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警示癌症信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男子胃内长瘤医生主动穿孔切除

上腹疼痛不适,52岁的刘先生到医院做了个胃镜,却发现了一个藏在胃底的肿物。经超声内镜检查,考虑诊断为胃间质瘤,足有2.5厘米大小。医生在内镜下,进行了胃壁全层切除术,完整地切除了肿物,拆除了刘先生胃里这颗不定时“炸弹”。

52岁的刘先生平时特别爱吃麻辣火锅,隔三差五就会在家里涮上一顿。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却吃不下去了。原因是上腹疼痛,尤其是吃完麻辣火锅更是疼得受不了。上周五,家人陪着他来到了辽阳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做了一个胃镜检查。

刘先生的胃底有一个2.5厘米大小的肿物,医生进一步做超声内镜发现肿物长在胃壁固有肌层,考虑为胃间质瘤。“胃间质瘤是一种多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层,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在临床上约占胃肿瘤的2%。”辽阳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主任袁胜春建议刘先生做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

警示癌症信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我们将内镜下黏膜剥离的触角延伸到固有肌层,通过各种内镜辅助器械切开黏膜,较深的病变为完整切除主动穿孔。”袁胜春主任说,整个手术过程,医生切除病灶的手法都需要非常精细,逐步剥离病灶,最后将病灶整块切除。昨天下午,刘先生已经可以吃东西了。“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患者用不了三天,就能吃东西,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袁胜春主任说,在临床上,除了治疗像刘先生这样的消化道间质瘤以外,他们还应用这种手术方法治疗各种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脂肪瘤、颗粒细胞瘤等,在病灶部位的组织主动穿孔后,完整摘除瘤体,再用金属夹夹闭创面。

内镜微创手术大大提高了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但袁胜春主任表示,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却不适合治疗直径超过3厘米的消化道肿物。因此,对于消化道肿物的患者来说,早发现至关重要。对于如何早期发现,袁胜春主任提醒要注意身体的报警,若长期上腹不适,2周以上大便化验潜血阳性,不明原因消瘦,吃东西有哽咽感,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的,应立即做胃肠镜检查,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者。

“息肉、溃疡是消化道肿瘤发生比较常见的途径。”袁胜春主任表示,对于普通健康人群,超过45周岁应做一次胃肠镜,如果第一次正常,可等2年后再做,若检查出有息肉最好摘除息肉,复查肠镜。

吃10年外卖39岁女子查出结肠癌

每天工作早出晚归,39岁的张女士一日三餐全靠外卖。最近,张女士因为小腹不适到医院做检查,竟然被诊断患上了结肠癌。医疗专家表示,女子查出结肠癌与常年一日三餐吃外卖不无关系。

张女士家住辽阳农村,在商业部门做售货工作的她,每天一早乘坐最早的一班车到单位。丈夫每天在单位食堂用餐。“一个人吃饭,吃的少,做一点,都会剩饭剩菜。”张女士干脆选择订外卖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

工作10多年,张女士的外卖也吃了10多年。每天工作都是早出晚归,张女士没请过一天的假。可最近,张女士却请了长假,原因是小腹疼痛。最近半年,张女士感觉自己排便不太规律,有时候大便不成形。半个月前,她又突然出现了小腹疼痛的不适症状,没有拉肚子,月经也正常,虽然年轻,但张女士心里也有些打鼓,怕不是肚子长了什么不好的东西吧!她和丈夫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赶紧去医院查一查,丈夫拉着张女士赶紧到了辽阳市中心医院。

“这回做个全面体检。”张女士身体各项指标没有大问题,只是腹腔CT检查,医生发现张女士的结肠有异常增厚的情况,建议其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在医院的内镜中心,医生给张女士做肠镜发现其结肠内有一个环壁生的肿物,表面出血糜烂。医生在肠镜下取活检,病理诊断为结肠癌。张女士的情况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部分结肠,同时配药物的化疗治疗。

在医院的微创外科,医生利用腹腔镜成功切除了肿物段的部分结肠。“结肠肿物浸润了肠壁全层,已经到达浆膜层,但没有突破到肠道外部。”辽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尚春迎介绍说,张女士的结肠肿物发现比较及时,没有出现淋巴结的转移的情况,属于结肠癌Ⅱ期,经过化疗治疗基本可以到达临床治愈的效果。

虽然这一次涉险过关,但张女士却搞不懂自己这么年轻为啥患上了肠道恶性肿瘤。对此尚春迎表示,肿瘤的发生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张女士的病情与常年一日三餐吃外卖不无关系。在临床上,很多年轻的消化道肿物患者都爱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日常喜外卖小吃。

尚春迎提醒市民,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好生活节奏,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以免机体免疫力下降;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和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膳食平衡。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少吃烟熏炸烤腌制的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胡萝卜素、与豆类等制品;注意戒烟限酒,定期做好健康体检的筛查工作。

警示癌症信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