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文 | 陈天宁 陈友云

又是一年高考季。

铺天盖地的高考报道把我们的记忆拉回几年前那场盛大的仪式。但其实有些关于高考的回忆和情绪一直刻骨铭心,从未散去:估分时的忐忑,查分时的紧张,志愿填报时的纠结,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如释重负……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高考像是一次重新洗牌,之前的辉煌和落寞都全部清零。总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黯然神伤,但终将拿着一纸录取书,或是兴奋,或是遗憾地踏上未知的求学之路。

我们采访了3位来自不同城市,就读于不同专业的浙大学子。他们在高考前从未想过来到这所学校,而最终“考败来浙”。不知在他们的故事里,是否也有你的影子?

“现在我就是随遇而安的心态,

觉得在浙大也挺好的。”

✎姓名:贾富贵麻麻爱你

✎专业:粉丝的自我修养

高一时我是理科生,后来我爸觉得我转到文科高考会比较有利,就读了文科。刚转到文科班的时候我有些自命不凡,觉得不用怎么学习都能考得不错,每天晚上熬夜打牌,过得很浪。

高二我才开始认真学习,成绩一直挺好的。

高二暑假我参加了北大夏令营,高三的时候通过港大的面试,拿到20分的加分。我从来没想过会来浙大,浙大学长回访母校我都没去听。可能很多浙江考生都有这种心态,就是把浙大当作保底的学校。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高考考成这样,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是为什么。我语文数学都考得挺好的,但是文综比平时分数低了四五十分吧,英语的分数居然比语文还要低……看到分数以后,我们全家基本就是一片死寂,我和我妈在床上躺尸了两三天。外公外婆大概是知道了我没考好,不敢给我家打电话。那段时间我心态一直很崩,该填志愿了我都懒得填。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要不是高考成绩,我是不会考虑传媒专业的。到浙大之后,我也纠结过要不要转专业,整个人都很烦躁。后来大概是因为我比较佛系随缘,而且对各个专业的内容也不了解,一直下不定决心,就把转专业的事情先放在一边了.……一放就给忘了,之后就觉得新闻专业也不错。

本来我是不能接受读大学都不出省的,现在我就是随遇而安的心态,觉得在浙大回家方便挺好的。特别是看到去北京念大学的同学,不适应气候,还有雾霾。我不会把高考失利视为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遗憾肯定还是有的,只是不会很放在心上了。而且谁知道去了别的学校会过得怎么样呢?在一个更好的学校不一定能遇上更好的室友、老师、社团,很有可能还不如在浙大舒心。

“毕竟真正的梦校是国美央美清美,

可我一理科狗又不能去艺考。”

✎姓名:北极弃鹅观察员

✎专业:英雄不问出处

高中的时候说实话我真的有努力学习。高考前觉得运气好的话去清北,不然就去复交,总之一定要去北京上海。我是真心向往大城市,因为那里各方面机会都很多:演出、展览、讲座、实习,还有很多很厉害的人……但想去也仅仅因为“它们在北京上海”而已,没有对什么学校有特别明确或者强烈的愿望吧,毕竟真正的梦校是国美央美清美,可我一理科狗又不能去艺考。

还在读高中时我来过好几次浙大。高二来浙大考生物竞赛,高三前的暑假来学物理竞赛,那时候还想着以后应该不至于沦落到浙大来读书。但是高考,说白了就是没办法的事情。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我的失败不仅仅是考得差,而且在考得差的同时还做出了最差的选择,就我的分数来看本来是有很多选择余地的。我在估分的时候估低了二十分,当时真的被吓坏了。在那种情况下我是不敢不报浙大的三位一体的。在你很绝望的时候有一个机会出现,你不会仔细考虑选择它的后果,肯定是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用blur的一首歌来讲就是 there is no other way。看到分数和排名以后,知道自己果然选错了,不然我现在应该在同济读建筑了。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心里挺颓废的,在知乎上看了很多高考失败的经历和自杀的经历,也想过复读,当然理智阻止了我。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是放飞一下自己压抑许久的画画的冲动吧:每天画画,去图书馆看画画和设计的书,补了很多剧(那时候沉迷日剧)。后来又去学车,算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吧。

到浙大读书以后还是经常会懊恼当时选错了路。不过这也让我学会了尝试各种事情。以前我觉得自己还蛮一根筋的,不画画不做文艺工作者就去死的那种。现在我学会说服自己去尝试一些以前不感兴趣的事情,接受和以前可能会反感的人一起工作。我觉得自己忍耐力强了很多,也少了那些没理由的偏见,这大概就是浙大教给我心态上的最大的变化。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另外一个挺大的变化就是我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大概就是梦想被磨灭的过程。不再满怀希望地去觉得自己真的,比如说可以去做艺术家,感觉这辈子就毁在这地方了。

高考失利和之后错误的选择带给我的痛苦,会让我在之后的很多年,常常想到这些事情,每想到一次就会加深这种这种痛苦的感觉。我觉得这种遗憾,我永远都不可能忘记,不可能放下。不管以后做了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我都会不自觉地把它们和这段经历关联起来。

“高估自己了,在浙大我就是一个渣。”

✎姓名:七王五二三小霸主

✎专业:菜花

我的高中是衡水某超级中学,按照学校的划分标准,我属于被期待上清北的学生。再加上浙大在我们那儿的名气也并不响亮,高考前从没想过会来浙大是挺正常的。到现在,我跟家乡人说自己在浙大读书,他们还是疑惑地问我浙江大学是什么大学。但其实,对于没考到top2,我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一丝想笑?

刚升入大学的一段时间,我还靠着高中作息的惯性早上四点多五点钟就醒了,起来去跑步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当然现在只会在心情好或者有早课的时候早起去跑跑步运动一下。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大一上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上次寒假回家父亲看着我的成绩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没有回答。但其实我知道原因,自我期待值高,但又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该往哪儿努力。不像高中每天只要操心学习,也没有了从早上五点半拼搏到晚上十点的干劲,自己都觉得自己放松了懈怠了。

偶尔也会调侃,我是高估自己了,在浙大我就是一个渣。高中时物理就是我的弱势科目,当时填报志愿会选择化学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我以为这样就可以逃离物理的苦海,事实证明,谁都别想逃开大物的魔爪。包括微积分也是,只能靠刷题刷题来备考,上课都听不太懂。

成绩不好就得拼命啊。上大学就好像是一条小鱼从小溪里来到了大海中,新鲜又迷茫。我期待并且相信可以努力做到更好的自己。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高考只是人生千百次考试中的一场,并不是一个人能力的完全证明,但它也确确实实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轨迹,一两分的差距就是不一样的室友、不一样的老师,换一个分数,或许你就在北方的校园里欣赏冬天的雪景,或许你就在更南的南方享受早茶……

高考前,你心中的梦校是哪里,现在你又在哪座城市?一起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吧。

那些“考败来浙”的同学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