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湿气是以什么方式排出体外的呢?

风水彭师傅


我在一个回答中答过,现在重新仔细说一下。

湿气明显症状是大便粘稠,粘便,舌苔白厚腻,身体发沉,舌头有齿痕,皮肤爱出油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已经消退的话,说明湿气就已经慢慢在排出体外了。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

  1. 经常犯困,早上起床感觉浑身不清爽。
  2. 大便不成形,粘便,有没拉完的感觉。
  3. 舌头边有齿痕,舌苔白且厚腻。
  4. 头发和脸爱出油。
  5. 莫名起湿疹。
  6. 食欲差,不过还没吃就感觉胃有点胀气。
  7. 眼睑和四肢水肿。
  8. 体型偏胖,肚子尤其突出。

如果你有两项都是符合的,说明体内有湿气。

那这些湿气是咋来的?

首先,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两种。

外湿,就是因为外部的环境潮湿导致的,还有下雨,比如南方经常下雨,比较潮湿,由外来的湿邪侵袭人体生成湿气。

内湿,就是因为外湿导致的,外湿湿气进入人体影响到脾的正常工作,也可以是饮食不当导致的,爱吃油腻的,咕咚咕咚喝凉饮的,都会伤了脾脏。脾主要工作是运化人体水液,脾脏受损,人体无法完成正常代谢,所以体内水液聚集形成痰湿。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听过: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句话。

湿气跟寒结合会成为寒湿,跟热结合会成为湿热,跟风结合会成为风湿,其余的大家自行想象。这些病得了,咱们先不说好治不好治,单单是那种痛苦你就受不住啊。另外很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和湿邪有关,因为长期无法去除,会形成一定因素引发癌症。




健脾,理气,再加上温性食材。

湿气重,首先你要把湿气排出去。

另外湿气重的人普遍的脾脏功能是都不好,很多朋友尝试的食疗,比如红豆薏米,偏于寒凉,会伤脾胃,反而湿气会更严重,要知道脾是运化水湿的,所以呢,想要调理好痰湿,要健脾。只有脾脏好了,自身运化水湿的能力强了,湿气就自然能依靠自身能力排出了。

所以我自己研究了一款食疗,加入红豆薏米的基础上,加入温性食材,更有利于挥发湿气。

这个食疗就是

食材:茯苓,黑豆,薏苡仁,红豆,桂圆,绿豆,红枣。一起煮成粥喝,其中桂圆和红枣我用的是桂圆干和红枣片,因为没买到桂圆和红枣,所以用来代替。

推荐大家尝试一下,我给身边的朋友喝了都不错。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条,我会一一回复的。谢谢!


每日医学科普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在饮食上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选择三餐,肉类摄取量过多,食物中含有毒素,运动量少,肉类难以平衡身体阴盛阳虚,湿邪消沉。大便不形成,中国人以粮食为主,湿度大,肉类多,长期局部进食会伤脾胃,脾脏受损,湿气不能排出,积聚在体内,所以大便不形成,证明体内有湿气。

风湿病是人类三大顽症之一。风、寒、热、湿、燥、火的“六邪”称为湿热、恶病质。

湿度是最容易渗透的,邪气和湿度在一起,湿气在冬天遇寒则成为寒湿,表现为冬天寒冷,一般人体感干冷;但如果湿气重的人就很难忍受,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难以忍受。湿风变成了风湿病,容易祛风,但是形成风湿就是慢性顽疾,湿气在皮下,体型肥胖、人懒嗜睡。

大便判断身体有湿气。

1、大便不成形,稀软、排不净,体内必有湿气

2、大便成形,但总会粘在马桶上,不易冲净,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以上情况均有,体内湿气已经很重了,大便排不尽,被肠子吸收,粪毒入血,百病蜂起。

食疗:红豆加薏米煮粥常吃,切不可加大米。成分五苓散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祛湿,白术补脾,桂枝温阳化气,猪苓和泽泻。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您好,一个热爱中医的姑娘不请自来咯,因为真的这个湿气伴随我成长啊!!为什么现在这个湿气这么令人惆怅?!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为什么中年人总是喜欢咯痰?痰是怎么过来的?

痰就是体内湿气化合而生的,那么体内的湿气怎么形成的?就是体内多余的水液没法代谢掉。 水液的代谢靠小便和汗液,如果小便通畅,水液就不会潴留,如果小便少,那么汗液就能排出多余的水。

可是现在夏天如此炎热,出门必须有空调,然而空调的诞生使汗液再也没有机会排出了。 空气中有水分,随着呼吸在肺和气管中存留,饮食中有水分,在肠中存留。

我们只需要靠“晨起三部曲”就可以知道体内有木有湿气。

起床时——看感觉

每天早晨起床觉得特别疲劳,头晕,没精神,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

如厕时——看大便

大便老是粘马桶,不成形,手纸用好几张才行

洗澡时——看舌苔

  1. 舌苔白厚,滑而湿润,有寒在体内。
  2. 舌苔粗糙,很厚,发黄发腻,有湿热。
  3. 舌质红而无苔,说明热盛伤阴了。

正常的水分是滋润身体,那么多余的水分就是湿浊。 湿浊不能及时排出,就形成水肿,还有就是积液和痰湿。

所以湿气主要是通过汗液和小便排出,脾胃喜燥恶湿,脾胃不好,无法运化水湿。所以想要祛湿,就得健脾胃。




我的主页写了好几篇补脾胃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喜欢中医的欢迎关注我哟


兽医新同学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凉,皮肤起疹,脸上粘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此外 现代人少动,多吃,压力大,也会造成胃肠功能减弱,水分代谢失调。正常的水分能滋润身体,而多余的水分就是湿气,湿气不能及时排出的话,就会形成水肿,还有就是积液和痰湿。那身体的湿气怎么排出,从哪里排出呢?

中医治疗疾病有八法,就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对付湿气,一般常用的方法就是汗,出汗;下,利小便。与汗相关的脏腑就是肺,皮肤,所以湿气重的人,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瑜伽,出一身汗就会发现身体轻盈了。说一个我自己的事,以前脸上总爱长痘痘,看了医生说是湿热体质,然后朋友建议我多做运动,我就坚持每天跳跳绳,出了一个星期的汗之后 发现皮肤果然好了很多,出汗可以帮助排出湿气,热毒。

再一个就是利小便,可以借助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疗,比如薏米,赤小豆,冬瓜,这些都有利尿的作用,可以让身体的湿气聚集成液体,随小便排出体外。

湿气的特性就是粘滞,重浊,所以湿气一旦存在于身体里,想要排出体外是件比较难的事情,不是三天两天就可以达到效果的,往往需要很长的一个疗程。而且环境中的阴冷潮湿,夏季的贪凉,空调房等都可以让湿邪停滞体内。湿气易沾染,不易祛除,注意饮食和生活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药事健康


排湿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9156001036686d6727a6\

曾经的火焰蓝


湿邪古中医讲的其实就是痰饮,痰是有粘稠度的液体,饮呢就是稀薄的液体成为饮。中医细分则为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痰饮呢经言,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中医理论是将水湿归为四种饮邪,那么水停的具体位置其症状又有不同,如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心,心下堅筑,不欲饮。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又说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对于水饮的脉象而言,脉沉为阴,另外一个偏弦为饮,脉滑为痰,等等!具体呢可以根据临床来诊断具体的病因。那么舍相判断呢,舌苔白厚腻,则中土寒湿,黄腻则为湿热,舌体偏大有齿痕则为有湿气。有湿气必须具体临床诊断具体病因,来用方子来对治。对于寒湿来说,必须温阳散寒,利水化湿的思路来治疗,湿热则利水化湿,清除热邪的思路来对治。那么水为阴邪,归根到底还需阳气来化。一般腰以上的用汗法,以下的用利尿的方法来化解,但有些也非绝对就得按照这个法则。食物来说,薏仁,芡实,赤小豆等。可以作为参考!


风帆602


体内湿气不除,百病缠身!湿气是通过大便和小便排出,还有毛孔和穴位排出,所以平常生活饮食多注意。多做运动,现教大家做祛湿操练,第1,将右脚伸直,脚尖用力往上顶,左手尽量去摸右脚尖,右手打开往后抬高,第2,双腿屈膝,双手抱膝盖,后背着地前后滚动,利用背部和地面的接触,按摩背部的穴位,全方面刺激膀胱经,滚到背部微微发热即可。通过手臂,腰部,腿部的伸来拉伸膀胱经,同时借助地方刺激按摩膀胱经,达到进一步促进膀胱经排毒祛湿的目的,多做这两个动作不仅可以排毒祛湿,还能强身健体哦!



中医按摩朱师傅


胡说八道的问题太多了,先回复一下拔罐的问题,这是几千年的骗局,谨防上当受骗!

拔罐是利用燃烧高温使罐体内空气膨胀,接触身体组织后隔绝了大气,罐体冷却后,罐内的残存空气冷缩,形成负压,使毛细血管破裂皮肤便出现紫色;组织细胞壁破裂,细胞液渗出就形成水珠。这就是拔罐造成的身体损害!并不是中医所说的风湿寒邪!迷友包括中医粉们别再上当了!


传奇1750410


湿气的产生大多为身体肥胖,痰湿过于亢盛。过量饮食生冷食物,过食肥腻甜甘,导致内脏运化功能失调无力推进津液运行,津液不足。这种人懒动、抑郁,心烦气躁。

排出湿气有几种办法。1、喝红豆薏米粥。每天早上喝半杯白开水后十多分钟就开始喝红豆薏米粥。坚持十天后就会祛除湿气。(薏米要炒黄)。

2.按摩丰隆穴。丰隆穴的位置在外脚踝顶点与膝眼连接线的正中点的位置。

3.中药排湿。


佑麟372


湿气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垃圾,要把这些垃圾清理掉的方式就是排,排泄出身体里面的垃圾。湿气排出体外通常是从大便、或小便,也可以从汗液,或者从呼吸道以痰的方式排出。


具体还是要身体的湿邪性质分析,取决于医生选择的医疗手段。

如果湿邪趋向于下部,不粘滞,具体就是大便稀,排出后,一身清爽,没有腹痛等不适感觉,俗话说湿气过重排稀人就会很舒服了,小便多有力,排出来也是一身清爽。

如果湿邪偏于中部脾胃,具体表现身倦乏力消除,胃口变好,人精神也会慢慢好起来

如果湿邪趋向于从痰里,从汗里出来,和感冒又有差别,这种咳嗽也不强烈,只是机体为了排出痰和汗,呼吸更加舒适,顺畅。

一般就是通过自我调节,有些还需要药力配合的。作为女性,湿气过重造成水肿情况,可以多喝喝五谷杂粮,例如红豆薏米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