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破瓶頸 四川繪就4年“規劃圖”

●著墨規模佈局

以全省五大片區為基礎,以成都平原經濟區為核心,力爭未來4年新建國際(地區)合作園區4家

●聚焦新興產業

●強化頂層設計

創建全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財政、產業、外貿、交通、能源等促進政策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四川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發展規劃(2020-2023年)》,其中透露的數據引人關注——四川省現有16個國際(地區)合作園區,全部分佈在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均無國際(地區)合作園區。

如何破解國際(地區)合作園區分佈不均和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將其打造成推進四川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推動開放合作的新平臺?《規劃》為未來4年四川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發展繪就了全方位“規劃圖”。

新建園區 破解分佈不均

《規劃》就規模佈局方面著墨較多。以全省五大片區為基礎,以成都平原經濟區為核心,圍繞打造核心產業鏈條,佈局形成具有一定示範效應的高質量國際合作載體,力爭未來4年新建國際(地區)合作園區4家。

突出南向,宜賓、瀘州有望落戶與東盟合作的園區;提升東向,眉山有望新增與日韓合作的園區;深化西向,內江正在與歐美髮達國家對接,積極尋求合作;擴大北向,廣元力爭與俄羅斯合作建設鋁材料研發與應用、清潔能源轉化等國際合作園區。“在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實現國際(地區)合作園區零的突破。”省商務廳國際合作產業處負責人表示。

集聚高端 破解基礎薄弱

四川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發展還面臨主導產業弱、外資項目少,與其引進優勢項目、對接先進技術的定位不匹配等問題。以中法成都生態園為例,目前已引入神龍汽車及配套企業17家,但園區直接利用外資水平較低;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龍頭企業博世電動工具蒲江工廠2018年產值2.6億元,不到園區總產值的3%。

“吸引國(境)外項目落地難問題成為制約四川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發展的瓶頸之一。”省商務廳國際合作產業處負責人說,為破解此瓶頸,《規劃》的重點任務之一即是瞄準產業,提出高標準集聚高端產業項目。為此,合作園區將推動園區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鼓勵外資參與園區建設運營,鼓勵外資通過參股、戰略投資、增資、兼併重組等方式到國際(地區)合作園區進行投資。同時,以重點國家(地區)的世界500強和國際行業龍頭企業為目標,聚焦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及節能環保領域,開展產業鏈定向招商,通過落戶一家龍頭企業,引進一批關聯公司,形成一個新興產業。

聯手推進 破解平臺缺失

缺乏持續推動國際合作的長效機制也是一大突出問題。目前,四川省各合作園區僅依靠成立政府領導小組或委員會推動建設,普遍存在外方對接平臺缺失,資源信息碎片化等問題,無法形成集聚效應。此外,缺乏指導全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建設的相關政策文件以及考評管理機制。

為此,《規劃》強化“頂層設計”,創建全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財政、產業、外貿、交通、能源等促進政策。推動形成政府、商會、企業及園區各方協同推進的有效機制。研究制定支持國際(地區)合作園區的政策措施。

《規劃》還提出探索創新合作模式。園區可探索建立展示中心、貿易平臺,以市場吸引優質企業落戶。同時,構建靈活開放的運營開發模式,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包括來自合作國家(地區)的資本參與園區建設,探索建立靈活高效運作的園區開發公司。爭取合作國家(地區)的機構以派員等方式積極參與園區開發公司的管理和運行,通過開發模式創新形成利益共同體。四川報記者李欣憶

新聞鏈接

目前全省16家國際(地區)合作園區

●已建12家:中法成都生態園、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中德創新產業合作平臺(德陽、綿陽、成都蒲江)、新川創新科技園、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成都青白江、德陽、眉山)、中韓創新創業園(成都、資陽)、遂寧歐美產業園

●在建3家:中法農業科技園、樂山電子信息半導體產業園、中日合作產業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