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

武英殿大学士——福康安

福康安

人生大概

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还参加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早年经历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户部尚书米思翰的曾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孙子,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因为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帝便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福康安承袭云骑尉,授三等侍卫,命在乾清门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擢二等侍卫,命在御前行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擢一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授户部右侍郎、镶篮旗蒙古副都统。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次为乱,阿尔泰与桂林皆调度无方,清廷以福隆安前往审讯桂林,以阿桂接替之。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福康安任职户部侍郎,不久迁满洲镶黄旗副都统,受命赶赴四川军中任平叛将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正月,当阿桂攻打当噶尔拉山时,福康安持印而至,于是阿桂留福康安佐其领兵作战。次年二月,清军攻喇穆喇穆,福康安则督兵攻克其西各碉堡,又与领队海兰察合军,乘胜攻下罗博瓦山,并北攻得斯东寨。一天夜晚,土司之兵乘雪雾迷蒙,夜色笼罩,偷偷登山,袭击副将军常禄保驻扎营地,福康安听到告急枪声,立即督兵赴援,击退了土司的进攻,受到乾隆帝嘉许。五月,驻扎在山麓上的土司又借着雨天的掩护,筑起两座碉堡,福康安率八百士卒,夜间冒雨攻打碉堡,入碉中袭杀数人后毁其碉。乾隆嘉许他"壮军威、破贼胆"的行为,特旨褒奖。

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乾隆帝鉴于清军平定大小金川福康安为西路得力之人,赴宜作战尤为出力,授为内大臣。五月,福康安克荣噶尔博山,进至第七峰,又赏嘉勇巴图鲁号,以后即以"嘉勇"二字为封爵佳号,重叠使用。福康安逐一克服多种碉垒营寨,到八月中秋夜,清军分兵自西北攻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县内)土司营寨,索诺木逃走。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俘获索诺木及其家人.大小金川遂平,清朝在此建懋功厅。

平定大小金川之后,清廷论功行赏,封福康安为三等嘉勇男。福康安原袭之云骑尉,由其兄福隆安次子丰绅果尔敏袭。西征军返京之日,乾隆亲往京城南郊行郊劳礼,赐给福康安御用鞍辔马一匹,御紫光阁饮晏,赐给缎十二端,白银五百两,并于紫光阁绘像,列前五十名功臣中。于是由户部右侍郎转为左侍郎。同年四月,擢为镶白旗蒙古都统,七月,赏戴双眼花翎。九月,再调正白旗满洲都统,十月,赐紫禁城骑马。

历史评价

《清史稿》:福康安起戚里,然亦自知兵。征廓尔喀,贼守隘,命前军更番与战,而设伏隘侧,前军败退,贼逐出隘,伏起,贼骇走,我军蹙之入隘。福康安策骑督战,诸军悉度隘,遂夷贼屯。其才略多类此。士毅入安南,度重险,寀入其庭。是时诸将多骄侈,士毅独廉,盖亦有不可没者。明亮知兵过福康安,廉侔士毅,师屡有功,辄有齮之者,未能竟其绩。立朝既久,躬享上寿,进受封拜,非幸致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