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豫剧皇后陈素真二三事,自评对豫剧“犯了罪”

豫剧皇后陈素真二三事,自评对豫剧“犯了罪”

闫立品、崔兰田、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从左至右)合影

陈素真的一生是功绩卓著的一生,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她曾拥有过每演新剧便引得万人空巷、一场戏价获金五两的辉煌;也遭遇过流放荒村、痛失爱子、一夜之间青发降霜的锥心泣血、生莫如死的劫难,尤其是1957年的“反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使她改变初衷。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她仍自强不息,撰写近百万言的回忆录,把全身心都献给了豫剧事业。

一辈子忘不了别人的好

1994年3月4日:陈素真来豫的第8天,离“名丑大赛”正式开幕还有6天时间,她突然听到王秀玲(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豫剧常派弟子)因车祸在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消息,便马上向组委会要了车,买了鲜花,由大会赞助人杨经理陪同到医院,去探望这两位一个比她小30岁、一个比她小20岁的同行。

事后我问及此事:“她们两位,一个是唱曲剧的,一个是常派弟子,是什么特殊原因让您去探望这两位岁数比您小得多的演员呢?”记得当时陈素真很安详地对我讲:“秀玲妹虽是唱曲剧的,美玲是香玉的徒弟,但她们平时都非常尊重我,也喜爱我的艺术,向我求教。就从这一点我就得向人家学习,更何况她俩正住院。我和秀玲结识是在前年我来郑州心脏病发作的时候,省人民医院高干病房‘客满’住不进去,当时秀玲正在医院疗养,她并不认识我,但马上向医院领导建议,把她自己的床位让出来,她住简易床。这是何等的情意和品行!在同屋住院时,她还张口一个‘陈老师’闭口一个‘陈老师’的。我对她讲:你也是曲剧界的一方‘诸侯’,叫我老师我可不敢当,我比你大两岁,就叫大姐吧。从此,我与秀玲妹便姐妹相称。美玲也是,记得我到她所在的郑州市豫剧团传授《梵王宫》,她是第四组的演员,当时我住河南旅行社,吃不惯那里的饭菜,她几乎天天来看我,向我学戏,还送些适口的饭菜。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几天起不来,她抓中药,买砂锅,给我煎汤熬药,伺奉左右。我这个人就是受不了别人的好处,受人一点好处,一辈子也忘不了!”

豫剧皇后陈素真二三事,自评对豫剧“犯了罪”

豫剧《春秋配》剧照

对豫剧“犯了罪”

1994年3月10日:“全国豫剧名丑大赛”在亚细亚大酒店会议厅开幕。陈素真在会上作了发言,她说:“我今天特别高兴。我现在已是近80岁的人啦,不会说客气话,更不会说违心话,我只会讲我脑子里所想到的话。

“说实在的,我这个人很没出息,摆不上桌面。我就是爱唱戏,我是个演员。我觉得,我要是离开舞台不能唱戏了,什么事也做不来,什么活动也不愿意参加,就愿意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看看孙子孙女,过过日子。

“可是这一回我为什么来了呢?我自己愿意来,高兴来。从紫晨老弟和得草两人到天津去找我,一提这个事儿,我心里激动得就甭提啦。就说我吧,在豫剧上虽然有那么小米儿大的一点成绩,但现在老了老了,仔细想想,我还是有罪的。不仅我犯了罪,包括司凤英、常香玉,我们三姊妹都犯了罪。我小的时候,刚记事就在戏班里,那个时候,戏班里旦角可不是这个(伸大拇指)。咱们这个河南梆子跟京剧一样,生旦净丑都有主演,讲究一个班里要有四梁四柱。其实,一个班里就那三十几号人,是四生四旦四花脸,八个场面(指乐队),两个箱官(指服装管理人员),这就是一班戏。从我们这“三鼎甲”(指陈、常、司三人)一出,把其他三方面(指生、净、丑)一下都压下去了。从1935年开始,一直压到现在,快60年了吧,一直抬不起头来。

“过去我不懂,几十年一直也不懂。后来,老了老了,看看人家京剧,慢慢悟出自己是犯了罪的。可想赎罪,自己没有这个力量呀,没权、没势、没条件。可我这脑子里一直想着怎么能让我们豫剧中的老生、红生、铁生(指武生)……门门都能像京剧那样,都可以当这个(又伸大拇指)。这次丑角大赛,我自己身体再不好也得来,为的是使咱豫剧的这朵‘丑’花开得更好,百花齐放,使豫剧的各个行当、各朵花都开得好。这次是丑,下次可能是花脸,或者是老生啊、武生啊……我也说不好。我只有衷心地感谢主办这次活动的人,对我们豫剧的……”

陈素真讲到此,热泪盈眶,骨鲠于喉,再也讲不下去了。

豫剧皇后陈素真二三事,自评对豫剧“犯了罪”

豫剧《拾玉镯》剧照

本着良心做批评

据“名丑大赛”发起人之一马紫晨先生讲:大赛历时4天,每个评委每天要看十几部录像带,十分辛苦劳累。陈素真善始善终,参加了评选的全过程,甚至有时是抱病工作。她在审带时发表了许多的精辟见解。比如在审阅《推磨》时,她说:“看来李鸿信(剧中丑角主人公)的老婆(由‘泼辣旦’扮演)对小姑子并不错,没有虐待她。你看她穿的戴的比她嫂子还好,没有一丁点儿‘苦象’。”她接着说:“不讲人物,不讲身份,不讲剧情,只为好看,是现在豫剧旦行表演中的一大弊端。有的演员演秦香莲、柳迎春(《卖苗郎》主人公)都戴‘宝石花’。她们哪戴得起哟,头上有‘宝石花’还能让家里人饿死吗?”

对青年一代演员,陈素真既有鼓励,又有批评,体现了对豫剧事业接班人真正的关爱。名丑牛得草的“白口”是颇具特色的,尤其是那一口地道的“汴梁腔”和浓重的鼻腔共鸣。前来领奖的一些中、青年丑角演员,有的经常在台下以出牛得草的“洋相”来开玩笑。陈素真发现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这样不分场合地开老师的玩笑,一是对前辈的不尊重,二是对艺术的不严肃,更严重地讲是对艺术的亵渎。孩子们,这些话我可以对你们讲,也可以不说出来,但我本着一个老艺人的良心,觉得应该给你们讲,对你们有好处,因为你们还年轻啊!”大师的真情和坦诚感动了年轻人,大家更加爱戴和敬重她。

反对“扯大旗,做虎皮”

1994年3月23日:接到吴碧波从陈素真家里打来的电话,说老师有要事找我商量。放下电话,便马不停蹄地往经八路赶。推门一看,见陈素真与吴碧波、袁秀荣、周秀梅、骢等人,桌子上放着一份3月11日的《郑州晚报》。陈素真拿起报纸说:“你先看看这篇文章再说。”原来报上登载了一篇剧评,其中谈及一位青年演员,说她“名不虚传,不愧为‘豫剧皇后’陈素真的关门弟子”。就是这一句话,在陈门弟子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希望老师能写一篇文章为陈门弟子正正名分。

陈素真对我说:“这是你的拿手好戏,文章由你来写,但我要求你,一要正面介绍我的几个正式入室弟子和教过的、能称得起学生的情况,不要反驳别人,不要伤害别人;二要对当前文艺界、尤其戏曲界这股‘扯大旗、做虎皮’,光拜师不学艺的拜师风提出批评。”然后,她老人家把解放前后收徒的情况一一道来,我一边仔细听,一边详细记,整理出了如下文字:

豫剧皇后陈素真二三事,自评对豫剧“犯了罪”

陈素真武汉演出时的戏票

“我这个人风风雨雨、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回过头来一看,也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不过演了几出群众爱看的戏,哼了几句群众乐听乐唱的曲儿。另外,那就是为豫剧培养了几个学生。提到我的学生,我觉得很对不起她们,因为我这个人对艺术太较真儿,平时对她们要求过严,有时严到不近情理的程度……

“我这个人,一辈子不想依靠什么人,不想沾任何人的光,更不想沾学生的光。所以,我的学生成名后,她们拍电影、拍电视让我上几个镜头,都被我拒绝了。我的生命在舞台上,一旦脱离了舞台,我不想再以其他形式去风光了,更不想借学生来宣传自己……

“近时我发现有些报纸的广告上,某些演员打着由我亲授或系我入室弟子的旗号,以期招徕观众。她们当中,或许是由于喜爱‘陈派’艺术而属私淑自学;或许曾问艺于我,但并不是我入室弟子。我看她们的这种做法也大可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亦不必贤于弟子’。何况,观众看到的是你自己的本事,他们不管你挂什么招牌,你就是把老天爷的招牌挂在你头上,到了舞台上,他老人家也解不了你的急,你迟早会露馅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羊头狗肉也骗不了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行也善’。我已是76岁高龄的人,已经入土大半截了,本不想再开罪任何人,但我一辈子办事过于认真,无功不受禄。没教过人家,怎堪为人师,贪污人家的劳动?因此著文于右,如无意间得罪了哪位,也烦请原谅为盼。”(来源:微信公众号“相问剧社” 原出处:河南日报 作者:石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