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艾草有幾種,該怎麼區分?

城南鍋


艾草有幾種,該怎麼區分?

艾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菊科蒿屬艾組。該組我國共有55種19變種。在我們日常使用的艾草有一種一變種。

艾草的正式中名叫艾,這個名稱來源於《植物名實圖考》;別名在《爾雅》和《本草綱目》中記載為艾蒿;在《神農本草經(部分)》和《本草綱目(部分)》記載為白蒿;在《爾雅》中記載為冰臺;在《名醫別錄》中記載為醫草;在《本草求原》中記載為甜草;在《埤雅》中記載為灸草;在《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中記載為阿及艾;中藥俗名叫家艾、艾葉、陳艾;其他別名還有大葉艾、祁艾、大艾、艾絨、艾蓬、五月艾、黃草、野艾、家陳艾、火艾等等。


艾草在我國分佈很廣,除極乾旱地區和高寒地方外,幾乎遍佈全國,主要生長在中低海拔的荒地、路旁、河邊、山坡,也生長在草原和森林草原。


它的外形特點:多年生草本或稍成半灌木狀,植物體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側根多;莖單生或少數,高八十公分左右,有明顯縱稜,莖枝有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表面有灰白色短柔毛,背面有密的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有長柄,花期枯萎;莖下部葉接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一側有裂片二三個;莖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菱形,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半裂;莖上部葉羽狀半裂、淺裂或三深裂。

艾草有一個變種,名字叫朝鮮艾,別名朝鮮艾蒿(東北植物檢索表)、野艾(內蒙古植物誌)、深裂葉艾蒿等,外形與艾草的區別是,莖中部葉為羽狀深裂。

分佈和用途與艾草相同。

艾和朝鮮艾的用途:第一,全草藥用,具有溫經、祛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書都有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中藥之一。艾葉曬乾搗碎得“艾絨”,可制艾條用於艾灸,


還可以作“印泥”的原料。第二,全草可作殺蟲的農藥或燻煙用於房間消毒。第三,幼苗和嫩芽可作蔬菜食用。


老姚談植物


艾草到底有多少種??據說160種嗎?信不信?很多人搞不清楚的。因為與艾草結緣,搞艾草這麼多年,經常被顧客問,有時候顧客收貨說你發的不是艾草,為什麼大家會有這種疑問?是因為艾草由於地域不同導致了很多品種,再加上如果不專業的,誰去細心的發現他的品種呢?

在專業研究的艾草書籍中,教授給的數據,艾草有160多種,納尼??我震驚了,但是真正常見的也就不到20來種。

艾草為菊科植物蒿屬。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那個品種的菊花葉子都很類似艾草。但是蒿屬的大部分都被稱為艾草。

由於艾草的不同用途,日常艾草一般分為食用艾草和藥用艾草。食用的艾草味道很淡,多在南方一些城市分佈,葉子窄,做艾草粑粑,有的叫蒿子粑粑青團等,藥用艾草也就是北方的各個地區有。

但是艾草應用最多的又是藥用艾草,用量超大,藥用艾草有特殊的氣味,經過風乾,儲存,味道越來越香,做艾條艾絨,用於艾灸。藥用艾草有分為大葉艾小葉艾,大葉用的多,小葉又不承認。

藥用的艾草由於歷史原因,產地也多爭議,李時珍本草綱目寫了艾草尤蘄春最好,本草綱目也是大家最熟悉的近代藥典,李時珍正好是蘄春人,所以名氣最大,當然啦,李時珍之前,河北祁艾,河南湯陰艾,桐柏艾,陝西秦艾,還有江西紅艾,甚至我在頭條看到什麼鮑菇艾。。。各種艾天天爭,河南人蘄春人天天吵,我做秦艾被湖北人經常罵,哈哈。

中國地圖這麼大,艾草基本上每一個省都有分佈,我見過的去過的城市很多,也收集了很多圖,除了新疆西藏我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地方不管
什麼品種應該都有吧

總之,艾草品種是說不完的話題,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就像最早我看廣東人吃的艾草粑粑,我第一時間說我不就是陝西人豬牛吃的水蒿嗎,哈哈,也就是南北差異,水蒿在我們這不叫艾草,在南方他就是艾草。由於手機原因配圖有限我給大家評論帶圖吧


艾草王子王三豐


嗯,艾草有很多品種。

嗯,我是湖北蘄春醫聖故里艾灸之鄉。

我拿我們湖北蘄春地區的艾草,來說一下。

在我們這裡艾草主要出分為兩種。一種為大葉艾。也就是天下聞名的蘄艾,還有一種就是,細葉艾。

在我們蘄春當地不怎麼受歡迎。我們這裡人稱之為細葉蒿。

其它地區,一樣有人種植。

那麼這就是這兩種蘄春地區,常見艾草的區分。

如果把它加工成艾絨。

蘄春艾草加工的艾絨是這種灰褐色。灰,中帶黑點。

這就是蘄春艾草的特點。如果沒有這種特點,那就不是青春的艾草加工的艾絨。

像南陽的艾草它是偏黃。

第2種就是新艾和陳艾的區別。

那麼他們主要從顏色和氣味上分別。

第1個新艾的顏色偏綠。陳艾的顏色偏黑。

那麼如何從氣味上分別?

新艾的氣味比較香,有一定刺激性味道,陳艾的味道就沒有那麼香,比較柔和,平順。

總之,多通各實際拿不同的艾草比對!你慢慢就會發現,各種艾草的特點。

有些東西圖片沒辦法表達。

文字也表達不出來。

只有通過實際,才能領悟它之間的區別。

回答完畢。

我是老吳和蘄艾專注蘄艾種植加工,致力於艾灸文化的公益傳播。


老吳和蘄艾


我是山東濟寧,在我們這裡艾草很多,在農村是長見的一種野草,


根生,秋冬地上成熟枯死,根部耐寒越冬,翌年再發芽生長。葉面綠色,葉背有淺白色,全草入藥。氣味芳香,主要用於“艾炙"和泡腳,

有活血化於,驅風溼,通經絡,緩解疼痛等功效。

在我的這裡有“端午節"日出前,有採集中葤材的習俗,這天早晨人們早起外出,專門採摘桑葉,青麥穗,艾草,車前草,各種中藥材等。具說能治百病。


在我這裡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嫁娶之日,人們提前找“艾革",到那一天和兩根香用紅紙,紅線梆在一塊,稱“相愛"之意,放在床頭。

“艾草"在我們這裡兩種,有專門移栽的,水肥充足,葉片稍大一點,稱“艾"。另一種是地邊,河邊,渠邊曠野自生的,稱之為“野艾"。不管是野生和栽植的都是一種,功效是一樣的。椐有關資料介紹,“艾"有生艾,陳艾和熟艾之分:

生艾,就是將艾草收割後,反覆曬乾儲存。備用。

陳艾,就是儲存三年的陳艾為上等的優質艾草,在這期間該揮發的氣體,變性都能達到標準。

熟艾,就是將“陳艾"進行深加工,製成"艾絨”,加工成"艾條”等產品。一根艾條還挺貴的。

“艾萆"不僅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也有食用風味,用嫩艾葉做成饅頭,


顏色又綠又好吃,有一種艾的香味,我雖沒吃過,一看就喜歡。


在年前有股風颳的很緊,就是“艾條"外放加工,收益很高,
很有誘惑力,但是合作費太高,也不知是不是陷阱,我只一字之差,沒有合作,不知加工過的情況怎樣?但是一些事也很難講,信息時代,真假難辮,想創業,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真捨得又怕被騙,叫人左右為難。馬雲的話說的在理,上了當,豈不是更窮嗎?


老年之光


艾草到底怎樣識別?

答案:識別艾草的方法是‘看、摸、捻、聞’。能辨別真假。

艾草是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溫味苦、辛,全草可入藥。具有消炎化淤,溫經止血,散風止痛,袪溼散寒,平喘鎮咳,安胎保孕,抗過敏的功效。全草可作驅蚊、殺蟲之用,也可作殺蟲農藥。怎樣識別艾草呢?


一看。艾草葉象菊花葉,莖比菊花和茼蒿要高,一般有0.5~1m,莖桿直,多稜形杆,灰白色,有白色細軟毛。互生葉片,底下葉片稍小,越向上,葉片越大,成羽毛深裂狀,邊緣有細鋸齒形。葉正面成淺綠色,有稀疏氈毛。葉反面有密密的灰白色絨毛。茼蒿和菊花莖杆成圓形,葉正面深綠色,葉反面絨毛稀疏。

二摸。艾草全身都有灰白色絨毛,手摸有毛絨感。而茼蒿和菊花無論莖杆還是葉片,因絨毛稀疏,無軟綿感,有骨感。

三捻。艾草葉片用手捻搓,有韌性,不易碎,有許多絨毛粘連,撕斷斷口處有綿毛。而菊花和茼蒿,葉片捻搓成碎片,毛絨很少。

四聞。艾草葉搓揉,有一股濃烈的艾香味,非常刺鼻,而菊花和茼蒿搓揉後艾香味清淡,不刺鼻。

總之,識別艾草通過‘看、摸、捻、聞’能分辨真偽。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寶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一般來說,菊科蒿屬的植物都可稱為艾草,而我們平時所說的艾草一般是指艾蒿。刺楸所知道的就有三種。

問:艾草作為藥用植物,有多種功效,那到底有幾種艾草呢?

一、艾蒿


平時說的艾草大多指艾蒿,為菊科蒿屬的藥用植物,因為具有非常濃烈的香氣,所以又有香艾之稱。

端午節和菖蒲一起掛在門窗前的就是這種艾草。由於大家對這種艾蒿都比較熟悉,刺楸在此就不再贅述。

二、紅陳艾

紅陳艾即簍蒿、藜蒿、蘆蒿,也被叫做艾草。一般長在溝渠邊、路旁、河邊、魚塘邊等土壤水分含量較充足的環境中。

紅陳艾具有一股奇特的清香氣味,有下氣通絡、活血祛瘀的藥用功效。

紅陳艾其莖無毛,最初為綠褐色,後逐漸變為紫紅色,還有比較明顯的縱稜。而待紅陳艾老的時候,其莖下部常常已變為半木質化狀態。

三月份的紅陳艾可以清炒,也可以炒臘肉,味道特別香。另外,紅陳艾的根和魚腥草一樣為肉質根,在冬天採挖後可以炒瘦肉吃。

三、白蒿


白蒿即大籽蒿,是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白蒿之所以被稱為白蒿,是因為它的莖和枝葉上都有白色的微柔毛。

  • 飼用價值。白蒿具有飼用價值,營養價值較高,但由於青鮮的白蒿有苦味,所以牲畜不願食,但用乾枯的白蒿可作為冬季青草短缺時牲畜的草料。

  • 藥用價值。具有消炎、止血、清熱利溼的攻效。

以上為刺楸所知道的幾種艾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覺得回答得好就關注刺楸吧,謝謝。


刺楸


如圖這就是正宗的艾草,聞上去有香氣,葉背面有白色的絨毛,手摸上去,有毛絨絨的感覺,葉面比較肥厚,植株較假的粗壯。

以上就是艾草的特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