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沂州海棠:北花南銷第一品

沂州海棠,由木瓜海棠和貼梗海棠等複合雜交,經過臨沂群眾長期選育而成的品種群。

臨沂河東區湯河鎮大面積種植沂州海棠,因此享有“中國海棠之都”、“山東省沂州海棠之鄉”的美譽。

沂州海棠給當地種植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經濟效益,而且在南方的花卉市場打造了知名度,成為“北花南銷”的第一品。

沂州海棠:北花南銷第一品

沂州海棠歷史悠久

臨沂地區種植海棠歷史悠久,明清時期即有關於沂河以東種植海棠的文字記載,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作為沂蒙地區特有的花卉精品,沂州海棠以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花期長、花色豔而美享譽中外。

然而,今天的沂州海棠已非傳統意義上的海棠。

解放前,沂州海棠主要作為中藥利用。解放後,沂州海棠由零星種植到成片發展,主要生產果實加工。

上世紀90年代,臨沂當地沂州木瓜產量逐步上升,但加工水平不高,加工產品少而銷路狹窄,直接影響了木瓜的收購。這時, 當地很多群眾探討採用“沂州木瓜”為砧木,嫁接繁殖復瓣海棠大富貴和長壽冠等不結果只供觀賞的海棠品種。

河東區湯河鎮旦彰街的劉明允是第一個實驗者。他利用“沂州木瓜”為砧木嫁接繁殖的復瓣海棠花大色豔,花期長,造型美觀,不但親和力強,而且生產製作的盆景、盆花很受市場歡迎。

此後,臨沂河東、羅莊、沂南、蒙陰的眾多花農把部分“沂州木瓜”成齡樹改接為復瓣海棠,形成紅色、淡綠和複色三大觀賞木瓜海棠系列。到上世紀90 年代中期以後,觀賞海棠在臨沂發展迅速。

200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浚愉先生來臨沂考察,建議將當地果用和觀賞木瓜“海棠”(單瓣、復瓣等)統稱為“沂州海棠”,自此“沂州海棠”這一名稱才正式被確定並流傳下來。

沂州海棠:北花南銷第一品

湯河鎮——中國海棠之都

湯河鎮位於河東區東部,因中部有湯河貫穿而得名。湯河鎮屬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水資源豐富,盛產苗木花卉、沂州木瓜、杞柳。

1998 年,在廣州做小生意的湯河村民看到南方人春節時都喜歡買盆杜鵑放在家中,於是試探著把沂州海棠運到廣州去賣。由於對當地氣溫不瞭解,加上缺乏催花技術,第一批運到廣州的沂州海棠因開花過早,未能進入年宵花市場。但沂州海棠初次露面廣州花市便因價格便宜而得到了市場認可。

後來,為了方便種植戶售賣,當地政府出資開設花卉市場,建立合作社,吸引了眾多外地客商前來購買。

67歲的湯河鎮前張莊村民李鳳平退休之後開始種植沂州海棠。經過近10年的發展,他在村裡的種植面積達到5畝,在江蘇贛榆還承包了20畝地種植沂州海棠。

目前,河東區沂州海棠種植主要集中在湯河鎮30個村及周邊鄉鎮的20個村莊,面積達8000餘畝,年生產銷售種苗2000萬株,年催花500萬盆,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

因此,湯河鎮也享有“中國海棠之都”、“山東省沂州海棠之鄉”、“山東海棠生產基地”等美譽。

沂州海棠:北花南銷第一品

臨沂市花沂州海棠

為擴大社會影響,2009年,河東區舉辦了首屆沂州海棠節。

2010 年1 月14 日,沂州海棠被正式命名為臨沂市花,大大提高了沂州海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10年,為宣傳推介臨沂市花沂州海棠,擴大市花的影響,促進全市花卉業的發展,河東區第二屆沂州海棠節定名為臨沂市首屆市花展暨河東區第二屆沂州海棠節。

今年3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海棠節開幕的日子,最近,李鳳平正在和村裡的種植戶一起為海棠節緊張籌備著。

沂州海棠:北花南銷第一品

北花南銷第一品

在積累了一定的催花經驗之後,湯河鎮花農再次將成品海棠發往廣州年宵花卉市場,每盆售價40 元至1000 元,銷售量大幅提高,且價格不斷攀升。

如今,沂州海棠已成為廣州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年宵花之一。為進一步打開財源滾滾的南方市場,打造自己的品牌,湯河鎮黨委政府組織註冊了“沂州海棠”商標,積極引導以臨沂批發城花卉市場為平臺,加大廣告宣傳,開展網上推銷, 吸引來了一大批福建、海南、廣州、深圳等南方的“花老闆”。沂州海棠在南方的熱銷,一舉改寫了“南花北運”的歷史, 成為“北花南銷” 第一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