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兒癲癇都有什麼分類?

餘生一個依


癲癇發作可以分為局灶發作和全身性發作。


局灶發作起於大腦電信號的小範圍爆發。大腦左右半球分別支配對側肢體,如果爆發電位出現在左側,那麼右側肢體會出現運動功能異常,如果在右側,左側肢體則會出現功能異常。局灶發作型癲癇會引起運動功能異常如顫動、抽搐、抖動;體感異常症狀包括視、聽、嗅或味覺異常;自發症狀包括面色蒼白或興奮發紅。精神異常包括恐懼、憤怒、出現幻覺,或出現過去經歷過的體驗。有時候患兒在局灶癲癇發作後會出現一側肢體活動不利,持續24-48小時。稱為“託德麻痺”。單純性局灶發作型癲癇是腦部的異常活動侷限在局部,不累及意識。患者發作時是清醒的,可以談話,但是不能控制發作症狀。


複合性局灶發作型癲癇也稱為顳葉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發作侷限在大腦的某一部分,累及意識但不完全失去意識。發作特徵可與單純性局灶發作型癲癇完全一致,但兒童會感到疑惑、沒有方向感、反應遲鈍。患兒能聽到你說話但不能回答,定向力變差。患兒還會漫無目的地來回走動,語音含糊不清。癲癇結束後,忠兒可能記得也可能忘記癲癇發作時的情景。所謂“預兆”是一種提示癲癇發作的警告。這種警告可能來自嗅覺、觸覺,視覺的改變等。這種預警通常與單純性局灶發作型癲癇有關。


全身性發作癲癇由腦電信號在整個大腦爆發引起,累及整個軀體及四肢,無意識。發作時,患兒無交流及應答,無法辦識周圍環境,事後也無發作時的記憶,發作時也存在失禁的可能。全身性發作癩癇也存在很多種類。


癲癇發作可以從單純局灶發作型發展為複合局灶發作型最後到全身發作。


兒科醫生鮑秀蘭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癲癇俗稱“羊兒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因複雜的、反覆發作的神經系統綜合症。主要因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大腦皮層受到刺激產生過度異常放電所致。

小兒癲癇主要分為四大類

全身發作

1.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2.失神發作(小發作)

部分發作

1.簡單部分發作(侷限性發作)2.複雜部分發作(精神運動型發作)

反射性發作(感覺誘發性癲癇)

1.視覺性癲癇,如光源性、圖形性、色調性癲癇2.聽覺性癲癇,如聲源性(受驚嚇)、音樂性癲癇3.語言性癲癇,如閱讀性癲癇等4.軀體感覺性癲癇,如觸覺性癲癇等

特發性癲癇病

如頭痛性癲癇等

溫馨提示:若發現有癲癇症狀表現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就診,及早干預,及早治療。


兒科醫生王東記


小兒癲癇如何分類

主要根據癲癇臨床表現和腦電圖特徵進行分類

1、局灶性發作,就是不伴有意識喪失,常見有運動性發作,感覺性發作,自主神經性發作,精神症狀性發作,

2、複雜性局灶性發作 伴有意識障礙 單純侷限性發作繼發意識障礙,自動症。

3、全面性發作 強直陣攣發作,強直性發作,陣攣性發作、失神發作,失張力性發作等。

1、治療時間,一旦確診,儘早使用抗癲癇藥物。

2、合理選擇抗癲癇藥物。根據發作類型選擇抗癲癇藥物。

3、選擇藥物也要注意不良反應,比如脫髮,肝腎功能異常,皮疹、白細胞減少等等

4、能單用一種,不聯合使用。

5、用藥也要注意個體化。

6、堅持長期規範用藥,突然停藥容易導致病情惡化。

7、定期隨診,劑量調整,檢查血液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和血藥濃度。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臨床類型一根據發作特點區分臨床類型,以利治療。1,大發作。2,小發作。3,嬰兒痙攣。4,精神運動性發作。5,侷限性發作。6,無力型。7,其他。


仁濟仁愛888


癲癇的分類有很多,按照大致上分為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如果你的孩子是患有癲癇,就要及時治療,下載癲狂人生APP,裡面有嚴謹的科普知識和負責任的醫生,可以幫到你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