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咸豐皇帝寧願割地賠款,卻唯獨不願意幹這一件事

1856年,英法組成聯軍對大清朝又來了一次大掃蕩,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但是結果卻是毫無懸念的是清朝在一次的以失敗告終,不得已的清朝政府,再一次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在這條條約裡除了有鉅額的賠償款之外,還有一條就是英國和法國的公使可以派遣駐京,相當於現在的駐外大使館,這本來是一個很平常的條約,相當於兩國建立了大使級別的關係,但是咸豐皇帝和滿朝的文武大臣卻唯獨在這條上動了氣,甚至在割地賠款上覺得沒有這條條約嚴重。

咸豐皇帝寧願割地賠款,卻唯獨不願意幹這一件事

當時朝堂之上一片反對反對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當時的清王朝還是停留在西方是蠻夷之地,而我大清是天朝上邦,沒有我的允許,一個蠻夷國家的使臣怎麼能隨便在我這裡常駐呢?但是反對是反對,英法聯軍可沒有說你不讓我來,我就不來的道理。

咸豐皇帝寧願割地賠款,卻唯獨不願意幹這一件事

到了第二年,按照條約規定既然建立了外交關係,就要交換國書,外國使者到來,又一次和咸豐發生了衝突,是什麼呢?是一個關於禮儀的問題,就是行跪拜之禮,這個問題已經在清朝爭論了將近一百多年,當時的清朝乾隆皇帝就因為這個跪拜問題和當時的英國的使團鬧了彆扭,不過不同的是,當時的清朝還是強大的那一方,儘管英國使團不願意,最後還是給乾隆行了單膝跪拜,雖然當時糊弄過去了,但是乾隆卻很不高興,也就沒有答應英國的互通口岸的要求,不過這一次不同了這次是英國帶著大炮來的,態度也十分的強硬,咸豐雖然心裡不高興,但是無奈是戰敗國,也就不敢勉強,後來回去之後,咸豐皇帝就有點坐不住了,這個遵守了一百年的規矩居然在我的手裡被破壞了,這就是對列祖列宗的不敬啊。

咸豐皇帝寧願割地賠款,卻唯獨不願意幹這一件事

於是至此以後,咸豐就不再和洋人見面,哪怕是和談和賠款都是大臣全權負責,清朝統治者為了所謂的面子,卻丟失了裡子,這種做法也是頭一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