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被“逃”字毀掉的甄士隱

《紅樓夢》開篇,講述了甄士隱遭遇的人生災難,描述了甄家由姑蘇名門到落魄之家的過程,令許多讀者唏噓不已。

細究起來,無論家族的敗落,還是人生的厄運,都離不開甄士隱本人的“逃跑意識”,可以說甄士隱的一生就毀在一個“逃”字上。

甄士隱頗具名士風範。他稟性恬淡,不慕功名,整日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家裡不甚富貴也被推為姑蘇望族。換句話說,甄士隱追求豐富飽滿的精神生活,對代表物質世界的“功名”絲毫不上心,是位德行出眾的君子。這也成為甄家不甚富貴卻被推為望族的根本原因。如此佛系的生活,在根基富足的望族之家當然可以熠熠生輝,羨煞旁人。如果未逢不測,甄士隱大概可以一直這樣歲月靜好的過下去。可一旦天降橫禍,佛系的生活則會被命運的狂風驟雨摧殘成落花流水。


被“逃”字毀掉的甄士隱

香菱


正月十五看花燈,獨生女兒英蓮失蹤,是甄家遇到的第一個劫數。面對巨大的災難,甄士隱都做了些什麼呢?

他先是“使幾人去尋找”,得知“音響全無”之後,就“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一個月之後,大病一場。

女兒找不到了。甄士隱像所有的父親一樣傷心難過,他的眼淚和悲傷透過紙面慢慢滲出,讓讀者同情不已。可是,甄士隱究竟為尋找女兒付出了多少實際行動呢?也不過是“使幾人去尋找”而已。找了找沒找到,這位父親就表現出了事已至此無能為力的逃避態度,把精力和時間都交付給情緒,一直哭一直哭,差點沒自殺。


被“逃”字毀掉的甄士隱

堅持尋子的雷澤寬(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電影《失孤》中,劉德華飾演的農民雷澤寬,同樣被拐走了兒子。事情發生後,他騎著破舊的摩托車走遍了千山萬水,兩鬢斑白仍不肯放棄,令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甄士隱雷澤寬隔著近三百年,子女走失的痛苦卻如出一轍。甄家當時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遠高於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農民雷澤寬。作品提到嚴老爺來拜訪甄家,可見甄士隱雖秉性淡泊,仍保持著比較密集的關係網,很可能和當地的達官貴人,名門顯貴都說的上話,社會地位頗高。此外,甄士隱資助賈雨村進京趕考,一出手就是五十兩銀子,夠劉姥姥一家兩年半的生活費。可見甄家雖“不甚富貴”,經濟實力也不容小覷。


被“逃”字毀掉的甄士隱

雷澤寬


既有關係又有錢的父親甄士隱,並沒動用一切可動用的關係,傾家蕩產去尋找女兒,更沒有雷澤寬那樣十數年的堅持,甚至連官都沒報,就認定女兒找不回來,逃進了自己的哀傷情緒之中,不再出來。

兩百多年前,車馬走的很慢,不像現在一腳油門上百里。如果甄士隱抓緊時間調動關係全力尋找,仍有希望把英蓮找回來。就因為甄士隱缺少直面厄運的勇氣和韌性,導致親生骨肉天各一方,無緣再見。

逃避現實,痛失獨女,讓甄士隱精神受創,但甄家並未因此敗落。


被“逃”字毀掉的甄士隱


英蓮被拐後不久,葫蘆廟起火,甄家被燒成瓦礫場,甄士隱必須面對他人生的第二個劫數。此時,作品只用了一句話交代士隱的態度:“惟跌足長嘆而已”。

天降橫禍,諾大家業,化作廢墟。無論是誰都要跌足長嘆,發洩情緒,排遣壓力,這本是人之常情。可發洩完情緒,排遣完壓力之後,最重要的是盤算下一步怎麼做。當不成望族,可以維持小康之家的生活,日子總要過下去。

我們的甄士隱大哥站在故園的廢墟前發洩完情緒,排遣完壓力,不太相信自己能改變什麼,帶著妻子匆匆離開,前往田莊安身。田莊是可以創造價值的資產,就算家宅被燒,守住田莊,也能安享後半生。

無奈甄士隱在田莊又一次遭遇命運的戲弄:“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

田莊是很多名門望族重要的經濟來源,甄士隱不會不知道田莊具有的可再生價值。可田莊的“鼠盜蜂起”“官兵剿捕”似乎令他頭疼不已,他並未仔細分析是不是因此就必須賣掉田莊,賣掉田莊後怎麼生活等現實問題,就匆忙下了決定。

作品描述說士隱折變田莊投奔岳父,而並非因受盜、匪騷擾來不及折變扔下田莊投奔岳父,隱約能看出甄士隱並未極力堅守田莊,也並非逼不得已才放棄。他只是不願意面對田莊上紛繁嘈雜的人間煙火,不願將自己捲入利益爭奪的漩渦,他更願意退而求其次,帶著田莊折變的錢投奔岳父,因為那裡可能會有更舒適更安寧的生活,能讓他繼續懷念往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的美好。

說白了還是逃避。

越是逃避現實,現實就越是窮追不捨。

岳父封肅家沒有舒適安寧的生活,只給甄士隱準備了他人生的第三大劫數。

封肅為人勢力,見女婿狼狽,趁機落井下石。士隱不懂經營,拜託岳父用賣田莊的錢薄置房地,為日後衣食之計。封肅半哄半賺,從中漁利,沒過兩年,士隱的家產難以為繼,越過越窮,不得不靠老丈人生活。封肅總說些現成話,埋怨女婿不善過活,好吃懶做。士隱悔急怨痛,貧病交攻,生活淒涼。

在甄士隱顛沛流落的過程中,他一直在逃避,一直在試圖尋找某種安定的依附。從不肯自己主動出擊,迎接命運的暴風雨。家宅被燒,他逃到田莊安身,田莊呆不下去了,他逃到岳父家,連籌謀日後生活都不肯自己出面,而是“拜託”岳父。作品交代“士隱乃讀書之人,不慣生理稼穡之事”。請注意是“不慣”,不習慣,而不是不會。再說了,不會也可以學嘛。家敗的快吃不上飯了,還端讀書人的架子,只會讓事情更糟。

在甄士隱的字典裡,“恬淡不爭”“逃避現實”要比“生活所迫”排的靠前。正因為他不肯面對現實,一味逃避,才讓封肅有機可乘,甄家最後一點力量也漸漸的消失殆盡。

落魄的甄士隱,聽到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藏在心中的“逃”字閃耀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不打草稿脫口而出一篇精妙註解,反正榮華富貴轉頭空,到頭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反正功名錢財愛情子孫無論多熱鬧,死後都雲散煙消。反正面對現實與一味逃跑,最後結果都一樣。還是讓心中的“逃”字蹦出來,引領著我飄然而去吧。

曾經的蘇州名門,就這樣落盡繁華。


被“逃”字毀掉的甄士隱

甄士隱


從姑蘇望族到一無所有,甄士隱的人生,就毀在一個“逃”字上。如果他能多一些面對現實的韌性,全力尋找女兒,或許能一家團聚盡享天倫。如果他能多一份經營生活的主動,堅守田莊,熬過鼠盜之災,或許能保存力量重建家園。如果他能多一些迎接挑戰的勇敢,親自購置房地,學習打理,或許他不必看岳父臉色吃飯,在頗有餘裕的小康生活中安享晚年。

一個“逃”字,摧毀了無數個“或許”,打敗了所有的“希望”。

甄士隱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物質充裕的基礎上,追求飽滿充實的精神生活並沒有錯。但不能沉溺精神生活喪失直面現實的勇氣和韌性。畢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旦災難來臨,勇敢面對,積極生活才是王道。

作者:黃鸝 在職教師,愛讀書愛寫字,身在鄉野,心中有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