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警示癌症信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男子胃內長瘤醫生主動穿孔切除

上腹疼痛不適,52歲的劉先生到醫院做了個胃鏡,卻發現了一個藏在胃底的腫物。經超聲內鏡檢查,考慮診斷為胃間質瘤,足有2.5釐米大小。醫生在內鏡下,進行了胃壁全層切除術,完整地切除了腫物,拆除了劉先生胃裡這顆不定時“炸彈”。

52歲的劉先生平時特別愛吃麻辣火鍋,隔三差五就會在家裡涮上一頓。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他卻吃不下去了。原因是上腹疼痛,尤其是吃完麻辣火鍋更是疼得受不了。上週五,家人陪著他來到了遼陽市中心醫院內鏡中心做了一個胃鏡檢查。

劉先生的胃底有一個2.5釐米大小的腫物,醫生進一步做超聲內鏡發現腫物長在胃壁固有肌層,考慮為胃間質瘤。“胃間質瘤是一種多起源於胃壁固有肌層,具有惡性潛能的腫瘤,在臨床上約佔胃腫瘤的2%。”遼陽市中心醫院內鏡中心主任袁勝春建議劉先生做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術。

警示癌症信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我們將內鏡下黏膜剝離的觸角延伸到固有肌層,通過各種內鏡輔助器械切開黏膜,較深的病變為完整切除主動穿孔。”袁勝春主任說,整個手術過程,醫生切除病灶的手法都需要非常精細,逐步剝離病灶,最後將病灶整塊切除。昨天下午,劉先生已經可以吃東西了。“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術,患者用不了三天,就能吃東西,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袁勝春主任說,在臨床上,除了治療像劉先生這樣的消化道間質瘤以外,他們還應用這種手術方法治療各種消化道黏膜下腫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顆粒細胞瘤等,在病灶部位的組織主動穿孔後,完整摘除瘤體,再用金屬夾夾閉創面。

內鏡微創手術大大提高了消化道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了醫療費用。但袁勝春主任表示,內鏡下胃壁全層切除術卻不適合治療直徑超過3釐米的消化道腫物。因此,對於消化道腫物的患者來說,早發現至關重要。對於如何早期發現,袁勝春主任提醒要注意身體的報警,若長期上腹不適,2周以上大便化驗潛血陽性,不明原因消瘦,吃東西有哽咽感,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的,應立即做胃腸鏡檢查,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者。

“息肉、潰瘍是消化道腫瘤發生比較常見的途徑。”袁勝春主任表示,對於普通健康人群,超過45週歲應做一次胃腸鏡,如果第一次正常,可等2年後再做,若檢查出有息肉最好摘除息肉,複查腸鏡。

吃10年外賣39歲女子查出結腸癌

每天工作早出晚歸,39歲的張女士一日三餐全靠外賣。最近,張女士因為小腹不適到醫院做檢查,竟然被診斷患上了結腸癌。醫療專家表示,女子查出結腸癌與常年一日三餐吃外賣不無關係。

張女士家住遼陽農村,在商業部門做售貨工作的她,每天一早乘坐最早的一班車到單位。丈夫每天在單位食堂用餐。“一個人吃飯,吃的少,做一點,都會剩飯剩菜。”張女士乾脆選擇訂外賣解決一日三餐的問題。

工作10多年,張女士的外賣也吃了10多年。每天工作都是早出晚歸,張女士沒請過一天的假。可最近,張女士卻請了長假,原因是小腹疼痛。最近半年,張女士感覺自己排便不太規律,有時候大便不成形。半個月前,她又突然出現了小腹疼痛的不適症狀,沒有拉肚子,月經也正常,雖然年輕,但張女士心裡也有些打鼓,怕不是肚子長了什麼不好的東西吧!她和丈夫說明了自己的情況,趕緊去醫院查一查,丈夫拉著張女士趕緊到了遼陽市中心醫院。

“這回做個全面體檢。”張女士身體各項指標沒有大問題,只是腹腔CT檢查,醫生髮現張女士的結腸有異常增厚的情況,建議其進一步做腸鏡檢查。在醫院的內鏡中心,醫生給張女士做腸鏡發現其結腸內有一個環壁生的腫物,表面出血糜爛。醫生在腸鏡下取活檢,病理診斷為結腸癌。張女士的情況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切除部分結腸,同時配藥物的化療治療。

在醫院的微創外科,醫生利用腹腔鏡成功切除了腫物段的部分結腸。“結腸腫物浸潤了腸壁全層,已經到達漿膜層,但沒有突破到腸道外部。”遼陽市中心醫院腫瘤科主任尚春迎介紹說,張女士的結腸腫物發現比較及時,沒有出現淋巴結的轉移的情況,屬於結腸癌Ⅱ期,經過化療治療基本可以到達臨床治癒的效果。

雖然這一次涉險過關,但張女士卻搞不懂自己這麼年輕為啥患上了腸道惡性腫瘤。對此尚春迎表示,腫瘤的發生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張女士的病情與常年一日三餐吃外賣不無關係。在臨床上,很多年輕的消化道腫物患者都愛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日常喜外賣小吃。

尚春迎提醒市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好生活節奏,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熬夜,以免機體免疫力下降;保持心情舒暢,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避免和減少精神和心理緊張因素,保持心態平和。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注意膳食平衡。尤其是年輕人不要過量攝入肉類、煎蛋、黃油、奶酪、甜食等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少吃煙燻炸烤醃製的食品,增加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胡蘿蔔素、與豆類等製品;注意戒菸限酒,定期做好健康體檢的篩查工作。

警示癌症信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