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文物:原來張獻忠屠蜀並非謠言,都是真金白銀


【數量眾多的五十兩銀錠】長久以來,關於張獻忠屠蜀掠奪財寶一直有爭議,但隨著張獻忠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的結束,這一爭議隨之煙消雲散。考古人員通過“圍堰築堤”的方式對張獻忠沉銀遺址的發掘,先後出水了4.2萬多件文物,包括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金銀錠、金銀幣、金銀首飾等。

【五十兩金錠】關於張獻忠屠蜀掠奪財物,歷史上有很多記載,比如明清之際思想家王夫子在《永曆實錄》中描述,“獻忠之在蜀也,殺掠尤慘,城邑村野,至數百里無人跡。民逃入深山,不得食而死者委填岸谷;或採草木葉食之,得生者久乃化為野人,裸處林棲,體生白毛,遇人則搏殺之而吮其血。”再比如溫睿臨在《南疆逸史》中記載,“賊性喜殺,亂蜀時,立賞格:凡部卒日得男壯手足二百雙者授把總,女倍之;童稚不計。”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這件金印是張獻忠沉銀最重要的發現,它是警察從盜寶者手中追繳回來的。當時盜寶者從水下盜出後,以800萬元轉手賣掉,警察順藤摸瓜追回來的國家一級文物8件(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1枚、皇帝冊封金銀冊4張、搖錢樹1棵、壹佰兩銀錠1枚、長沙府天啟元年伍拾兩金錠1枚),二級文物38件(金西王賞功錢幣4枚、皇帝冊封金銀冊7張、銀錠25枚、花鳥紋金腰牌1個)等。


【五十兩銀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首流傳300多年的歌謠,終於水落石出。這些銀錠上刻有眉州、湘潭、京山、贛州等字樣,專家介紹,這意味著這些銀錠來自不同的區域,北至河南、南到兩廣及雲南、西至四川、東到江西,範圍涵蓋了明朝一半以上的國土。

【“西王賞功”金幣】關於張獻忠沉銀這件事,清初編寫的《明史》中是有記載的。張獻忠沉銀時並不是隨便將財寶隨意丟進江水中,而是“又用法移錦江,涸而闕之,深數丈,埋金寶億萬計,然後決堤放流。”這種方法類似於考古人員發掘時採用“圍堰築堤”,只不過當時“圍堰築堤”的範圍很小罷了。

【金冊以及“西王賞功”銀幣】既然清朝皇帝知道張獻忠沉銀確有其事,那麼有沒有派人來撈銀子呢?有的。比如《彭山縣誌》就記載了,“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漁者於江口河中獲刀鞘一具,轉報總督孫士毅,派員赴江口打撈數日,獲銀萬兩並珠玉器等物。”要知道江水湍急,以當時的打撈水平還能撈到不少財寶,足以說明張獻忠沉銀數量之多。


【數量眾多的金錠】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竟然擁有如此之多的金錠,足以說明張獻忠的殘暴。傳教士利類思和安文思曾親眼見識了張獻忠的殘暴,在兩人的合著《聖教入川記》中就有關於張獻忠殘暴的記載,“獻忠出川,深慮各營中婦女眾多,有礙行進,敕令次日將婦女引至大營外一律殺之。獻忠除有正後四名外尚有嬪妃三百人,除留後妃二十人服役諸事外,餘二百八十盡皆殺絕。至於各營婦女,齊集一處,號令一下,亂砍亂殺。”

【黃金配飾】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了大量金銀配飾,包括帽飾、髮飾、耳飾、項飾、腕飾、指飾、腰飾等。配飾既有製作精美的,也有寒酸的。這是因為張獻忠在屠蜀掠奪財寶時,除了針對宗室、富戶外,連最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放過。

【金板】1646年,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然而,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遇明朝參將楊展的襲擊,結果千船金銀沉入江底,張獻忠只率領少數人成功突圍。關於張獻忠的結局,豪格在給清廷奏摺中寫道,“臣帥師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至南部,偵得逆賊張獻忠,列營西充縣境,隨令護軍統領鰲拜等,分領八旗護軍先發。臣統大軍星夜兼程繼進,於次日黎明抵西充。獻忠盡率馬步賊兵拒師,鰲拜等奮擊大破之,斬獻於陣。”


【“驍右營總兵關防”銅印】這枚銅印是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後,在成都鑄造頒發的軍背銅印。銅印印面篆刻“驍右營總兵關防”,印背右側陰刻楷書印名,左側陰刻楷書“大順二年五月口日禮部造”,左側壁陰刻“大字九百五十三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