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生病了,別忙著抱怨,治病先治心

每天我們都會接到很多患者的諮詢,但那又不僅僅限於疾病本身的。有時候患者還經常希望我們幫忙拿一些主意,比如讓我們確定“醫生讓我做手術截肢”,“我是糖尿病,該不該生孩子”,“醫生說眼睛必須做手術了”等等。這一切讓小編留意到了患者的心理障礙。

生病了,別忙著抱怨,治病先治心

沒有人能幫助別人做決定,尤其是這樣事關人生的決定。當然小編甚至是主任們可以幫忙給出一些建議。但最終能夠做決定的只能是患者自己。很多的患者經常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都說癌症病患者是被自己給嚇死的,我們都必須承認心理對健康的影響,所以小編經常想很多患者疾病管理一直做不好是不是就是心理障礙引起的。或者說這樣的心理障礙從疾病被診斷出以前就開始了。

生病了,別忙著抱怨,治病先治心

疾病是由你看待的方式而成。如果你把它看得很重,那你就會背上稱重的心理負擔,這樣的人最需要的是外界的正面信息和反饋,如果不做相應治療,就很難治好;如果你把它看得很輕,真的相信自己一定能調理好,那事情就很簡單,決定也很容易做,結局最後往往也不會很差。所以有時候問題的關鍵真的不是事情本身的輕重,而是你能不能做到舉重若輕,有沒有大事化小的能力。也就是說,疾病的的決定因素經常是患者自身的心理,而不僅僅是疾病本身。

生病了,別忙著抱怨,治病先治心

在美國有一位著名的醫學博士,他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並且通過科學實驗證明了它。這個博士的觀點是:“當一個人的意念振動頻率如果在200以上就不生病。”這位醫生認為一個人如果經常習慣指責、抱怨、敵視他們,那麼漸漸的自身的能量就會被消耗,根據消耗能量的不同,患上不同程度的疾病。所以最後醫生得出結論——要想不生病,就要將自身的意念振動頻率保持在200以上=正面思考。

生病了,別忙著抱怨,治病先治心

所以做什麼決定,甚至是疾病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保持內在的平靜。這不是什麼迷信的說法,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內在平靜,擁有力量的人,更容易抵抗疾病。

怎麼保持平靜或者說內在的安寧?很簡單,嘗試傾聽內心的最真實的聲音,它能夠幫你做出最正確的決定。這個決定更能夠幫助你獲取力量,為你帶來更多、更長遠的內心安寧。

方法就是——嘗試閉幕靜坐。一個小時不夠,那就一天;幾個小時不行,那就幾天。平心才能靜氣(這個氣不是氣息,是古人說的養氣功夫的氣),當你的心安靜下來,你才能擁有足夠的智慧去做出決定,才能減少情緒起伏對身體的消耗,才能減少焦慮、痛苦等負面情緒對身體的煎熬。

要知道過多的情緒,才是傷害身體自我修復的元兇。

生病了,別忙著抱怨,治病先治心

可能你要開始抱怨,為什麼不說疾病本身呢,你說了這些對我一點用也沒有。如果真的這樣,那說明你心態真的需要調整了,莫言說過文學本來就是無用的,唯有理解文學無用論才是真正把文學當成武器的人。我不是不談論疾病,但是至少在我看來這不是最重要的。治療身體的疾病容易,治療精神上的頑疾才是真正難上加難的事。但是精神上的頑固一旦消除了,那疾病的治療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用美國博士的話說,精神健康了疾病根本就不會找上你。

生病了,別忙著抱怨,治病先治心

疾病由你對疾病的認知而來。同一個病,為什麼中醫一個治法,西醫又是另一個治法?歸根到底是兩者思維方式、認知不一樣,所以延伸出來的治療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樣。今天我們不討論這兩種方法的優劣,因為多年對營養、西醫和中醫的研究讓我發現,人心才是最重要的東西。我越是深入學習就越是感覺到心靈力量的偉大,今天我也將這份心得體會分享給你。 更多資訊,請關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