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中國蘋果產業面臨轉型之變

在我國眾多的水果產業之中,蘋果產業一直是支柱之一。目前,中國蘋果總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 一半左右。

中國蘋果產業面臨轉型之變

"2019 年產季蘋果基本採收結束,產量預計與 2017 年持平或小幅度增長。"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 會長魯芳校介紹,2018 年受凍害影響,蘋果產量為 3923 萬噸,減產 5.2%,而在新產季當中,蘋果總產量將恢復到正常水平。

根據 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數據,2017 年中國蘋果產 量為 4139 萬噸,佔世界產量的 49.8%,居世界首位。雖然產量很高,但單產卻以 18642 公斤/公頃的產量排在世界第 23。

我國蘋果大規模種植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產業發展一直呈現出發展—過剩—調整—再發展—再過剩—再調整的循環狀態。

從 2005 年我國蘋果栽植小高峰到現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新一輪 轉型升級的拐點開始出現。 老果園更新換代、主栽品種結構單一、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區域性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成為當 前制約蘋果產業持續發展的瓶頸,如何在新一輪調整期做好轉型升級是蘋果生產經營者必須面對 的現實。

栽培模式之變 從"喬化稀植"到"矮化密植"

中國蘋果產業面臨轉型之變

我國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大量種植蘋果,這些傳統優勢栽培地區的蘋果園現在大部分進入衰老 期,目前正處在一個老果園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

"隨著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需要優質、安全的蘋果,優質安全的標準化生產是永遠的主旋律。在中國蘋果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必須瞄準優質、安全這一發展目標,推進蘋果產業上一 個新臺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鋒旺教授說。

中國蘋果產業面臨轉型之變

在美國、歐洲等世界蘋果主產區,蘋果的栽培體系已經發生了變革。據美國康奈爾大學羅賓遜教 授介紹,世界蘋果栽培模式經歷了七次大的變革,傳統的喬化稀植大樹冠逐步發展為現代的矮化密植小樹冠,矮砧、高效的栽培模式成為主流。

在過去傳統的喬化種植模式下,大樹只有 45%-50%的光合產物用到果實中,現在新的矮砧密植模 式 70%-75%的光合產物會到果實中。

換句話說,過去在生產果實的同時,還生產了一大堆木材, 現在不生產木材了,除了葉片就是果實。

位於陝西的海升集團是最早引進蘋果矮砧密集種植的開拓者之一。記者在海升國家級矮砧蘋果標 準化基地瞭解到,矮化密植蘋果種植技術有著"四省、兩高、兩早"的特點。

通過全程機械化操作和水肥一體自動化灌溉,實現果園高效、集約化經營管理,省水 60%、省肥 70%、省人工 90%,平均一萬斤蘋果產量可以節省土地 80%,實現"四省"。

"兩高"是指矮化密 植果園平均畝產 5 噸以上,優質苗木和標準化管理,具有高品質、高產出的經營特點。

"兩早" 主要是指早掛果和早回收,矮化密植果園通過大苗栽培技術,實現了 1 年栽培、2 年掛果、3 年 豐產的高效運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園的種植風險。

因此,海升嘗試矮砧密植技術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國內傳統蘋果喬化種植模式的技術瓶頸,並能夠有效推動中國傳統農業模式迭代,對中國蘋果產業栽培模式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示範引領作用。

栽植品種之變

從以富士為主轉向多元化發展 隨著育種技術的快速發展,蘋果育種週期大大縮短,全世界都在加快品種選育的步伐。世界上已育成的蘋果品種幾千個,但生產中廣泛栽培的品種只有幾十個。

中國蘋果產業面臨轉型之變

在世界範圍內,富士系、嘎啦系、 元帥系、金冠是世界主要栽培品種。 目前,我國蘋果品種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主栽品種結構太單一,富士系佔到 70%以上,很多地方 甚至佔到了 80%,特別是富士系裡邊晚熟富士比例太大,造成了成熟期過於集中,銷售壓力太大

馬鋒旺教授認為,現在蘋果品種必須要多元化發展,不能像過去那樣太單一,要選育栽植在色澤、 大小、風味、成熟期等方面不同的品種,以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但是栽植品種必須以優質 為前提,具體來說要酸甜適口、色澤豔麗、大小適中。另外,現在對蘋果品質的要求,有兩個指 標越來越重要,一個是香氣,一個是質地,蘋果的果實香氣要濃郁,質地要脆

以日本為例,主栽品種為富士、津輕、王林、喬納金。過去這四個主栽品種佔 90%以上,通過不 斷的品種調整,現在比例不斷下降,進入了多品種的時代,主栽品種佔比不到 40%。

另外,在富士系裡邊品種結構也呈現多元化。富士品系中的富士冠軍、陽光富士、涼香的季節等發展較快, 品種結構變革的最突出特點是晚熟富士系佔的比例從過去的 70%下降到 50%以下。秋映、千雪、 彩香、北紅等及信濃黃、黃王、Tokey 和金星等黃色品種發展較快。

"目前我國蘋果品種處於混亂期,需要通過蘋果品種結構的更新換代,實現多元化發展。當然, 富士系仍然是今後相當時期我國的主栽品種,但一要減少晚熟富士的比例,壓縮到 50%以下,另 外就是要對現有富士系進行提純和選優,從富士系及其後代中優中選優。"馬鋒旺教授說。

園藝管理之變

從勞動密集型轉向省力化栽培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批青壯年勞動力的轉移,人口紅利消失,果園用工成本快速 上漲,農用物資價格逐年上漲,果園生產成本快速上升,果園的經營效益下滑,蘋果生產的高效 性在消退,產業的吸引力在減弱,已成為蘋果產業發展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

中國蘋果產業面臨轉型之變

"人工成本上升是總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我國人工成本從 1998 年的 448 元/畝增至 2016 年的3369 元/畝,增幅近 8 倍。成本利潤率由 1998 年的 115%降至 2016 年的 16.6%。"

農業農村部農技 推廣服務中心經作處處長李莉研究員介紹說,2016 年蘋果園生產成本在 5389 元,其中人工成本 3369 元,佔總成本的 67%,同比增長 3%,成為水果種植最主要的成本,勞動力成本幾乎以年增 長 20%的速度在遞增。

據美國康奈爾大學羅賓遜教授介紹,目前世界上蘋果產業變革主要聚焦如何減少勞動力投入通 過進一步升級標準化種植模式,加快研發適合蘋果生產的農機具及配套農藝措施,實現蘋果生產 的自動化、智能化。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由於我們傳統的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效率太低,蘋果種植人工成本更高。 歐洲一畝地只要 5 個勞動力,而我們要 30-50 個。因此,大幅度降低果園生產成本已是蘋果產業 可持續發展必須面對的現實。

針對這一情況,馬鋒旺教授提出:首先,必須要推廣省工省力化栽培模式,國際上普遍採用寬窄 行栽培模式,以適應機械作業;其次,要積極研發和完善無袋栽培技術,推廣無袋化栽培;第三, 要從育種上實現新突破,例如培育出花絮較少、枝條自然下垂的新品種,減少梳花、梳果以及拉 枝的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投

入。

從過去的稀植大樹冠,變成現在的密植小樹冠;從過去的大水漫灌,變成現在的水肥一體化;從 過去的砧木實生苗,變成現在的壓條或者組培繁殖;從過去的單幹苗,變成現在的分枝大苗;從 過去的帶病毒苗,變成現在的無病毒苗 中國蘋果產業正在一步步由大變強。通過進一步推進 產業轉型升級,中國蘋果產業會持續健康發展。

借蘋果產業升級、轉型的文章,可以看到更多品類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困境與機遇是並存著的,如何擺脫困境。找到新的發展機遇,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希望,這篇文章對面臨產業升級、轉型的菜農、果農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