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給一年級的孩子講應用題,家長抓住3個點,效果超級棒!

孩子進入小學之後,不僅需要面對語文科目繁雜的知識,數學應用題也成為了世紀難題。用很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話說:“應用題就像噩夢。”作為父母,我們也已經離開校園很多年,尤其是在給孩子講應用題的時候,很多家長覺得無從下手。


如果您有這樣的困難,我建議您可以這樣做:

給一年級的孩子講應用題,家長抓住3個點,效果超級棒!

1.能動手用實物體會的,先多動手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不管是在理解能力還是在學習能力方面都是比較弱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實物來幫助孩子理解題目。舉一個例子:蘋果樹上有一些蘋果,風來了,吹掉了3個,還剩5個,請問樹上原來有幾個蘋果?

我們不方便直接找蘋果樹來講這道題,但是我們可以用一些道具來模擬,或者用一些相似物來類比:給孩子口袋裡放幾顆瓜子,然後拿出來3顆,剩下5顆,問孩子,你口袋裡面原來有幾顆瓜子?多舉幾個例子,讓孩子領悟到:原來的瓜子分成了兩部分,這是關鍵。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用太多言語來干擾孩子,甚至不要解釋太多。你只要不斷的用一些簡單的例子來給孩子示範,孩子就慢慢能體會這個“和”與“分”的關係。

給一年級的孩子講應用題,家長抓住3個點,效果超級棒!

接下來,你可以引導孩子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比如,你可以把香蕉,牛奶,鮮花,氣球這樣的對象,都用三角形表示。把它們之間的分合關係表示出來,讓孩子領悟其中的加減關係。很多孩子蒙圈,主要是死記硬背了單個字詞的意義,而沒有領悟整個句子所表示出來的邏輯關係。比如:多和少,很多孩子形成了這樣的錯誤記憶:多就是加,少就是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加減法弄混的原因。

2、多示範,學會改編

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要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作業,這是活用的一個練習過程。那麼當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時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改編題目,把對象換成孩子熟悉的,然後稍微變換下數字,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做。可以利用的工具有實物和畫圖。當孩子理解之後,再讓他自己思考作業,直到能夠自己把作業完成為止。

給一年級的孩子講應用題,家長抓住3個點,效果超級棒!

3、引導可以,但代勞就不行了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會如何抉擇?第一種:孩子寫作業遇到問題就問,大人立刻幫解決,孩子做作業速度也不慢,但是內心的感覺是:自己需要依靠大人才可以完成。第二種:孩子不會做的題目,大人只是給一些類似的示範,但是具體的作業是讓孩子經過很長時間的動手探索,自己獨立把題目做出來。

你會選擇哪個?

我們不能看出,第二種肯定是對孩子來說最有利的。當孩子習慣性依賴父母時,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我們只有教會孩子解題的方法,讓孩子自己逐漸的去領會其中的精髓,孩子才能漸漸的變得自信起來,對學習的興趣也會更濃烈一些。因為正確的解答出一道題目,孩子的內心會感覺充實,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輔導孩子學習,是一個比較消耗耐心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用更多的耐心去面對需要正確引導的孩子。加油,希望每個家長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一個優秀的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