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周世宗柴荣的明君之处在哪里?

林子说历史


周世宗柴荣是五代第一明君,

他为政英明练达,果敢敏捷,言谈开明。

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旧五代史》)谓柴荣・“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欧阳修《五代史记》(《新五代史》)称柴荣:“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准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統》,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

司马光也对周世宗厚加褒赞,在《通鉴》中评论:“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世宗未登皇位时,韬光养晦,人们不知其能。继位后,破高平北汉、契丹联军,人们始知其英武。他治军严,号令明,人不敢稍有违犯。对敌攻城,矢石纷落,左右皆恐惧失色,他却声色不动。他又勤于治国,百司簿籍过目不忘;他识忠辨奸,聪明如神。闲暇时则召儒者读前史,论大义,不喜声色珍玩奢侈。使群臣能各尽其能。群臣有功则厚赏之,有过则面责之,服过则放免之。故臣下无不畏其明察而怀其恩惠。

周世宗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统一河山的军事家,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他希望能做三十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他以务实的态度、宏大的魄力,革故鼎新,所进行的改革卓有成效、影响深远。只是他去世太早很多事情都没能够完成,但很多事业在北宋初期都沿袭了下去。征讨准南是世宗统一大业的一部分。

柴荣的人生很短暂,他在位只有五年半,去世时也只有三十九岁。但就是这短短的的五年半时间,柴荣却深深震撼了历史。史称,柴荣采纳王朴《平边策》,“先易后难”,开始了“平天下”的艰难进程,连续三年三次率兵亲征南唐,并创建水军,占领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南唐江北、淮南十四州,为日后北宋统一江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秋妮


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君,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向来有褒无贬,少有争议.从明朝朱元璋到清朝溥仪(自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至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明清的皇帝对他的祭祀不断.至今世宗庆陵前保存下来的御制祭文碑、祝文碑近40通,而相比宋陵祭碑的荡然无存使得世宗庆陵祭碑显得更加珍贵,它似乎默默的向世人书写着一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好皇帝……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军事虽弱,但文化之灿烂却为汉唐所不及,达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峰.正因如此,赵匡胤作为赵宋王朝的缔造者,颇受后人推崇.其实,“赵宋之世”的实际开创者并不是赵匡胤.赵匡胤是踩着巨人的肩膀登上高峰的,而为他搭桥辅路、奠定基业的,就是流星般划过历史天空的短命天子后周世宗柴荣.柴荣是五代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扫除唐未以来的政治弊端,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力迅速增强.他整顿骄将惰卒,亲率兵马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遗憾的是,上天仅给了他5年半时间.然而,就在他几乎就要一统天下的最后阶段,这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一代英主,却以39岁英年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猝然而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