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大汉雄风:千人坚守孤城一年,两千援军冒死救出

大汉帝国,经高祖开拓奠基、文景韬光养晦、武帝强力反击,一时间风头无比,名将辈出。逐渐把匈奴逐出漠北,将较量的主战场前推至西域一带。

大汉雄风:千人坚守孤城一年,两千援军冒死救出

到了东汉明帝时期,东汉在西域有三个支撑点,一个是塔里木北缘的西域都护陈睦驻节地,一个是戊己校尉关宠防守柳中城,另一个是戊己校尉耿恭屯戍的位于古道的金满城。明帝永平18年(公元74年)3月匈奴以精骑两万人进攻车师国,车师王紧急向汉求救。耿恭派300人马前去支援,结果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匈奴2万大军势如破竹,击杀车师后王,兵临金满城下。耿恭用依靠一种神秘武器:特质毒弩近距离射杀敌人,史书记载说: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暂时撤围。耿恭知道匈奴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再来,而金满成孤立无援,不易防守,权衡之后,耿恭无奈放弃金满城,转移到东北另一处扼守古道的屯戍地疏勒城。

疏勒城,位于今天新疆奇台县,当年是汉军修建的一个要塞,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宜于久守。五月,耿恭将部队转移到城下有河流经过的疏勒城,以作据点。七月,匈奴大军复来,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经过无数次进攻,匈奴死伤累累,但疏勒成还是岿然不动如山。技穷之下他们只好变强攻为久围,更要命的是匈奴人堵住涧水,断绝了城内饮水来源。渴极了的将士,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眼看城池危在旦夕,耿恭也着急无奈,但经过仔细分析之后,耿恭认为匈奴虽然表面上堵塞了河道,但地下却没有断绝,经过很多天渗透,之前打不到水的深井也许再挖深一点之后会有水渗出。为了鼓舞士气,耿恭下拜祈祷之后命令再挖,果然先前掘的井里涌出了甘泉。奇迹出现,汉军上下呼唤雀跃,感谢天助,高呼万岁,士气大振。耿恭故意以军士在城上泼水,以示水源充足。匈奴人见了大惊,以为汉军有神助,但撤军又不死心,只好远远围着。 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

大汉雄风:千人坚守孤城一年,两千援军冒死救出

在疏勒城被围的同时,陈睦被匈奴操控的兵变所杀,困在柳中城的关宠也被匈奴攻破城池杀害。在天山以北的巨大地域空间,汉朝仅剩疏勒城一处立足点。

由于古代通讯极为不便,汉朝收到边疆求救信的时候已经是半年后的事情了。朝中大臣分成是否救援两派经过争论,下了救援的决心。汉章帝建元初年(公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率领麾下几百名汉军,据守孤城,屡次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但却在长达一年艰苦卓绝的守城中,全部战死殉国,无一投降。

柳中城距离耿恭部所在的疏勒城还有数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难度实在太大,再说疏勒是否还在汉军手中也无确切情报。正当大家举棋不定时,耿恭派去求援的副将范羌力主救援,最后主将王蒙派他带兵2千前去接应。时值天降大雪,天山北坡积雪深达丈余,范羌被迫放弃辎重,徒步走向疏勒。历经千辛万苦,救援部队终于抵达疏勒城下。后汉书记载:开门,共相持涕泣。一帮铁血汉子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英雄泪!

大汉雄风:千人坚守孤城一年,两千援军冒死救出

第二天,耿恭率部东归。匈奴一路追杀,路上不时有英勇的兄弟战死或因体力衰竭倒毙路旁。而此刻的匈奴也如强弩之末,再也无力深入天山追杀这些东归英雄,不得不放弃疏勒,退回北方游牧之地。

撤离疏勒城时,耿恭还有26为勇士幸存;到达玉门关时,只剩13人。《后汉书》作者范晔,获悉耿恭的事迹,“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后汉书》范晔)

这些勇士用自己的血肉谱写了一曲中华名族为之骄傲的华彩乐章! 已经和必将永远为后世所景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