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魏和蜀,哪个才是正统?为什么?

代贞


感谢提问。

魏和蜀相比,我认为魏国才是正统。

首先,我们来明确何为正统。在古代,正统的意思就是王朝的传承是合法的,属于正常继承。那为什么说曹魏是合法的,是正常继承的呢?


儒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儒家学说的体系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赞颂禅让的话,先不管禅让的真实与否,单看对这一制度的描写,便能肯定儒家思想对这一制度非常推崇。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魏武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经数十年逐渐统一北方。汉献帝封曹魏为魏王、丞相,曹操死后,他的职位由其子曹丕继承。

公元220年,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向汉献帝进言,让汉献帝将皇位禅让于曹丕。迫于无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并将传国玉玺一并交于曹丕。


因此东汉到曹魏的过渡正好实施了这一制度,也符合正统学说儒家的思想。尽管汉献帝是被逼无奈,但在合法性上曹魏已经没有了任何问题。虽然偶有不同声音,但也只是忠于汉室的遗老遗少。

从地域来讲

自古以来,占据了中原地区才是华夏正统,中原地区在哪里呢。

狭义的中原地区仅仅指河南省的一部分,而广义的中原地区则包括了自陕西东部至山东西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曹丕称帝后将国都从许都迁到了洛阳,而无论是许都还是洛阳都是在河南境内,也就是说曹魏的国都位于中原腹地,曹魏的领土也涵盖了中原地区。


从民意来看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军阀混战此起彼伏,百姓流离失所,大汉王朝的子民已经对这个千疮百孔的王朝失去了信心。

自曹操开始,南征北战,北方复归和平,百姓期盼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因此,曹丕的继位对百姓来说顺理成章,得到普通百姓的认可

结语

曹魏的成立无论是从合法性还是百姓的认可亦或是控制的地域,都是正统的最好选择。


盛夏一抹清凉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最终魏、蜀、吴三分天下。古代的王朝非常讲究“正统”,也就是本王朝存在的合法性,这是比天还要大的事。三国魏蜀吴,很少有人把东吴视为正统,即使东吴认为自己是“绍汉之后”。孙权在公元229年称帝时,就说曹丕非法篡汉,汉祀已绝,皇帝位虚,“皇帝臣权”不得不称帝。

真正的正统之争,还是在曹魏与蜀汉之间展开,支持魏为正统的,与支持蜀为正统的,各有各的理由。

支持魏为正统的观点,主要有两点。首先,魏以合法的手段取得对东汉王朝法统的继承。曹丕强迫汉献帝退位,但至少在手续上是合法的,汉献帝自己“主动”让位,程序上没有问题。王莽篡西汉,曹丕篡东汉,司马炎篡魏、刘裕篡晋,直到赵匡胤篡后周,都是这个套路。这些人篡位,全是阴谋上位,却都合法。

其次,曹魏占据中原地区,这是支持魏为正统的另一个重要的证据支撑。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曹魏占据的地盘最大,号称“三分天下有其二”或“十分天下有其七”。曹魏的地盘包括现在的京津二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江苏省长江以北(不临江)、安徽省长江以北(不临江)、湖北省北部、陕西省中部、甘肃省大部(此外还有西域)。另外,公孙渊控制的辽东地区(今辽宁省一带),向魏称臣,但不由魏控制。

在古代,某个王朝如果占据中原地区,他就有资格自称正统,无论是曹魏,还是北魏、五代、金朝这些占据中原地区的王朝。比如春秋战国时,楚国实力非常强大,但由于统治区在当时未大规模开发的长江流域,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楚国不断北伐争夺中原,除了扩大地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进入中原争正统。

南北朝时,南朝虽然代表着文化正统,由于与楚国同一个原因,被北朝贬称为“岛夷”。在南北朝之前,黄河流域的经济整体上要强于长江流域。隋唐之后,长江流域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中期时江南财赋就已占财政的“十分之九(韩愈语)”。三国时,黄河流域的经济远强于偏安西南的蜀汉,因此在挺魏派看来,蜀汉不能称为正统。

蜀汉的地盘确实不大,赤壁之战后,刘备南下攻取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约包括今湖南省大部)。之后,刘备入川,拿下了益州,也就是现在陕西省秦岭以南、四川省青藏高原以东、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大部、缅甸东北部。公元219年,东吴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西部,蜀汉丧失荆州的全部地盘。

你可能会说蜀汉即使只有青藏高原以东,秦岭以南,江陵以西,中缅边境以北,这样的面积也不算小了。 如果论控制面积,蜀汉并不算小,有一种说法,认为蜀汉面积达到106万平方公里。问题在于,蜀汉的“有效面积”并不是大。

什么是“有效面积”?在古代的农耕社会里,耕地的多少往往是一个王朝实力强否的重要标准。魏国有耕地面积巨大的华北平原,以及淮河两岸、汉水流域,这是魏成为强国的主要标志之一。蜀汉耕地只有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蜀汉亡国时,人口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左右。蜀汉偏安于西南,没有控制“有效面积”大的中原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刘备称帝没有得到汉献帝的正式授予,这也是挺魏派否定蜀汉为正统的主要依据。

三国之后,历代王朝也多以魏为正统,这与王朝的“正统”传承有关。北宋承认魏是正统,毕竟西晋是从曹魏那里得到的合法继承权,而北宋上承五代,向上可上溯到唐,乃至西晋。北宋篡夺后周,与曹魏篡夺东汉的性质差不多。北宋建立时,西南有孟昶的后蜀,东南还有自称唐朝后裔的南唐。在这种情况下,北宋显然不可能以蜀汉为正统,否则岂不是等于变相承认南唐的正统地位?

到了南宋,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金入占据中原,将南宋视为非正统。南宋当然不会承认这一点,即使是南宋向金朝称臣。在南宋内部,依然将自己视为北宋的合法继承者。南宋偏安江南,疆域在淮河——秦岭以南,与蜀汉有些类似,南宋上下更倾向于以蜀汉为正统,大儒朱熹就是挺蜀派的代表人物。朱熹攻击曹操、孙权都是贼,认为诸葛亮投靠刘备是因为刘备为汉室之后,正统所在。朱熹还认为司马光不应该承认曹操,这显然有些不顾司马光所处的时代背景了。

蜀汉不占中原,也没有承汉献帝之禅让,但蜀汉占一个“忠”字,这也是很多人力挺蜀汉为正统的主要原因。魏与蜀谁是正统争议这么大,《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是“始作俑者”之一。《三国志》是在西晋时代写的,自然要承认为晋所代的魏为正统。但是作为蜀人的陈寿“曲线救蜀”,曹丕称帝时,群臣的劝文及建国诏书不录入《文帝纪》;刘备称帝时,群臣的劝文及建国诏书皆录入《先主传》。这就很明显了,陈寿在感情上更认可蜀汉,只不过身为晋臣,总要有个避讳。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我们评定一个朝代是否是正统,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得国方式,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魏国得国是汉献帝禅让于他的,这在三国里里属于最正的一个,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属于被认可的方式。像后来的晋,隋,北宋,都是禅让来的。刘备建立季汉,他称自己是汉室后裔,说是继承了汉祚,但是也没人信,孙权建立吴国,本质就一割据政权。

2.统治面积。

曹魏,拥有中原、河北、关中、辽东、西域等。

蜀汉,仅拥有四川、西南等地。

孙吴,拥有江东、江南、广南等地。

3.影响力。

曹魏:占据黄河流域,屯垦西域,北抗乌桓、鲜卑,东征高句丽,俨然中原正统王朝风范,后来的鲜卑拓跋氏依旧感怀大魏声威,将国号定为魏。

蜀汉:影响力较大的地方是,西羌、西南夷。

孙吴:因海陆影响,影响力有限,但对广南、夷洲还是有些影响力的。

从以上条件来看,蜀国吴国都不是正统,只有魏国是正统。后世也都认定魏国为正统。只是到了南宋,因为南宋丢了大片江山,偏安一隅,于是就鼓吹蜀国才是正统,什么统治面积,影响力,面子都不要了,只论血统。刘备是汉室后裔所以是正统,当然南宋血脉更纯更是正统。后来又出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尊刘抑曹,使得民间更以为蜀国才是正统。在史学届还是认为魏是正统的多。


泯灭之历史


当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正统朝代包括:

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至于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因曹魏承汉并下启西晋,加上曹丕毕竟走了形式受禅而立,后来的晋朝也承魏而立,正史《三国志》也尊魏为正统,所以三国时期的正统就为魏,这一点,就不是以前朝的血脉作为衡量依据了,刘备算是汉室后代,但蜀汉不能算正统,也不是根据所谓的传国玉玺来判定,袁术捧着传国玉玺称帝从来都没被承认过。




诸君谈历史


三国正统明明是魏国,为什么后世都更加偏爱蜀汉

我国古代史上最精彩的史记当然就是三国时期了,相信很多读过三国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三国的正统是魏国,因为魏国的版图是最大的,在中国地区应该是最富有的国家,最发达的地方也属于魏国,吴国和蜀国的人口加在一起,都没有人家魏国的一半人口数量多。

自从刘备称作为汉中王之后,刘备就希望能够把东汉江山抢回来,可是西汉王不答应,东汉很少封为王,除了是皇帝,要么就是皇帝的至亲。

可是明明三国正统是魏国,为什么后人都偏袒于蜀国呢?

要知道刘备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借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帮助汉朝辉煌了几百年,这当然是让人怀念的,有很多人都希望刘备能够再创辉煌。

刘备这个人本身就比较善良,一直都很善待百姓,在乱世中自己能够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体面的活着更是幻想,怎么才能体面的活着呢?就应该像刘备这样对任何人公平统一天下。

不少影视作品都把刘备的蜀汉形象变成了正义的化身,而曹操所带领的未常被称作为坏人,我们从小都知道正义永远都能把邪恶打败,也难怪后世为什么这么喜欢出汉了。



正确上岸姿势规划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中国古代,一个时期,皇帝称号只能由一个人使用。可是有趣的是,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分别称帝建国。

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土地上出现了三个皇帝,那这三个皇帝究竟谁是正统呢?

这个问题问的是魏和蜀,但是我认为,在一开始也应该加上东吴,虽然东吴不论是实力和正统上都比不上为魏和蜀。


一、在《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认为刘备的蜀汉政权是正统。

这一点从书中的描述就很容易看得出来。因为《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本以刘备为中心的小说,在这里面,拥刘反曹,轻视东吴的思想是非常明显的。

在书中,刘备是刘皇叔,而曹操就是汉贼,曹贼。刘备为了大义不惜携百万百姓出逃,曹操则不管不顾追杀刘备,从这里不难看出,罗贯中是有偏心的。

不仅如此,在《三国演义》中,还神话了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刘备的仁厚与赵云的忠勇无双。同时为了凸显出蜀汉的人物,不惜丑化与诋毀他人,如大都督周瑜被诸葛亮活生生的气死,鲁肃则成为了一个忠厚无用的人。

而罗贯中之所以认定刘备是正统,主要与当时的局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罗贯中处在元未明初的混乱时期,他曾当过元未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谋士。

在这个时期, 对比曹操的奸险和刘备的仁厚,刘备自然是受当时人们欢迎的,再加上刘备是汉室宗亲,自然也就成了正统。



二、与《三国演义》不同,史书《三国志》中以曹魏为正统。

虽说陈寿是益州人士,跟随刘禅降魏,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偏袒蜀汉,而是按照他自己的理解编撰《三国志》。

而陈寿认为曹魏是正统,也是有原因的。 从当时的实力情况来看,曹魏无疑是三家之中实力最强的一家。

虽说曹操曾在赤壁 之战输给了孙刘联军,在汉中之战输给了刘备,但他能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更能 在战败后依旧两线作战,不惧孙权与刘备的联盟,本身就能证明曹魏阵营的强大。

不仅如此,曹魏政权在经济、人才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是明显优于其他两国的。

更重要的是,曹魏代汉是合理合法的。要知道当时是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才能登基称帝。

虽说汉献帝是被逼禅让,但从当时的法律角度来说,这个禅让是有效的,是被认可的,因此曹魏自然是正统。


总结

综上所述,我认为,虽然刘备号称他自己是汉室宗亲,但他的登基称帝算不上名正言顺,自然也比不上曹丕的登基,从这个角度来说,曹魏政权确实是三国时期的正统。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新锐历史


从史书书写上看来,《三国志》是以魏书为正统的。《三国演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蜀为正统的。一种是法律层面上的,一种是从道德层面上的。的确,曹魏继承了东汉的皇权法统,因为刘汉王朝的最后一位正式被天下认可的皇帝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了曹丕。刘备虽然号称中兴汉室,在成都称帝,但是却没有得到全国的认可。在法律上讲,汉魏禅代是合法的。刘备既没有传国玉玺也没有禅位诏书,属于自立为帝。在法律上是不能被认可的。

而《三国演义》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三国法统,诚然,曹魏是篡夺了汉室江山,实际上是与王莽无异。所以,在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元明之际自然会亲刘贬曹,毕竟当时忠义仁政的地位是非常神圣的。蜀汉刘备以仁义著名于天下,在史书上留下的记录也非常的好。所以,《三国演义》将其列为正统也是无可厚非

笔者认为,正统毕竟是一个政治法律层面的事情。当时曹丕继承曹操为汉朝魏王,从法理上虽然不符合汉高祖“非刘姓而不得为王”的规定。但是,国家层面上毕竟是认可的。因而,正统应该还是在曹魏一方。刘备当时的地位和元末的北元政权、明末的南明政权是非常类似的。我们现在也是认可与北元相共存的大明王朝是正统,与南明政权并立的大清王朝是正统。所以,曹魏同理也应当是正统。


经典守望者


这个问题争论了上千年,魏和蜀的正统地位甚至几度反复。其中,尤以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影响最大。被后世称为“朱子”的朱熹,甚至要重新删改《资治通鉴》。在讲究名分的古代,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

正统的标准是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诸夏”和夷狄之分,所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实就是维护诸夏,防止夷狄侵略诸夏的过程。此时,还没有明确的正统观念。但是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这种正统的观念慢慢建立起来。那么,正统的标准有哪些呢?

  1. 禅让正统说。尧禅舜、舜禅禹历来被儒家推崇,这也使得后世的那些帝王们,明明是用实力夺取的政权,而偏要搞出一套禅让的把戏。比如魏代汉、晋代魏、宋代后周等等,都是这种正统说的延续。
  2. 中原正统说。逐鹿中原在一些方面,也代表着大家对正统地位的追逐。而中原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即中原地区,占领了中原地区,尤其是上个国家的国都,那便是正统。第二,中原文化。即使占领了中原地区,但是没有继承中原文化,往往也不被认为是正统,比如金、辽(这个历史上也曾展开过大辩论,此处不展开讨论)。

  3. 血缘正统说。这是在偏安政权出现之后而被大力提倡。因为这些偏安政权,往往失去了中原政权,如果不能为自己正统正名,那便会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比如东晋、南宋都是这种情况。而血缘正统说,往往和中原正统说中的中原文化正统说相结合,以此来证明政权的正统性。
  4. 其他一些正统说。正统说的标准其实非常多,除了上面那些之外,还有君权神授是正统(这也就理解为什么许多开国皇帝出生的时候,往往会红光满室了)、持有传国玉玺正统说等等。

但是,即使符合了这些标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比如政权所占疆域的大小、政权所持续时间的长短。王莽的“新”朝,历来被认为篡逆,而不被当作正统。除了这些之外,这些标准出现互相抵触怎么办?这其实也非常简单,哪个对自己政权有利,所在政权就会选择哪个标准。

魏、蜀汉正统地位的反复

在西晋时期,魏是正统是没有问题的,陈寿的《三国志》也是采用的这种正统观。在这里,蜀汉的血缘正统就败给了曹魏的禅让正统、中原正统。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和陈寿所处的时代有关。陈寿是西晋时期写的《三国志》,而西晋的政权,正是通过曹魏的“禅让”而得来。如果否定了曹魏的正统性,那么将置西晋于何地?陈寿不能写也不敢写蜀汉是正统政权。

这种情况到了东晋出现了反复,“八王之乱”后紧跟着五胡乱华,新建立的东晋政权偏安江南。如果此时再采用禅让正统说和中原正统说(中原正统说中的地域说),那么东晋将会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因此,血缘正统说以及中原正统说中的文化说便被推了上来。在东晋习凿齿所著的《汉晋春秋》中,就把蜀汉作为正统,曹魏视为“伪政权”。因为不承认刘备的血缘正统,东晋的正统地位便无法自圆其说,这是其中一个反复。

到了北宋司时期,这个问题又难住了要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因为北宋的政权就是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从而让后周的孤儿寡母“禅让”给他的,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如果不承认禅让正统说,那么北宋便是“伪政权”,这是司马光万万不敢的。既然承认禅让正统说,那么通过禅让的曹魏、西晋等政权自然是正统,蜀汉又成了偏安政权,这又是一大反复。

但是,此后很长时间内,司马光是被大力批判的。甚至有人就差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这是为了掩盖你司马氏祖宗的丑行,替他们篡权夺位做掩护。”到了南宋时期,朱熹更是狠狠地批驳了司马光的正统观(因为此时的南宋和东晋情况类似,偏安江南,所以更加偏向于血缘正统说和中原文化正统说)。朱熹甚至亲自动手删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要把其中不符合蜀汉是正统观的内容都给删改掉。朱熹的观点,也使得后世对于把蜀汉作为正统流行起来。

到了明朝及以后,随着《三国演义》的大火,书中“尊刘贬曹”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也导致了普通大众在感情上愿意承认蜀汉是正统,蜀汉是正统的观点更加流行。即使到了现在,曹魏是正统,还是蜀汉是正统依旧存在着一些争议。

对于正统论的延深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也能看到,其实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在对正统论做出抉择的时候,都受到了所处时代政权的影响。即使以敢秉笔直书自诩的欧阳修,都感叹:“有欲书而不的书,有欲书而不敢书!”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历朝历代的正统观,其实是为当时的政权服务的,其中自然难免偏颇狭隘之处。

到了现在,这个话题自然也有其学术价值。对于许多问题的厘清,也有其重要意义。但我们不能落入古人那种狭隘的华夷之辨的观点中,而应该用符合现代的、发展的、科学的、有利于民族统一的观点去看待。这样才能推陈出新,不落窠臼,鉴古知今的目的才能达到。


历史摩天轮


在南宋之前,大家都认魏为正统,因为曹丕是通过汉献帝禅让而得到的皇位,再加上晋朝也是通过魏的禅让而建立的!从王朝延续性讲魏是正统无可争议的!那为什么会出现魏蜀何为正统之争呢?那是因为南宋的建立,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作为宗族旁支的一员,他必须要找到自己合法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在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古证今,蜀汉(季汉)的存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加上后来赵构又把皇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这一支。因此,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对于蜀汉的历史正统性问题也渐渐开始了!到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以及后世的修订让魏蜀何为正统渐渐有了不一样的说法。从礼法角度上看魏是正统,而如果从宗法角度上讲蜀为正统也有一定的依据。三国里最尴尬的其实是吴,由于那时称帝讲究正统,这也是孙权一直迟迟不肯称帝的原因之一。



照启鸣


很荣幸能够回答到您提出的问题,小编热爱历史,专注于历史领域发文,如果您喜欢小编的回答,请加关注,咱们可以一起探讨。


您的问题是三国中,魏蜀哪一个是正统?首先小编对正统的理解是遵循正史,我国正史最权威的就是清朝乾隆皇帝钦点的《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始于《史记》终于《明史》而最有看头的就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陈寿,陈寿初为蜀国官吏,因不满宦官专权被排挤,后三家归晋之后又入晋朝为官,后著述《三国志》,在这部《三国志》中陈寿所认定的正统是魏国,从内容上就可简单的看出,陈寿为曹操写的叫做本纪,本纪是帝王专用的。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生传》,记孙权为《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记。所以我说历史上正统为魏国。

客观的说完,咱在说说主观的。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蜀国是正统呢?首先魏国是曹丕下了刘协的皇位,从刘家抢的天下,而《三国演义》要比《三国志》流传的更为广泛,在民间少有人看《三国志》,更多的都是拜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主人公是汉王朝的没落贵族刘备和他两个兄弟,整个故事就是以他们哥三结拜开始为主线,复兴汉室的小说,在《三国演义》中,标榜的是蜀国刘备的仁义,批判的是曹操的奸诈,时间长了,口口皆传,就变成了刘备是正统,其实无论到什么时候,刘备的蜀国都不具备与曹操争雄天下的实力,只能说偏安一隅吧,诸葛亮伐魏,那是一厢情愿,真正的实力远远达不到,无论是经济基础,又或者手底下的谋臣猛将,曹魏都要胜过蜀汉一筹,要不是曹家后辈无人,怎么会让司马家夺了天下,而司马家一统天下三家归晋用的不也是魏军吗?

再说一点,汉王朝是正统吧,虽然赞说是曹家夺了他们的天下,但是具体的事实那是汉献帝刘协把帝位禅让给了曹丕,所以曹魏还是正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