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楊權良教授自學中醫中藥以自救的心得體會

中醫萬歲

~~~自學中醫中藥以自救的心得體會;

楊權良教授自學中醫中藥以自救的心得體會

自序

我稟受不良,健康長壽的基因並不強大。爺爺弟兄7人,只有一個活到61歲,平均壽命40來歲。父親60歲退休的當月就去世,嗚呼哀哉,令人斷腸。父系基因如此,母系情況,也不樂觀。外爺42歲,急症而歿。外婆24歲生我母親,難產引發心臟病而亡,母親由祖母叔母養大。她生我時,差一點步乃母之踵而去。我從遺傳來說,沒有康壽基因優勢可言。加之生於1960年,母親在懷我期間,就吃不飽飯,生下我沒有點滴奶水。我確確實實是野菜湯糊弄大的,3歲才會走路,好幾年站立不穩,8歲才能跟著夥伴上學。有一張64年的照片,我頭大如覆鬥,身子似乎承載不起。十來歲讀《紅巖》小說,看到“小蘿蔔頭”情節,竟然放聲大哭。那就是我嘛。雖說是男孩兒,卻像林妹妹,明明白白的“不足之症”。

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小時候與小朋友比賽潛水、跑步、摔跤,我是當仁不讓的“長敗冠軍”。考上師範去體檢,由於肋骨嶙峋,關節稜嶒,醫生笑稱我是“人體標本”。1.64m的個頭,體重不足50kg,活脫脫皮包骨頭的標準相。

我十幾歲就失眠,面容憔悴,皺紋深刻,形容枯槁,聲音嘶啞。村人曰我“假老漢”。中年諸事不順,加之憂國憂民,27歲因心臟病突發栽倒在廁所;34歲因心臟病住院。40歲突然“發福”,身高降至1.62m,體重卻竄升70kg;42歲老花眼;45歲有禿頂;46歲左右兩肩輪流疼痛,寬衣解帶,不能為也。蘇東坡40歲就以“老夫”自謂,我比他還更加“廉頗老矣”。50歲許,我忽然恐懼起死亡來了,好像死神就在身邊。我的同學同事,啊呀呀,就在50歲左右,一個接著一個聯袂而走,更加令我惶惶不可終日。

怎麼辦?我不想病,更害怕死。讀錢穆先生傳、陳立夫先生傳,明白“人生不壽,乃是罪惡”之理。自修自救,壽康可期。天地之大德曰生。只要“生”還附體,暫時沒有分離,續命就有希望。錢穆先生、陳立夫先生,家世皆多夭,倆夫子卻分別壽登“九五”之尊、年越期頤而外,可見康壽不是“命定的”,而是“自修的”。即使是“命定的”,也可以“改命”麼。《了凡四訓》就是證明。

由於給母親多次治病,我嚴重鄙視現代醫療體制,產生強烈地不信任感。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沒有救命醫,要想壽而康,還得靠自己。我決心自學中醫,救我自己,救我母親,時在2009年我50歲之許。從那年起,我自學中醫中藥。不信東風挽不回,一根道兒走到黑。回頭一看,十有年矣。

這十來年,我沒有跨進醫院門一步。頭髮黑了,禿頂沒了,眼睛竟然不近視了(老花眼對沖的吧?),牙齒堅牢白淨,吃飯香甜,睡眠改善,記憶力非但沒有減退,縱然是青年人,也望塵莫及。體檢報告,各項指標無不正常。但願打破父祖記錄,莫成奢望。至少,父祖在我這年齡,身體已經失能,而我不但沒有失能,日行兩萬步,不以為意。相比他們,我已拔下一城。以後所活,都是賺頭。

綜上所述,我以為自己資質與大家共享學習中醫中藥,養生自救的心得體會。願天下同胞,愛我中醫,用我中藥,健康長壽,福壽康健。

畢竟是票友下海,不是職業醫生,更不是健康管理專家,不妥之處,請行家裡手批評指正。

是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