泗看不惯,进行劝解,讷亲也不听,二人关系就十分僵硬,全军的军心都散掉了。

收到前线消息的乾隆,了解经过之后,已经知道讷亲并无带兵打仗的能力,就下令让他和张广泗回京述职,但是讷亲还没等到乾隆的命令过去,自己就上书请求回朝撤军,这让乾隆很生气,觉得自己瞎了眼,就让人将讷亲就地关押。

祸不单行,自尽身亡

就在讷亲被关押期间,他之前的随从,把他失败一次之后,就龟缩在大营里面不出来,还说本来对于金川不应该这么急着对付之类的话一并说给乾隆。

乾隆听后,对讷亲失望透顶,让傅恒前去率领大军,然后将讷亲召回,让他用他爷爷留下的宝刀自尽了。

结语

讷亲一生本无其他过错,但是错就错在,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却还不知询问他人,擅自做主,又欺君罔上,辜负乾隆信任,才让他得到了一个自尽的下场。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钮钴禄讷没听说过,钮钴禄在满语中是狼的意思,而且这个姓氏在有清一代是非常牛的存在,比如说和珅就是这个姓氏的有名代表,但是这个姓氏的显赫是一个叫额亦都的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明朝末年著名的萨尔浒之战,这个猛人就是先锋,据传,他一生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从未败北,努尔哈赤也把自己的族妹和女儿和硕公主嫁给了他。皇太极即位后,追封他为弘毅公,并配享太庙。他有个小儿子叫遏必隆,是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则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额亦都有个曾孙女是雍正的熹贵妃,生了个儿子叫弘历,也就是乾隆了。

说回正题,为什么钮钴禄讷守卫过紫禁城,且护卫过雍正帝,乾隆还要杀他。史书上没看到过,不过在封建社会帝王之家每多龌龊事,而这些事当然是皇帝的亲卫最清楚,甚至是皇帝安排他们去办的。为了保密继任者当然要杀掉他。同时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好比明朝的锦衣卫,往往换新皇后也不得善终是一个道理。

个人见解,不喜勿喷。纯手打,谢谢支持!


viyocoo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驾崩。讷亲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土鄂尔泰、张廷玉等受命担任乾隆的辅政大臣。讷亲在雍正年间曾任散秩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也就是皇帝侍卫处的官员。在乾隆继位后,讷亲一度被作为皇帝的心腹培植,扶摇直上,任首席军机大臣。在金川战事中,身为文官的讷亲被乾隆寄予厚望,授其为经略,前住前线视师。讷亲在战事中指挥无方,因战事失利,被乾隆赐死。曾经红极一时的新贵讷亲以祖父遏必隆遗留的战刀自尽。


讷亲出身于钮祜禄氏,镶黄旗人,钮祜禄氏是满洲的豪门贵族。讷亲的曾祖额亦都为后金五大臣之一,封赐巴图鲁、弘毅公,死后配享太庙。讷亲的祖父就是康熙的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在康熙初年被加封一等公,晋太师。遏必隆是清初的名将,在顺治二年的时候,在武昌战役中斩杀了李自成侄子李锦。遏必隆死后,他的战刀被皇宫收藏,也就是后来赐死他的孙子讷亲的那把战刀。

讷亲的父亲尹德也是康熙朝的名将,随康熙征战噶尔丹,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死后入贤良祠。而讷亲还有一位贵不可言的姑母,她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

显赫的家世,使讷亲很快出人头地。雍正五年(1727年),尹德死后,讷亲承袭爵位从而步入仕途。他最初被任命为雍正的侍卫官,因精明强干,被雍正赏识,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提拔为军机大臣,入值军机处。当时讷亲只有三十余岁,可谓年轻有为。


乾隆继位后,身边的重臣大都是为父亲雍正朝的鄂尔泰、张廷玉等一班老臣。鄂张两臣在朝内朋党众多,党争激烈。为了与老臣相抗衡,乾隆加紧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年富力强、清明廉洁的讷亲被乾隆当作重点培养对象。

在雍正大丧期间,讷亲就被乾隆委以重任,以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身份处理总理事务,并晋封为一等公。在乾隆继位的次年,讷亲又升为兵部尚书兼议政大臣,一路青云直上。

乾隆继位后,曾撤销军机处,改立“总理事务处”。乾隆二年时,乾隆帝打击宗亲势力,加强集权,又裁撤了总理事务处,恢复了军机处的设置。总理事务王大臣庄亲王允禄和果亲王允礼被排除出军机处,而年轻的讷亲与鄂尔泰、张廷玉、海望、纳延泰、班第等五人成为军机大臣。

此后,乾隆大力培植讷亲以打压鄂尔泰、张廷玉。乾隆三年,讷亲升吏部尚书;乾隆四年,加封太子太保;乾隆九年,讷亲又加授保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居清朝诸殿阁大学士之首,在讷亲之后,只有傅恒获此殊荣。可见,乾隆对讷亲是何等地厚爱。



首先遭到打压的是鄂尔泰。讷亲走向显贵之时,也是鄂尔泰步向黯淡之机。鄂尔泰长子鄂容安密谋对付张廷玉,因事情败露,被乾隆帝抓住把柄,给鄂尔泰严厉警告。鄂尔泰仕途失意,一病不起,于乾隆十年病逝。

鄂尔泰死后,讷亲成为首席军机大臣,排名在张廷玉之前。连讷亲自己对乾隆的擢升都诚惶诚恐,自感能力和资历都比不了张廷玉。但此时,圣眷正隆的讷亲是乾隆打压张廷玉的一个重要棋子,讷亲作为乾隆的宠臣,权势鼎盛,全面压制了张廷玉。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乾隆一手把讷亲提拔到如日中天的地位,又因为钦点讷亲出征金川,一手把讷亲推向死亡的深渊。

乾隆十三年对乾隆帝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流年不吉。这年三月,乾隆帝深爱的孝贤皇后富察氏在东巡途中,病逝于德州,年仅三十七岁,乾隆帝深陷悲痛。而更令乾隆烦恼的是,自乾隆十二年,朝廷任命张广泗为川陕总督征战金川,平定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之乱,可战事屡屡受挫,清军损兵折将。

在兵部尚书班第的建议下,乾隆帝起用了六十二岁的老将岳钟琪。但由于张广泗与岳钟琪素有旧怨,张广泗不肯重用岳钟琪。在他的建议下,岳钟琪以提督的身份前往金川效力。

由于金川战事在短时间内未能扭转局势,乾隆帝任命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为经略,前往金川督师。

讷亲为一介文官,对军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乾隆将讷亲派往战场,是其在用人上的重大失误。 讷亲出身显贵,性情自负武断。他初上战场,令将士盲目出击,命令将士在三天之内攻下噶喇依碉楼。军中有不同意见者,被讷亲强硬地依军法处置。结果,由于碉楼防守严密,清军数次强攻,也未能攻破,而清军有两名总兵在血战中阵亡,官兵惨失损重。


兵败之后的讷亲也筑起了碉楼,清兵躲在碉楼里潜伏不出。讷亲不懂军事,吃了败仗都算在张广泗的头上。张广泗与他心生隔隙,两人互相拆台,张广泗也处处为讷亲设置难关。主帅不和,军心的涣散可想而知,清军败绩连连。

由于金川战事毫无起色,乾隆命令讷亲、张广泗回京述职。讷亲巴不得立马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这个经略之职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可是讷亲归心似箭,归京心切表现得太心急了点,他立马上奏朝廷要求回京。这下可把乾隆惹火了,马上下旨将讷亲拘禁于军中,令张广泗一人回京。

乾隆原本想将讷亲充军,但讷亲说过的一句牢骚招致了杀身之祸。讷亲曾发牢骚说,金川之战,非常难打,不能轻举妄动,但我又不敢跟皇帝说。 讷亲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皇帝执意出兵金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造成了今天的惨败。乾隆是多么要面子的一个人,听了讷亲将战败的责任推到自己身上,他恼羞成怨。


乾隆十三年底,张广泗被乾隆斩杀。次年正月,乾隆帝命兵部尚书舒赫德携带讷亲祖父遏必隆遗留的战刀,在押解讷亲回京的途中赐死讷亲,讷亲被逼自尽。

讷亲的荣辱都是拜乾隆帝之赐。诚然,金川战败,清军巨损,讷亲之责不可推卸。但讷亲身为文官,毫无征战沙场的经验,却被乾隆作为主帅派往一线作战,自诩为英明天纵的乾隆明显地犯了用人不察的严重失误。而好大喜功的乾隆最终也把金川之役的失利责任全部甩锅给讷亲。曾经的宠臣讷亲也被乾隆羞辱,惨死于祖父遏必隆战刀之下。所以说,讷亲之死有其自身原因,也有替乾隆背锅成分。


岁月是一条河流


钮祜禄•讷亲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权贵之家,其先祖额亦都是努尔哈赤开国元勋,祖父遏必隆是康熙帝幼年四辅臣之一。雍正五年,讷亲就承袭弘毅公的爵位,进入军机处办差。之后便平步青云,先后被雍正帝、乾隆帝父子提拔为镶黄旗都统、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等显赫之位,因此,乾隆帝是很器重讷亲、并引为心腹的。

讷亲为官声名不错,但为人傲慢,缺乏与同僚、下属的沟通能力,这一点直接导致了他的悲剧。大小金川之役爆发后,乾隆帝出于愤怒、且对原统帅张广泗的不满,因此特意委任首席军机大臣讷亲为经略,统帅大军以期克日剿平。

六月间讷亲率军抵达金川,但刚愎自用的他,完全不理会原将帅张广泗、岳钟琪等的意见,以总兵任举、副将唐开中、参将买国良分兵三路攻打金川要隘腊岭,结果在占有地利的金川土司军的数处伏击面前伤亡惨重,从十四日到十六日,清军连连失利,买国良、任举先后中伏阵亡,唐开中深受重伤,讷亲不得不停止进攻,预备构筑碉堡长期围困,但在张广泗、岳钟琪禀告朝廷后,由乾隆帝亲自下旨,对讷亲这种重兵自卫、不思进击、劳师糜饷的计划,进行了猛烈的训斥。

讷亲见责后,更是慌了手脚,加之张广泗等对其倨傲的态度不满,只是看笑话,没有任何建议提出。继续进攻依然一筹莫展后,讷亲的表现可以说是思绪混乱了,他一方面要求朝廷增援,一方面又自相矛盾的提出撤走主力、以偏师围困。弄得乾隆帝见其逻辑混乱的一系列奏章后,大为恼火。七月后,讷亲竟然听信一位已经退休的官员王柔的“破敌之策”,请终南山的道士欲以五雷之法,轰塌金川土司军队层层叠叠的碉楼阵。。。。

到了八月十七日,当清军又一次在康巴达被金川军击溃、伤亡数千人的消息传到北京城后,乾隆帝终于忍无可忍,传旨将讷亲和张广泗逮捕进京,并亲自于瀛台审讯二人。十二月十二日,以“玩兵养寇、贻误军机”之罪,将张广泗斩立决;为杀一儆百、重振军心,于第二年正月,以“退缩偷安、劳师糜饷”的罪名,将讷亲绑缚军前,用其祖父遏必隆生前使用的宝刀,将讷亲斩首于军前。


史海悠游闾春晖


这个人是钮钴禄·讷亲,标准的官四代,曾祖父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祖父是康熙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父亲是领侍卫内大臣尹德。而且,他的姑母还是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



很多人看到题目后,可能认为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因,是乾隆有意处决雍正时期的大臣,从而为掌权立威。实际上一朝天子一朝臣确实没错,但讷亲却被排斥于这个定律之外。讷亲的死,一方面是自己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伴君如伴虎,帝王的态度犹如猫脸狗屁股,说变就变。

讷亲最初得益于显赫的家世,在雍正五年的时候便承袭了二等公的爵位,被授予散秩大臣,后来还被任命了御前大臣。


雍正晚期,讷亲进入军机处,开始参与清朝的重要机务。雍正死后,讷亲并没有被贬斥,反而官职一路飙升。



乾隆继位的第一年,讷亲的爵位便由二等公提升为了一等公。第二年,讷亲开始担任吏部尚书,后来又监管户部。这等于讷亲掌管了大清朝的人事任免权,以及财政大权。

讷亲之所以升迁如此之快,一方面是因为他做事勤勉、工作踏实,而且每次筹划事情时都与乾隆不谋而合,因此乾隆觉得讷亲是个可造之材。另一方面则是乾隆为了掌权立威的需要。

当时朝堂之上分为汉、满两班大臣,汉臣以张廷玉为首,满臣则以鄂尔泰为首。为了打压他们二人,乾隆瞄准了从来没有拉帮结派的讷亲,所以不断给他升职。

讷亲也没有辜负乾隆,在乾隆初期的几年之中颇有作为。乾隆十年,鄂尔泰因病去世,于是乾隆迫不及待的任命了讷亲为军机处领班大臣,而且行走列名于张廷玉之前,至此讷亲达到了人生顶点。然而,不幸的是,讷亲人生的顶点竟然是通向其人生终点的大门。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乾隆最心爱的孝贤纯皇后去世,另一件则是征大小金川的战事失利。

为了挽回败局,乾隆任命讷亲为经略前往平乱。

讷亲到达金川之后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可以迅速平定金川之乱,再加上又有乾隆的信任,他根本不把前线指挥张广泗放在眼里。

不过可惜的是,讷亲根本不懂军事,刚到金川之后,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贸然出击,导致损失惨重。失败之后,讷亲又畏敌如虎,龟缩不出。而张广泗看到后,由于受到了讷亲的轻视和侮辱,所以处处看笑话,根本不帮忙。

将相不和,互相推诿,清廷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结果却换来这种结果,乾隆显得非常失望。



当乾隆收到奏报后,虽然知道了讷亲的能力不足以平定大小金川。但基于曾经的惯性思维,还是给了讷亲一次机会,希望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听到捷报,之后再把讷亲从前线调回来,以此保全自己的脸面,不至于让自己登基以来第一次提拔人就以失败告终。

但事与愿违,讷亲在前线毫无进展,反而多次要兵要钱。乾隆此时才知道自己第一次提拔的人竟然如此无用,在百官面前丢进了脸面。于是乾隆愤怒的责斥讷亲的无能和遇事推诿。

面对乾隆的性情大变,讷亲选择了隐瞒战报,而且消极怠战。最终事发之后,乾隆下旨革去了讷亲的所有职务。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的是,此时有人爆出讷亲曾经的一句话;

金川事大难,不可轻举,此言不敢入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小金川的战事非常困难,朝廷根本就不应该轻易发动。这句话明显是将责任推给了乾隆,结果可想而知,跟乾隆推皮球玩,没有任何人可以赢得了。于是乾隆将大小金川战事失利的责任一股脑的都推给了讷亲,讷亲就这样因为自己的无能,以及乾隆的用人失误而被迫自杀了。


我是越关


讷亲 钮祜禄·讷亲出身满洲镶黄旗,是清朝时期名将,他的曾祖父额亦都、祖父遏必隆都是大清重臣,孝昭仁皇后则是他的姑母,出身可以说非常高贵了。

祜禄·讷亲曾经得到雍正帝器重,后又有乾隆帝赏识替了那苏图成为兵部尚书,后来又坐上首席军机大臣。

金川战事的失利,讷亲确有无可推卸之责,乾隆十分失望,但是乾隆也是看到讷亲,目无主上,较重跋扈,不懂军事,耽误军情,就已此次战事实力为借口,就命令其自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