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1897-1971),浙江寧海縣人,現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1897年3月14日(農曆二月十二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海縣冠莊村,原名天謹,學名天授。 民國4年秋(公元1915年),潘天壽19歲,剛畢業的他說服父親,隨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浙江省當時最高學府--浙江第一師範學校,趕赴離家四百里地的杭州就讀。在學校期間,他以溫厚篤實、勤奮刻苦的學風,深得李叔同(1880-1942)、經享頤諸位老師的教誨。同時因為擅長書法、繪畫、篆刻被學校很看重。在學校期間他還為同學創作了《枇杷圖》,《紫藤白頭翁》等等畫作,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民國8年(公元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了,潘天壽23歲。同年12月,在杭州爆發了“浙一師學潮”,那天,學生沿著西湖運動集會,支持福建學生“閩案”鬥爭,卻遭到當局的鎮壓,衝突中,他的胸膛被軍警刺刀劃破了,鮮血染紅了衣衫,但仍然毫不畏懼的,衝破阻擋,毅然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當時他認為:自己應該要為國家和民族做點有益的事,想通過一心一意的振興民族藝術來達到振興民族精神的目的。當時的這種精神,變成了他一生都為中國藝術奮鬥的動力。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民國9年到11年(公元1920到1922年),潘天壽畢業以後,回到了家鄉寧海及孝豐(安吉縣)任教。就這樣他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自習繪畫、書法、詩詞、篆刻。當時,他還為同鄉的柔石(1902-1931)繪製了《疏林寒鴉》、《晚山疏鍾》畫作,送給他紀念。潘天壽還在繪畫的技法上大膽地嘗試,用手指作畫,並創作出《古木寒鴉》、《長風白水》、《濟公與象》、《禿頭僧》等一批優秀作品。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1949年後,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副主席、美協浙江分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8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1963年作為中國書法家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擅畫寓意花鳥及山水,遠師徐渭、朱耷、石濤等人,近受吳昌碩影響;亦畫人物,並長於指畫。書法從鍾繇、顏真卿、史孝山入手,後學秦漢、魏晉碑文,參以卜文獵碣。傳世作品《露氣》、《雨後千山鐵鑄成》、《記寫雁蕩山花》等均藏於中國美術館;收編成輯有《潘天壽畫集》、《潘天壽畫選》、《潘天壽畫輯》、《潘天壽書畫集》等。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書法史》、《聽天閣畫談隨筆》、《顧愷之》、《治印叢談》、《聽天閣詩存》、《中國畫院考》、《中國書款之研究》等;1962年在杭州、北京等地舉辦潘天壽畫展,1964年在香港舉辦潘天壽書畫展,1977年在杭州舉辦潘天壽繪畫展覽,1980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潘天壽書畫展。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藝術繪畫

潘天壽繪畫題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勾石方長起菱角;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鍊和沉健。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引人入勝。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氣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潘天壽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苟。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如他的《小龍湫一角》特別是把畫面主體小龍湫壓到邊角的構圖,含蓄地讓觀者先看靈巖的磅礴山勢,爛漫的山花然後再去欣賞那支龍湫水,這種方法,正與那些使畫面“一覽無餘”形成對照,不僅顯示了畫家出奇制勝的構圖才能,也表述了畫家對平凡事物的內在感情。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藝術的可貴之處,主要在於他具有大膽的創造精神,他常說,“荒山亂石,幽草閒花,雖無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他的書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學鍾、顏,後又擷取魏、晉碑中精華以及古篆漢隸,還能詩、善治印。平時作畫,對詩文、題跋、用印方面,非常認真、講究,絕不馬虎。他對畫史、畫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國繪畫史》、《顧愷之》,《聽天閣詩存》、《治印絲談》。並緝有《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一、借古開今

在二十世紀中西繪畫交匯的特定時刻,潘天壽先生矢志站在民族繪畫的基點上加以開拓、奮進,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與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並稱四大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二、畫筆能從書筆來

潘天壽認為東西方繪畫的開始階段,都採用以線條為作畫的形式,而後西文轉向以色彩、塊面的表現形式;而中國繪畫,則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一直沿用線條並得到發展,不斷對線條的概括與提煉上融入作者的個性,展現時代的特徵。潘天壽的繪畫幾乎全部用筆線的方式來表達,而且深信“畫筆能從書筆來”。因為用線條來表達物象,比較明豁,用中國毛筆所畫的線條,能較好地展示潘天壽先生的個性。潘先生胸懷博大,氣質剛直,他的筆線也剛強、雄健。即使畫荷葉一類的闊筆,他也以闊筆線的觀念落筆,但潘先生所顯示的氣質與骨力,絕不是概念化的點與線,而是帶有作者個人意志與感情的動人形象,因而臨摹潘先生的畫,要認識線條在傳統繪畫中的發展與變化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三、我之謂我 自有我在

這是石濤上人在發展、開拓中國文人畫方面的一句劃時代名言。文人畫,既是民族繪畫的一個發展階段,又是標誌著中國繪畫的一個高水準。文人們的文化素養與個性特徵,使中國優秀的文人畫,總是走在時代文化的前沿,不斷求索、不斷前進。尊重民族傳統繪畫又自我意識極強的潘天壽,繼續發展中國繪畫作為自己的使命,又將民族精神和對生活的感受融入他的畫面構成,而表達形式卻展示出他獨特的個性。先生不以形似為準則,總以氣質與格調為先導,塑造著理想中的物象來構成他完美的畫面。例如黃山松,大多以盤崛、雄強、險扼的姿態屹立於紙上,寄託著畫家一種頑強搏鬥、自強不息的信念。潘天壽在自己的畫面上,找到了自己的構成形式,證明著自身存在的價值,它既是自我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值得我們後人深思。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四、不必“三絕”,但要“四全”

這是潘天壽在制訂教學大綱時所講的名言。“三絕”者,指詩、書、畫三者,對“三絕”的要求難度太大,對在校學生如此要求是不現實的。但要“四全”,“四全”者指對詩、書、畫、印有全面的知識修養。研習中國繪畫,將“四全”作為一種基礎提出,無疑是具有中國民族繪畫所要求的特色,並且是恰當的。繪畫工作者需要有深厚的學養,日後才能更好地攀登民族繪畫的新高峰。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按自身的經驗,認為打基礎很重要,臨摹中國畫就是打基礎的一個重要方面,他主張以臨摹入手,以便理解基本規律、早日掌握要領。對於一箇中國畫家來說有沒有基礎工夫,在很大程度上關係到他今後的造就。當然臨摹是借鑑、是一種手段,絕對不是繪畫的目的,所以潘天壽又不希望因為臨摹而束縛一個人的藝術天性。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藝術主張

筆墨技巧

西歐與東方的地域不同,人種膚色不同,生活方式、性情脾氣、風俗習慣都不同,西洋人說自然界沒有墨色,但中國畫卻利用墨色來表現對象,中國古代的彩陶就是用墨色來表現的;吳昌碩常常用墨色和紅色畫牡丹,充分發揮墨色的效能,使其色彩的變化非常複雜,對比強烈,達到淋漓盡致的程度。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齊白石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追求神似,不求表面的形似,這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墨為五色之主,然須以白配之,則明。老子曰:"知白守黑。"畫事以筆取氣,以墨取韻,以焦、積、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陽已知之矣。用墨難於枯、焦、潤、溼之變,須枯焦而能華滋,潤溼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訣。墨非水不醒,筆非運不透,醒則清而有神,運則化而無滯,二者不能偏廢。色易豔麗,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濟用色之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而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國畫教學

中國的繪畫有它獨特的傳統和風格。學習中國的藝術,應以中國的方法為基礎。中國畫的基礎訓練,對入學新生,首先要講的兩點是:

一、 要集中精力,埋頭學畫。要決心一輩子獻身藝術。

二、 要不存偏見,博採眾長。

三、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學習方法大體是:(一)從事中畫技術基礎的鍛鍊;(二)注意詩文書法金石之輔助;(三)駢考畫史、畫理,及古書畫之鑑賞;最後的重點,在品德與胸襟的修養。持之有恆,不求速成,自然能得水到渠成之妙。

基礎是現實生活,一方面向古人吸收技法,另一方面從自然界的生活中提煉精華。寫生要活寫,不能死寫,好的作品應比生活更美好。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指畫藝術

指頭畫之運紙運墨,與筆畫大不相同,此點即指頭畫意趣所在,亦即其評價所在。倘以指頭為炫奇誇異之工具,而所作之畫,每求與筆畫相似,何貴有指頭畫哉?

指頭畫,宜於大寫,宜於畫簡古之題材。然須注意於簡而不簡,寫而不寫,才能得指頭畫之長。不然,每易落於單調草率而無蘊蓄矣。

指畫是偏側小徑,第於運指運墨間別有特致,故自高且園後至今未廢也。

指墨以凝重生辣見長,為筆墨所難到。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繪畫風格

用墨

墨為五色之主,然須以白配之,則明。老子曰:"知白守黑。"畫事以筆取氣,以墨取韻,以焦、積、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陽已知之矣。用墨難於枯、焦、潤、溼之變,須枯焦而能華滋,潤溼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訣。墨非水不醒,筆非運不透,醒則清而有神,運則化而無滯,二者不能偏廢。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用色

色易豔麗,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以墨配色,足以濟用色之難。水墨畫,能濃淡得體,黑白相用,乾溼相成,而百彩駢臻,雖無色,勝於有色也,五色自在其中,勝於青黃朱紫矣。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知此,即得用色之極境。中國畫之用色,雖只有花青、赭石、硃砂、石青、石綠等等,種類不多,而且大多用原色,很少調合,但顏色質量卻很講究。與水彩相類色一比,就顯得古雅沉著,沒有飄浮俗豔之感。當然,使用技巧是主要的,但顏色本身的色澤也很有差別。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疏密虛實

畫事之佈置,極重疏、密、虛、實四字,能疏密,能虛實,即能得空靈變化於景外矣。畫事,無虛不能顯實,無實不能存虛,無疏不能成密,無密不能見疏。是以虛實相生,疏密相用,繪事乃成。實,有畫處也,須實而不悶,乃見空靈。虛,空白也,須虛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虛者實之之謂也"。畫事能知以實求虛,以虛求實,即得虛實變化之道矣。花卉中的疏密主要是線的組織,成塊的東西較少。當然,有的畫也能講虛實。如一幅蘭竹圖,從整體上看,幾塊大空白叫虛,蘭花和竹子為實,從局部來講,竹子的運筆用線,有疏有密,線條交叉的處理就是疏密問題。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與吳昌碩的“忘年交”

1923年春,潘天壽在上海幾所學校教繪畫課,一年後被上海美專聘為教授。時年27歲。

上海是東方大都市,人文薈萃,名家眾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當時住在北山西路吉慶裡一幢石庫們樓房裡。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對吳昌碩仰慕已久,一天,由友人陪同,登門拜訪。見吳翁一點沒有大畫家的架子,潘天壽打消顧慮,從包袱裡取出自己的畫作,畢恭畢敬地說:“學生自學繪畫,水平不高,請先生指點。”吳昌碩時年八十,畫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他默默看著潘的每一幅花鳥畫,一旁的潘天壽緊張得額頭冒汗。吳翁看畢,雙目一亮,以少有的讚揚語氣說:“你畫得好,落筆不凡,格調不低,有自己的面目。阿壽,你要好好努力。”吳昌碩親熱地稱他“阿壽”,從此潘天謹改名“潘天壽”,畫畫也多用“阿壽”、“壽者”題簽。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與吳昌碩從此結下了“忘年交”,情誼甚篤,常去拜望。每讀佳作,吳翁必品評指導。一天下午,吳翁翻看潘天壽的畫,不禁神似飛動,伏案揮毫,寫就一幅篆書對聯,聯曰:“天驚地怪見落筆,巷語街談總入詩。”潘天壽一直把這幅對聯懸於書齋,可惜在抗戰之初它連同家產遭毀,使他痛惜萬分。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吳昌碩對潘天壽格外關照,有一次特地畫了一幅五尺大中堂,讓兒媳贈潘天壽。媳婦對此畫愛不釋手,悄悄給扣下了。後來吳翁知道後,當面向潘天壽道歉,又重畫了一幅相贈。潘天壽因常有機會觀賞吳氏畫作,耳濡目染,畫藝大進,但他學吳不泥吳,吳昌碩感嘆地說:“阿壽學我最像,跳開去又離開我最遠,大器也。”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人物評價

人民網評:"潘天壽的畫讓人感到震動,一個洋溢著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個勃發著精神的張力和豪氣。前者以自然流露為上,後者以刻意經營為工。他一生的奮鬥,正與西方美術思潮對中國美術的起伏衝擊同時,他認為中外美術的混交,可以促進美術的燦爛發展,但他自己的創作卻畢生堅持從傳統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來因素藉鑑。他在風格上和吳、齊、黃的差異,並無超出傳統材料工具、表現方式和審美趣味這個統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險、強悍的審美性格,依然未出“壯美”這一傳統審美範疇,沒有由借鑑西方文化精神而轉為崇高性。他是傳統繪畫最臨近而終未跨入現代的最後一位大師。"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鳳凰網評:“潘天壽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潘天壽繪畫題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潘天壽(1897—1971),字大頤,自署阿壽、壽者。現代畫家、教育家。浙江寧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教於經亨頤、李叔同等人。其寫意花鳥初學吳昌碩,後取法石濤、八大,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8年被聘為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潘天壽 | 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投稿、合作、建議 請私信!歡迎提供優質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