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多给十年寿命,刘裕和柴荣谁最有可能完成全国统一?

醉倾城36


刘裕,南北朝第一明君!

柴荣,五代十国之第一明君!

两个人的一生南征北战!

统一南方,北伐未捷,身先死!

如果多给十年寿命,两个人中谁最有可能完成全国统一呢?

一.刘裕的北伐,自己信心十足,但士族离心,如果多十年时间,恐难以实现江山一统!

刘裕有收复北方,实现全国统一的意图和强大决心。

412年,西征巴汉,大破谯蜀

415年,讨伐司马,尽吞荆扬

417年,率军北上,灭亡后秦

420年,南征林邑,全境归附

当时东晋国内在北伐问题上,却是离心的,江南士族早已习惯偏安,不愿北归,也瞧不起刘裕寒族的出身,因此处在后方的他们难以与他同心。

即使跟随刘裕北伐的文武群臣中,也没有多少人有彻底收复北方的心思。

422年,刘裕欲征北魏,病逝,享年60岁。即使再多给十年寿命,已年老,尚能征否?

二.柴荣的统一目标明确,而且坚定不移的执行,上下齐心,如果多给十年,一定能扫平天下,统一全国!

柴荣即位之初,就立下宏伟目标:"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柴荣采纳大臣王朴"先易后难"和"先南后北"的统一大计:

954年,御驾亲征,大破北汉;

955年,西征后蜀,收复四州;

958年,亲征南唐,尽取淮南;

959年,北征辽国,连收关州;

柴荣征辽四十二天,兵不血刃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五月,柴荣把所有大将叫在一起,誓师大会。

柴荣指着一张军事地图,那上面是整个华夏!

"攻破幽州,实现统一!"

不料,夜间,柴荣突患疾病,只得回师。

此时的柴荣,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和机会,但上天却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

959年,柴荣病逝,享年仅39岁,向天再借十年,正值英年;

以柴荣不达统一目标不罢休的雄心和毅志,凭借其威震邻国,战无不胜的精锐禁军之师,实现全国统一的目标,指日可待!

刘裕和柴荣都是创业造功的时代英主,却未能如愿统一大业,时也,命也,数也!


东秋妮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由于东晋的门阀统治并不稳定,再加上后期出现了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导致东晋内部出现了剧烈动乱。此时刘裕作为北府兵的将领,四处征战,逐渐掌握了东晋朝廷的大权,在消灭掉南燕以及后秦之后,树立了极大的个人威望,于是终结了东晋王朝,建立了刘宋政权。

至于柴荣,则是在郭威去世以后,继承了后周的皇位。柴荣能够在张永德、李重进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皇位继承人,除了与柴皇后的亲缘关系外,还得益于自身的优秀本事。

因此与刘裕一样,柴荣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

刘裕与柴荣一样,都是处于乱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存在着巨大的外部威胁。刘裕所建立的刘宋政权,与北方的大夏、北凉还有北魏形成了对峙。尤其是北魏,在拓跋珪的领导下,成了刘宋王朝的劲敌。当然柴荣所继承的后周政权,形势也是非常严峻,南方与北方都有敌对势力存在,尤其是北方的契丹,自从五代以来,始终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

如果刘裕和柴荣能够再多活十年,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

其实都很难,但柴荣的结果会好一点,相对于刘裕,统一天下难度要小一些。

其一:北魏比契丹要更难对付,另外刘裕讨伐后秦,并不太成功。而柴荣在去世之前,还在打胜仗。

能不能统一天下,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自身是否强大,以及敌国是否弱小。先看看刘裕,在取代东晋之前,对后秦进行了北伐,以此来增加自身的威望。可刘裕的讨伐后秦之战,难言成功。前期表现确实不错,迅速攻灭了后秦,可后来刘裕因故离开关中地区后,手下将领自相残杀,结果被赫连勃勃全部消灭了。等到刘裕建立起刘宋政权后,北伐的局势就不太有利了。北方的两大强国,后秦与北魏,由赫连勃勃与拓跋焘(拓跋嗣将在三年后去世,刘裕将主要面对拓跋焘)统治,这二位可是雄才大略之主。最主要的是,他们善于打仗,刘裕在与他们对决时,很难占到便宜。

与刘裕相比,柴荣在继位以后,也取得一系列胜利,并且很干净利落,没有出现重大的失误。根据北强南弱的局面,柴荣制订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先是大举西征,消灭了位于巴蜀地区的后蜀政权,接着通过三次攻打南唐,迫使南唐屈服的同时,也震慑了其它的南方割据势力。这样柴荣在北伐时,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柴荣去世之前,一直在打胜仗,一连收复了三关三州。因此柴荣的表现比刘裕要好一些,更有可能统一天下。

其二:刘裕在建立刘宋之前,没有统一天下的具体计划,而柴荣在登基之前,就跟从郭威为统一天下作准备。

自从东晋建立以来,北伐的重点就是关中地区,然后以此为据点,逐步收复整个北方地区。对此刘裕也很清楚,但他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增强个人威望,而不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消灭后秦确实是一步好棋,但刘裕却是虎头蛇尾,不仅失去了长安,而且损失了许多精兵强将。作为谋取天下之人,可不能犯如此巨大的错误。当然刘裕也是一个聪明人,之所以出现重大失误,或许是他只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没有从统一天下的全局考虑有关。

柴荣却不一样,在登上皇位以后,立马就制订了: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计划。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柴荣采纳了王朴的建议,也就是:攻取之道,从易者始。通过消灭后蜀和攻打南唐,稳定住了后方,接下来就可以放手北伐了。北伐的表现,可谓是相当优秀,打败了契丹的骑兵部队,收复了许多州县。若不是柴荣去世得过于仓促,说不定已经统一了天下。

总之,刘裕和柴荣,要想统一天下,都面临着强大的对手。不过柴荣的局面要好一些,在契丹交锋中,后周军队不落下风。而刘裕要想与赫连勃勃或者拓跋焘交锋,那就要困难很多,这二位一生征战无数,很少出现败绩。

因此假以时日,凭着柴荣的个人能力,还真有可能统一天下。


子正寻道


如果过给十年寿命,肯定是柴荣最有可能统一大业,他甚至会比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做得更好,后周的疆土没准会比北宋还要大的多,当年柴荣北伐幽州,即将收复幽州,如果不是突患疾病,幽州不会在契丹人手里,要知道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二人北伐数次失利啊。

先说一下为什么柴荣会比刘裕更加有机会一统天下,以武功而论,柴荣肯定是不如刘裕,但是除了武功,综合各方面柴荣所统治的后周都要比刘裕的刘宋强,不然的话,赵匡胤也不可能靠继承后周产业统一中国绝大部分地区。

还有最关键的就是刘裕死的时候已经六十岁了,这在古代已经算是长寿了,要知道很多帝王在晚年都很难保持年轻时代的作风,所以谁能预料刘裕如果再活十年,当初的雄心壮志和雄才伟略还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

而柴荣则不一样,柴荣死的是年仅三十九岁,属于英年早逝,其实柴荣在生前就曾经立下“十年统一天下,十年与民休养生息,十年开创太平盛世”的三个十年计划。这说明早在柴荣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他有信心能在十年之内统一天下。

再有就是柴荣和刘裕面对的对手强弱不对等,刘裕的对手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强的,比如桓玄等等,且北魏虽然被刘裕打败过,但是北魏当时还是比较强大,在刘裕死后更是达到顶峰,所以刘裕即使活着以他年纪老迈和精力也未必能连克强敌。

再看柴荣的对手,除了当时比较强的契丹以外,柴荣的对手都是后蜀孟昶、南唐李璟、北汉刘崇这些对手,实际来说这些人比之刘裕时代的那些诸侯还是弱一些,如果刘裕时代遇到的是这些对手,或许刘裕也就在壮年时期统一中国了。

对手的强大也说明了刘裕的武功之强盛,在比较强的对手中,刘裕武功威震一时,这也是柴荣在武功方面所不及。

但是也正因为对手整体都比刘裕时代要弱,毕竟整个五代十国就好像一条皇帝生产线,大批量的生产皇帝,但是一拨换一拨,没有一个能当的长远,唯独柴荣是五代十国之中最杰出最英明的皇帝,他最可惜的就是天不假时,在唯利是图的五代十国帝王群中,唯独柴荣最清醒,眼光最长远,宏观战略性最强,所以柴荣以壮年之身加上较弱的对手,十年之内他必定能统一天下,甚至都有可能灭掉辽国。

其实北宋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二人比之柴荣多有不及,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北宋只能弱弱的和辽国对立而治了。


小岛知风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上天能各自给刘裕和柴荣延寿十年的话,我认为应该是刘裕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更大,而柴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

让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柴荣不可能,原因很简单,就是对比他的继任者——时任都点检、后来的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赵匡胤的能力应该说和柴荣不相上下,他也很好地继承了柴荣的遗志;然而,他却用了十几年的功夫才将南方彻底肃清,最后却连北汉都没拿下,就意外地去世了。赵匡胤都要用十几年,柴荣的话十年又怎么够?

而且就算柴荣能在十年内平定南方,他也未必能战胜甚至消灭辽国。因为此时的辽国已经开发出了“南北院制度”,也就是汉人用汉法治理,契丹人用契丹规则统治。在这一套玩法下,契丹境内的民族问题已经不再严重,后周的战旗所到之处,也未必会有民心所向。

有关于刘裕,尽管他的继任者们(包括南朝的所有皇帝)没有一个能达到他的高度,但是从他的环境来看,他也许还真的能在十年内统一天下。

公元418年刘裕第二次北伐,灭掉了后秦,夺取了长安和洛阳。尽管后来又失去了长安,但是刘宋的国境线已经推进到了黄河以北,成为了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剩下来的赫连夏、北凉、北燕等国均不值一提,即使是后来逐渐枝繁叶茂的北魏,此时也无法和刘宋相提并论。

而正当刘裕在登基后不久就厉兵秣马准备第三次北伐的时候,这位久经战阵的老英雄却再也无法忍耐病痛的折磨,怀着无限的遗憾驾鹤西去了。八百年后,一位同样是宋朝子民的诗人,有感于彼宋的时局,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读史
作者:陆游
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
赫连拓跋非难取,天意从来未易知。

青言论史


柴荣,并不是说他的武功比刘裕强,而是当时柴荣面对的天下形势非常有利,主要是唯一强敌北方契丹正陷入最大的内乱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柴荣完全可以先北上击败契丹,至少收复燕云十六州,安顿好原汉人,然后遣将南下统一全国毫无难度,可能只需5年,正是历史给予的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

刘裕的武功,即使不放在南方,在整个汉人历史上都可以排进前十,甚至前五,可惜当时北方胡人仍有相当实力,尤其是重要谋臣离世,洛阳受挫,所以即使多给十年寿命,刘裕也不能够统一全国


大道至简T2


中国历史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失天下的枭雄不少,比如鸿门宴时项羽如果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天下肯定是项羽的;苻坚如果不急于南下的话,先处理好内部羌氐鲜卑等势力再图东晋估计天下也是他的;再比如刘裕北伐南燕和后秦夺取洛阳长安两京,占据了关中之后不是匆忙南返而是用心经营,当时北魏刚兴起北方还没有强敌的情况下,统一天下也是有相当可能的。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些雄主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却因为身体患病而英年早逝,从而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这是最令人惋惜的,历史上符合英年早逝错失天下的雄主最有名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另外一个是后周周世宗柴荣。至于刘裕他去世的时候已经五十九岁了,远算不上英年早逝,而且当时天下的形势和他占据洛阳长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北魏在位的是文治武功不输于他的拓跋焘,即使刘裕北伐也未必能取得成功,所以刘裕就不算在内了。

世人说起英年早逝痛失天下的雄主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后周周世宗柴荣,其实不是,英年早逝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一代雄主首先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然后才是后周周世宗柴荣,这和当时两人所处的天下形势有很大关系。

北方的霸主北魏一分为二后,权臣宇文泰控制了西魏,另外一个权臣高欢控制了东魏,两人连番大战宇文泰还稍微占了上风,其后两人各自埋头发展,公元557年宇文泰儿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建立北周,但是大权却在宇文泰侄子宇文护之手。宇文护是历史上有名的权臣,也是个凶悍的人物,他为了独掌北周大权连续毒杀两任皇帝也就是宇文泰的两个儿子宇文觉和宇文毓之后,公元560年选中了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北周的第三任皇帝。

宇文邕韬光养晦了13年,终于于公元572年抓住机会一击而中杀了宇文护尽诛其党羽并大赦天下掌握了北周的大权,其后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灭佛使得财政充裕,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发展;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兵源得到保证使得军事实力上升很快;外交上和突厥和亲以及交好南陈。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元575年宇文邕发动了攻灭北齐之战,与北周政治清明相比,此时的北齐政局动荡不安,在位的北齐后主高纬荒淫无道,且连续诛杀了北齐名将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等人,本来实力还略胜北周一筹的北齐已经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宇文邕用时三年,连续取得河阴之战,平阳之战和邺城之战的胜利,终于于公元577年攻入邺城灭亡了劲敌北齐从而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壮举。

攻灭北齐后没多久,公元578年宇文邕发起了五路大军北伐突厥的战争,可惜的是在北伐途中宇文邕身患重病只能放弃北伐回师洛阳,同年病逝于洛阳时年年仅36岁。北方的统一使得北周一家独大,其实已经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偏安江南的南陈远不是北周的对手(这从日后杨坚灭南陈没费多大力气可以看出来),统一南北是指日可待。当时北周只有两个对手:一个是南陈,一个是北方的突厥,南陈不在话下,且不论宇文邕五路北伐突厥是否能取得胜利,但是相对于日后柴荣要面对的契丹来说,宇文邕所处的形势比柴荣要好很多,至少幽云十六州当时应该绝大部分在北周手中,而且当时的突厥也没有日后隋末唐初时那么强大。

后周周世宗柴荣面对的形势比宇文邕要复杂很多,南唐虽然被他打得没脾气,但是除了南唐南方还有其他割据政权也要费一番周折,北方除了北汉还有刚刚兴起的强大的契丹,而且幽云十六州在契丹之手,虽然柴荣北伐短时间内连收三关三州十七县,但是这是在还没有直接面对契丹主力的情况下,从日后赵匡胤不得不筹钱准备赎回幽云十六州以及赵光义在高粱河之战中大败于辽国(契丹)来看,一个刚刚兴起的契丹实力不容小觑。不是说柴荣的后周不如契丹,而只是说柴荣面对的处境远比宇文邕复杂,如果要选一个英年早逝最有可能完成统一的一代雄主,宇文邕当然比柴荣更有资格。

宇文邕英年早逝,大好江山白白便宜了杨坚,宇文邕死后才三年,公元581年杨坚就废了宇文邕的孙子同时也是杨坚自己的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灭南陈完成了统一,而这一切的丰功伟绩本应该是属于宇文邕的。


月夜luck


我觉得柴荣最有可能完成全国的统一。为什么呢?

柴荣初长成

柴荣,本是郭威的侄子,后被郭威收为养子。柴荣出身于一贫苦家庭,年轻的时候便去依靠嫁给郭威的姑姑生活。郭威见柴荣办事稳妥,为人厚道,就把家里的事情交他总管。这一时期,郭威还没发达,家境也很一般,柴荣便为他做些生意,去江陵贩卖茶叶等货物。在做生意的同时,他也没闲着,他一边做生意,一边习文练武,读了很多史书和黄老著作,还练的一手好武艺。这段经历,不仅使他迅速成长,还使他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了解民间疾苦,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柴荣渐成长

后汉建立后,郭威成了后汉政权的核心人物,担任枢密使一职,而柴荣也被委任为左监门卫将军。当郭威在邺都起兵去开封夺权时,他便留守于邺,稳定后方。郭威做了皇帝后,柴荣被任命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候。在此期间,他为政清素,得到人民的好评。显得元年(954),柴荣晋升为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依前开封尹兼功德使,判内外兵马事,从而掌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两天后,郭威病死。又过四天,宣布了郭威遗命:“晋王荣可于柩前即位。”于是,柴荣就做了皇帝,是为世宗。

柴荣做皇帝

柴荣在被百官迎为皇帝后,曾许下愿望,希望上天能给他三十年时间:“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而他刚一即位,就遇到了难题。北汉的刘崇效法石敬瑭联合契丹向后周杀来,柴荣果断出击,亲自率领军队迎战。两军在高平大战,世宗亲自率领亲兵冲杀,在赵匡胤、张永德等大将的死战下,堵住缺口,又在援军的配合下,打得刘崇抱头鼠窜。这次战争确立了后周在天下的军事地位。

高平之战也暴露出后周军队的缺陷,于是在战后他便对军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下令藩镇将最有战斗力的精兵送往中央,淘汰老弱,组建禁军;对手下将帅臣僚恩威并用,建立了威信,也初步改变了唐末以来骄兵强将难以控制的局面。

在军事改革的同时,他在经济、政治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他制定了减免赋税的政策,促使逃户回归和荒弃田地的开垦利用;他疏浚漕运水路,有利于水利灌溉和经济发展;他还带头过简朴生活,破格提拔有识之士,组建了高效的政府班子;整顿科举,为有才能之人进入仕途做了保障;澄清吏治,毫不留情的打击贪赃枉法的官员。

就这样,在他的治理之下,没出几年,后周就变得富强起来。

柴荣欲统一

随着国家的逐步富强,他便开始向自己的宏伟蓝图进发:统一中国。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将西边后蜀的秦、凤、成、阶四州收归后周旗下;又三次亲政南唐,得南唐十四州;然后北伐契丹,仅用四十天的时间,就从契丹手中夺得了瓦桥、益津、淤口三个关口,以及宁、莫、瀛三个州的许多土地。

柴荣英年早逝

但是,在他踌躇满志的要去收复幽州的时候,他却生病了,只得回撤。回到开封后不久,他就病逝了,年仅39岁。接替他皇位的是他的儿子郭宗训,年仅7岁。于是,在乾德七年(960)正月的时候,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迫使郭宗训退位,后周灭亡。


飞天鲸鲸


最可惜的是宋武帝刘裕,先是最能干的三弟早逝,后来刘穆之又在紧要关头去世,自己去世的时候二弟也同时因病去世,结果导致四个权臣没了制衡,差点乱了国家。


哀公问宰我


柴荣性如烈火,急躁易怒,后方野心家太多,就算侥幸统一,终归是为别人做嫁衣,倒不如赵匡胤来的稳妥,老百姓少受罪。刘裕呢 ,收复长安,是他个人军事的巅峰之作,此时北方根本不存在和他抗衡的势力,赫连勃勃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北魏也不敢直缨其锋,他完全可以定鼎中原,统一天下,此时根本没有力量可以阻止。但是刘穆之一死,唯一知道他意思的谋臣去世,江南那些世家如果趁势断了刘裕的后援,就可以致刘裕于死地,没有江南博兴之地做后盾,手下的大将如王镇恶一直和他不是一条心,刘裕迫不得已必须回去,以刘裕此时的岁数回去只能先称帝,根本没有什么时间进行再次北伐,而且青泥一战,刘裕的能战之将被赫连勃勃一网打尽,北府兵的实力大不如前 ,平心而论,这两个人都不是统一天下的真命天子,柴荣遇到的强敌更多,刘裕机会更好一点吧!


纵横小鱼


柴荣。

那样不光统一了全国,燕云十六州也拿下了,手下大将赵匡胤妥妥的古今十大名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