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周世宗柴荣为什么被称为“五代第一名君”?

围炉观史


选取五代几位有代表性的帝王简单评说一下:

1、朱温

起自黄巢起义队伍,叛变革命后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急先锋,将唐朝若干官员砍了扔进黄河,称帝,与李克用交手若干,被自己亲生儿子杀死。

2、李存勖

军事专家,击败号称“一步百计”的刘鄩后覆灭了后梁,开创了后唐王朝。幸用优伶,将士百战未得封赏,戏子一言即可升官,终于酿成祸乱,昔日同甘共苦创立基业的将士们眼睁睁看着他被乱兵杀死。

3、李嗣源

演义中十三太保的大太保,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死后靠着军事实力继承了帝位,在军事领域很有建树。李嗣源一心想要做一个好皇帝,但是限于自身资质,既不懂汉字,又不知用人,重用了安重诲,做皇帝实属有心无力。

4、石敬瑭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爱将。因为反对李从珂称帝遭到攻击,为了击败李从珂而引契丹入中原,更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成为臭名昭著的儿皇帝。

5、刘知远

石敬瑭的继承人石重贵不满契丹的控制,主动挑起战事,兵败被俘,辽主又无力统御中原,于是中原势力空虚,刘知远趁势而起,建立后汉,还没来得及一展身手,就死了。

6、郭威

后汉小皇帝忌惮朝廷旧将,想要削弱藩镇势力,于是他就想要杀掉镇将们。可是郭威躲过了一劫,于是起兵干掉了后汉政权。郭威相对体恤民生,然而终究是武将出身,没什么文化,不能根本上恢复社会生产力。

7、朱友贞、李从珂、石重贵、刘承祐、柴宗训

都是亡国之君,自然没办法争夺明主称号。

8、十国的强力君主

徐知诰、钱镠、周行逢等人也曾致力于领地治理,但是毕竟统治区域有限,不得中原正统承认,因而难入明主之列。

柴荣的对手都是这样的,而他本人:

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

能文能武,自然可称明主。


小王读书笔记


五代是个乱世,各种政权和皇帝走马灯似的更替频繁,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建立英明真的不易。但是柴荣做到了,他被史学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确人如其名。他谨慎宽厚仁爱,继位后为国家为百姓做出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所以深受百姓拥护。


公元955年闰九月的一天,他和文武在万岁殿一起吃饭。他说:“两日大寒,朕子宫中食珍膳,深愧无功于民而坐享天禄,既不能躬耕而食,唯当亲冒矢石为民除害,差可自安耳!”意思是说没有功劳于民而坐享其成,没有躬耕而坐享其食,深感惭愧,我应当亲临前线,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才能让我觉得踏实。

周世宗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高平之战后,他励精图治,大力改革。他重新整治军队,严惩贪官污吏,限制佛教,治理水患,奖励农耕,广开言路,招贤纳士。这些理民政的措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



开疆扩土方面,他采用了王朴先取南唐,再定岭南巴蜀之地,平定南方之后再北伐。宋朝建立后,赵匡胤的很多措施也是延续了这个策略。当他攻下南唐长江以北十四州后,又举兵北伐,征讨辽国,收复了北方大片失地。


公元959年,当周世宗正要实现统一全国愿望的时候病倒,英年早逝,年仅39岁。如果周世宗不英年早逝的话,他一定会在中国历史上给我们展现一个强盛的大周。


秦野雁


周世宗柴荣,周太祖郭威养子,他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更是一个杰出的君主。郭威死后,柴荣即位,他对经济,军事,政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在他的改革下,后周从一个小国弱国变成了一个强国。同时他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他在位期间,亲自领兵攻打契丹,北汉,南唐,开疆拓土,为赵匡胤的北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理想远大,才能不凡,他即位后,在政治上对周太祖郭威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革除弊病,整顿军队,整顿吏治,鼓励农耕,每天自我反省,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他的改革后,后周国力大增,同时他南征北战,大大开拓了后周的领土疆域,然后,在年富力强的年龄却因病而早逝。

柴荣病危后,他立刻安排后事,调令各文武大臣同掌朝政,以保证政权的稳定,为了不让他的女婿张永德篡位,调整了他的职位,提拔赵匡胤为点检之位,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赵匡胤夺取了胜利的果实。

总之,周世宗柴荣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君主,若他未早逝,可能契丹就无法这么猖狂了。


绝尘的时光


名君的含义很广,只要皇帝在位期间百姓安定,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都可称为名君。

纵观历史五千年,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名君一般都出现在大统一期间,如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汉武帝刘彻等。

但是能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期间,让后世颂为名君的也就只有柴荣了。

(柴荣)


01.简述五代十国的背景和柴荣的身世

五代十国是指,在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国初这段时间,共53年。

对于大王朝来说,53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五代十国的这3年确是最为黑暗的,53间光朝代换了5个,自立国家的更有10个之多。

  • 何为五代?

从朱温篡位称帝,国号从唐改为梁(现称之为后梁)起,到郭威建立后周结束,这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则称为“五代”。

按顺序排列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 何为十国?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越来越强大,在唐王朝慢慢衰弱后,他们渐渐的变得独立起来,不在听命于唐朝。

直到唐朝灭亡,之前一直被统治的藩镇势力摇身一变,个个成了独立的国家。

这10个“国家”分别为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北汉。

注意:“五代”是五个朝代一代换一代的,而“十国”是同时存在的。


(五代十国地图)

  • 柴荣身世

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养子,早年经商,后来跟随郭威带兵打仗。

虽说柴荣以前做过生意,但打起仗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旧五代史》曾记载柴荣善骑射。

954年,在郭威去世后,柴荣按照郭威遗命继位,称周世宗。

五代十国期间,中原地区每一个朝代的皇帝都希望自己可以统一天下,当然柴荣也不例外。

他常年为国征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等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但最后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路途中不幸染病,959年在汴京去世。

02.柴荣为何被称为明君?

想要判断柴荣称不称得上明君,我们只能从他在位期间的为政措施和百姓情况判断。

  • 政治措施

柴荣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但是这五年时间里国家却有条不紊的运转着,没有一场叛乱发生。他虚心谦虚,挑选人才,曾多次向朝臣求教治国之法,后来采用了大臣王朴的“先易后难”之策,以此策为基础再制订统一计划,虽最后不幸染病去世,未完成统一,但是他的成绩确是有目共睹的。

  • 经济上

打战除了劳民,还伤财。柴荣常年征战消耗的钱财可谓是数不胜数,那没钱了百姓怎么办?军人吃什么?

这里便关及到了一场“限佛运动”。

佛教在东汉期间自印度传入中国,由于当时中国缺乏有体系的宗教,佛教这个“舶来品”趁机抢占市场,南北朝时已发展为第一大宗教,皈依佛门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发展到五代十国时,全国寺庙据《资治通鉴》记载已经有了三万多座,寺庙已经有了这么多,那和尚的数量就更为夸张了,这么多人烧香拜佛就有工资拿,那谁还去种地呢?国家怎么正常运转呢?

还有每个寺庙肯定会有佛像,而佛像又是由铜所铸,那时候的铜就是钱,这么多钱都熔掉了,经济实力必然会下降。

于是这一场限佛运动便产生了,柴荣拆寺庙,熔佛像后,和尚重拾就业,回家种田生产粮食,而佛像则重新铸成铜钱补充经济。

自此之后,后周国力便可以蒸蒸日上。

(周世宗柴荣)


  • 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民情上

在百姓眼里,柴荣为政宽容,谦虚谨慎,以民为本的措施深受百姓爱戴。

在军人眼里,柴荣做到了放下身份,亲自带领他们带兵打仗,有一次,柴荣率军打算从水路进攻南唐,但有段河道无法疏通,将领禀告说河道一旦被掘通,河水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

柴荣亲便自前去察看,几天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军才得以出征。

他不仅是一个好领导,更是一个好皇帝。

总结

我记得史书中赵神宗赵顼对柴荣有过评价,他说:“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可比汉高祖。”

总之,他用了5年时间打了这么多胜仗,收回了这么多失地,国力也愈加强盛,在中国历史上都足以称得上名君两字,更别说那短短的五代了。

其外,柴荣的一系列措施也为之后北宋的统一大业,巩固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还有一人在柴荣集团里的作为也不可忽视,他也柴荣一样,曾经也是郭威的手下。

郭威在位期间,他两是战友,是兄弟。

柴荣在位期间,他两是君臣,是兄弟。

柴荣去世后,他摇身一变,黄袍加身成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这个人便是赵匡胤。


我是歌华颂夏,历史领域专注者,点击关注阅读更多。


史匠


之所以史学上称其为柴荣,完全是宋朝的史官改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削弱郭荣继承政权的合法性,从而显示赵匡胤夺取政权的合理性。你柴进可以取代郭威,那我赵匡胤也可取代你柴荣啊。下面说咱们来说说柴荣的生平。

柴荣:自幼被姑父养大

柴荣又名郭荣,公元921年生于河北隆尧县,卒于959年,年仅39岁。从小就过继给了姑父郭威,自幼在那儿长大。外表俊朗,武艺高强,略通历史,性情谨慎稳重。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柴荣奉遗照继位为帝。

先看视频介绍其生平\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ef134888750a8778830cc660ef3325cc\

小王看三国


周世宗柴荣确实可以称得上五代第一明君,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北宋就是以后周为基础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柴荣三十九岁就死了,那么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事情将是由柴荣来完成,只能说天妒英才,就像三国的周瑜那样。

柴荣祖籍是邢州尧山,祖父与父亲都是当地的富豪,只是到了柴荣这一代,家道中落,柴荣就去投奔姑母柴氏。柴氏是郭威的夫人,早些年,柴氏是唐庄宗的嫔妃,唐庄宗死后,唐明宗就将很多宫人都送回家。

柴氏也不例外,走到了黄河边,其父母来迎接,只是刚好碰到大风雨,就在旁边的一家旅店住下了。有一天,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是身材高大的郭威从门前走过,柴氏就问这个是谁,店家就说这个是马步军吏郭雀儿,也就是郭威。

柴氏看其相貌不凡,不顾家里的反对,嫁给了郭威,柴氏将身上的财物一分为二,一半给父母带回去,一半做为嫁妆,当晚,柴氏与郭威就在这家旅店成亲。柴氏与郭威的感情一直很好,在郭威称帝的时候,柴氏已去世。

郭威就再也没有立皇后,而且因为之前柴氏没有儿子,就收了柴荣做为养子。因为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郭侗和郭信都被后汉隐帝给杀了刘承祐,郭威就立柴荣为嗣子。公元6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继位,即后周世宗。

那我们来看看后周世宗都哪些做为可以称得上是五代第一明君。柴荣选拔人才,修订律法,虚心接受他人的劝谏,他还命令翰林学士做《为君难为为不易论》和《平边策》,也就是说他向群臣征求治国之策,最后他采纳了王朴在平边策里面先易后难的主张。

柴荣整顿了禁军,大大提高了禁军的实力,五次率兵亲征,有一次柴荣打算从水路攻打南唐,但是有一段河道无法疏通,负责人说这个河道一旦被挖开,河水就会灌进来,不能正常疏通。

柴荣亲自去察看情况,然后几天后,就有详细的施工的方法,工匠依着这个方法,果然顺利的把这段河道疏通了,大军得以通过,可见柴荣的办事效率十分之高。

柴荣奖励农耕,兴修水利,休养生息,使得后周的实力稳步增强。柴荣还十分重视后周的文化与教育,柴荣多次到史馆,看到藏书太少,就下诏,只要献书,就能得到奖赏。又选了三十人,对藏书进行整理,校对。可以说,没有后周,就没有北宋。


历史简单说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能与之相比的只有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个时代国家典型的特点就是旋起旋灭。后梁持续时间16年,后唐时间13年,后晋时间11年,后汉4年不到,后周9年。

从这些国家的持续时间,可以想像当时的时局是如何的动荡。


先来看看可以作为柴荣的对手吧。


后梁太祖朱温,是五代排名前三的君主,很多人评价朱温,可能张口就是,他残忍好杀,他和儿媳通奸。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些都是他的私德。从个人政绩来看,他的得分还是OK的,他所采取的政治措施有很多都是奖励农耕,减轻税负,对豪强也多有压制,在唐末的乱世,如果不是他处于四战之地,连年用兵,身边的人才也有限,他会是又一个统一北方的曹操。更为致命的是,他有一个天纵其才的对手李存勖。

当然,他没有选择好自己的接班人,也没有教好自己的儿子,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所弑,这也是他最大的减分项。


后唐庄宗李存勖,这也是一个有希望统一北方的人,然而……自己把自己给玩死了。

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原本天天被朱温吊打,临死的时候,给了李存勖三支箭,说,朱温是我的仇人,刘仁恭为我所立,契丹是我的兄弟,但到最后他们都帮朱温,背叛了我,我死不瞑目,将来你一定要帮我灭了这三个仇人。

这个段子十分出名,但是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因为日本的毛利元就和吐谷浑威王阿柴都有折箭教子的段子,而且李存勖也是向契丹借过兵的,但是这故事并不妨碍李存勖的赫赫武功。平桀燕、败契丹、灭后梁,这都是李存勖凭一己之力做到的,整个五代,最大的疆域就是在他手里打下来的。


然而灭后梁以后,李存勖顿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开始耽于享乐。最出名的就是他宠幸伶人,自称李天下。虽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五代之所以称之为乱世,就是带兵将领没有制约,一朝兵权在手,转身就敢造反,李存勖也是如此,当时他的主力部队在灭前蜀归来的路上,李嗣源突然造反,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是乱世的正常操作。但是从他后期的政治措施来看,宠幸皇后,让其肆意干政;对功臣宿将动辄杀戮,这都是将领叛乱的重要原因。在文治方面,他做的甚至还不如朱温,朱温至少知道下诏求贤,而李存勖的用人策略就是用门第比较高的人。

一句话来总结,可以马上定天下,不能下马平天下。


后晋和后汉都没有可称为对手的人,一个石敬瑭,儿皇帝臭名传千古,送了燕云十六州,让北宋苦不堪言。后汉的刘知远治下,是五代最狂暴的时期,后梁后唐至少都有部分与民生息的措施,后汉简直就是土匪治国,所以4年不到灭国,一点都不奇怪。


柴荣,历代评价都很高,他的所有作为都相当符合我国古代的“政治正确”。

武功来说,败后蜀取秦陇,征南唐平淮右,伐辽朝复三关;可惜征幽州的路上大病一场,无果而返,令人扼腕。如果他的健康不成问题,可能就没赵宋什么事了。

文治来说,休养生息,开科取士,修订历法,还有著名的灭佛事件(三武一宗灭佛,他就是那一宗),休养生息,种种措施,都为日后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个人私德来说,他也没有朱温的残暴好杀以及李存勖的逸欲亡身;立志“十年开拓天下,十年生息,十年致太平”;上战场敢于身先士卒,经常冲杀在一线;行政亲力亲为,有一次疏通河道,居然自己亲自给出施工方法,种种作为,都当的起“明君”二字,可惜可惜,天不假年,因病去世。

至于身后事,临死前解除张永德的点检职务,留下范质王溥等人压阵,可以说已经尽人事了,谁能想到赵匡胤这个浓眉大眼的叛变革命呢?相比朱温和李存勖的结局,可以当的起善终二字了。


萌萌


死了的事他当然没法预料,虽然他儿子丢了江山,但是大宋的基础是他打下的,而且如果他不英年早逝,还是有很大几率收复幽云十六州的

具体他多强我就不赘述了,五代时有两个人有一统天下的能力,他是之一,另一个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但是李存勖只有军事才能,政治才能是0,柴荣两者兼而有之,难得的找不出什么短板和劣迹的皇帝


球姐


柴荣即位后对内改革,对外扩张,使中原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期间推行显德毁佛,司马光评价其“不爱己身而爱民,不以无益废有益”,在收复燕云十六州途中病倒,但是仍然为北宋奠定了版图基础,而做这些他只用了6年,是当之无愧的五代第一英主


零守护


借用欧阳修的评语: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

所以,五代第一明君绝对是实至名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