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戰國名將李牧番外篇:悲哀的家族傳承,韓信與李牧子孫的對決

前兩天寫了李牧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請點擊鏈接 ,不過在查資料時,覺得還有一些番外故事可作為補充,今天就來講一下發生在李牧家族的故事。

戰國名將李牧番外篇:悲哀的家族傳承,韓信與李牧子孫的對決

前兩天的文章說過,李牧作為趙國最後的棟樑,曾北破匈奴、兩敗秦國,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他卻屢次不受到上級的信任。管理邊防軍期間,他曾因拒絕輕率出戰而被趙王免職;當他試圖抵禦秦國的總進攻時,趙王卻聽信反間計而下令賜死李牧。這樣不得其主的悲哀,卻沒想到同樣在他子孫上重現。

戰國名將李牧番外篇:悲哀的家族傳承,韓信與李牧子孫的對決

那是楚漢相爭的時代,當時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正領軍攻打趙國,而趙國的主帥是陳餘,他底下有一名將軍叫李左車,這位李左車正是李牧的子孫。這裡要稍微解釋一下,秦國後來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但沒多久就被反秦勢力滅亡。秦朝滅亡後,原有的六國貴族或相關人物紛紛重建了六國勢力,所以趙國也跟著復活。在眾多軍事勢力中,楚國項羽跟漢國劉邦的實力最為強大,因此才出現所謂的楚漢相爭,而楚漢兩國不只是正面互懟,另一方面也在拉攏或消滅其他諸侯國試圖擴大實力,所以才有漢趙兩國間的對戰。

戰國名將李牧番外篇:悲哀的家族傳承,韓信與李牧子孫的對決

要說當時韓信部隊處境可以說是兇險到了極點,首先人數大約只有3萬(甚至可能更少),大多數還沒受過完整訓練,而且還被迫迎戰擁有高處優勢的敵軍。陳餘的趙軍可不一樣,當時人數可能有20萬出頭,而且由於是在主場抵禦進攻,不但佔盡地利,糧食補給也不成問題。

此時李左車對陳餘說:"韓信此番前來,已經先擊敗魏國,現在他的軍隊士氣正旺,我們不要輕易迎戰。不如主帥讓我率領3萬兵馬,繞到韓信後方斷他糧草,主帥則率大軍堅守,這樣韓信就會進退不得並且在喪失補給的狀況下崩潰,我們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了。"但陳餘一聽這建議,立刻嗤之以鼻地說:"兵法有言,十則圍之,倍則戰之;我們的兵力是對方20倍以上,幹嘛不堂堂正正出擊擊潰對方,而要搞些陰謀詭計呀。"

戰國名將李牧番外篇:悲哀的家族傳承,韓信與李牧子孫的對決

陳餘沒有聽李左車建議,之後命大軍猛攻漢軍,沒想到韓信使出"背水一戰"的奇謀,最終本為劣勢的漢軍卻大敗趙軍,陳餘以及趙王被殺,李左車戰敗被俘,趙國再一次被滅亡。寫到這,在下真的為李牧家族感到悲哀,因為這個家族竟要兩次見證祖國的滅亡,而且其實如果聽從李牧以及李左車的建議,趙國仍有獲勝的可能,但最後......這兩位智者只能因上司的無能而飲恨。

戰國名將李牧番外篇:悲哀的家族傳承,韓信與李牧子孫的對決

李左車後來被韓信奉為上賓,在他與韓信的對話中,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或許在他說出那句話時,心中會不無感慨:"就算我是能看透世事的智者,但那有何用?到最後我仍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