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總有一些難忘瞬間,我們先從這四張照片說起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

這40年,在走向繁榮的過程中,

總有一些瞬間令中國人感懷難忘。


高考1977

時間:1977年12月10日

攝影:翁乃強

事件:中國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

光影40年 | 總有一些難忘瞬間,我們先從這四張照片說起

1977年8月,剛剛恢復領導職位的鄧小平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科學教育界的代表開會,他要傾聽大家的意見,共商發展大計。

隨後,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了。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中斷了十年的中國高考制度被恢復,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招生對象為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

1977年10月21日,中國各大媒體公佈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人們奔走相告,全國一片“漫卷詩書喜欲狂”。雖然錄取名額不足30萬,但全國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出現了夫婦、父子、兄弟、姐妹、師生一同復考的空前絕後的場面。

與慣例不同,那一年的高考在冬天舉行。因沒有全國統一試卷,考試時間也不同,比如北京的考試時間,就定在了1977年12月10、11、12日三天。時任《人民中國》記者的攝影家翁乃強同當時很多報紙雜誌的記者一樣,視恢復高考為重大選題,分別在北京第五十四中學和第五中學的考場蹲守,用鏡頭記錄渴望知識、渴望改變命運的北京青年參加高考的真實狀態。在一間考場,一位女考生緊鎖眉頭,咬著三角板,彷彿在考試中遇到了難題。敏感的翁乃強捕捉下了這一幕。這張照片因生動的情緒表達獲得了全國攝影比賽的銀獎。

恢復高考,從根本上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而期間發生的種種是今天的青年人無法想象的。

今天,當我們以歷史的眼光回顧中國改革,1977年恢復高考不啻是重建秩序文明的重要開端。與高考恢復相伴隨的,是人們對知識信仰的重建,對社會價值的重塑。青年人煥發了鬥志,中國社會獲得了重生的寶貴機緣。而相當一批1977、1978級的大學生們,後來成為了社會各個領域的中流砥柱,推動了國家、社會的進步。


人民大會堂裡的舞會

時間:1979年除夕夜

攝影:李曉斌

事件:中斷了15年的首都群眾春節聯歡晚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被禁止多年的交誼舞又出現在中國。

光影40年 | 總有一些難忘瞬間,我們先從這四張照片說起

在這次舞會上,一對對青年男女翩翩起舞,臉上洋溢舒心的微笑,但同性組合明顯比異性組合要多。畫面焦點是中央實驗話劇團女演員蓋曉玲(後改名蓋克)。她與中央實驗話劇團任美工和攝影師的李曉斌一起,參加了這次舞會。蓋曉玲找出一件自己喜歡的淺黃色毛衣穿在身上,還第一次穿上了高跟鞋。同年10月,國慶聯歡晚會舞會同樣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當時還是青年軍人的王朔回到北京探親,託人搞到了一張票,也去參加了舞會。他後來在一篇文章中興奮地描述道,晚會的節目很豐富,大廳裡響徹著《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樣的世界名曲,也有由中國民樂改編的《喜洋洋》《步步高》等舞曲。


“小平您好”

時間:1984年10月1日

攝影:王東

事件:國慶35週年首都群眾遊行時,

北京大學的學生們在遊行隊伍行進中突然打出橫幅——“小平您好”。

光影40年 | 總有一些難忘瞬間,我們先從這四張照片說起

1984年10月1日,中斷多年的國慶大典再度盛大上演。參加群眾遊行的人們情緒高漲,舉著“改革開放”“2000年翻兩番”這樣的大橫幅,揮舞著花束,昂首闊步地依次從天安門前通過。當天,《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王東在金水橋南架好了器材。他將一個1000毫米的長鏡頭對準了城樓,以便及時捕捉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特寫;又在脖子上掛了一臺裝了標準頭的萊卡M3,用來隨時抓拍群眾場面。突然,人群中一陣喧鬧,一群朝氣蓬勃的北京大學學生面朝天安門,高舉起一條樸素而特別的橫幅——“小平您好”。這四個字是被大學生們寫在了4張綠色的大紙上,紙被貼在床單上,四周裝飾了綵帶,頂端綴以紙花,橫標變成了一把高大的花束。這是一個“突發事件”,讓現場很多記者一下子都愣住了。王東馬上意識到這是規定之外的“動作”,“有點意思!”他來不及細想,“咔嚓、咔嚓”摁了兩下快門。歷史就在這1/125秒中定格了。

“小平您好”,一句簡單的問候,但充滿真摯的感情,就像是對親朋、對家人的問候,真實表達了人民群眾內心深處對鄧小平同志的由衷祝願和樸素、深厚的愛戴之情;也最能表達對黨中央的領導、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衷心擁護。

這張定格歷史瞬間的照片刊登在1984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第二版上,隨後榮獲1985年全國新聞攝影最佳獎和全國好新聞特等獎。

2018年2月19日,是鄧小平逝世21週年紀念日,而此前的2月1日,王東離世 ,享年84歲。


“外來妹”到蛇口

時間:20世紀80年代

攝影:何煌友

事件:打工妹到深圳蛇口就業

光影40年 | 總有一些難忘瞬間,我們先從這四張照片說起

廣東深圳蛇口凱達電子玩具廠車間內,女工們在組裝玩具。她們來自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江西等地。

香港凱達實業有限公司經營的企業,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內地的第一家港商獨資企業。這裡也走出了中國第一代打工妹。可以說,改革開放的打工潮不是始於男人,而是從女人到經濟開發區打工開始的。當時需要流水線工人,女人可能更適合這種工作。

中國的改革開放起於深圳,而深圳的改革開放始於蛇口。

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創辦了外向型工業區,創立了“蛇口模式”。蛇口與香港澳門隔海相望。作為中國內地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蛇口的發展,一天一個樣。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激情的時代,更是深圳光榮與夢想交融的時代。直到如今,深圳人還在懷念20世紀80年代,因為那個時代不僅僅有“時間就是金錢”的“深圳速度”,更有“殺出一條血路”的“深圳精神”。這條路不僅僅是追求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經濟發展之路,更是建設民主、法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之路。


(內容來源:2018年《人民畫報》)

(製作:王伊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